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7年广西环保世纪行 > 边走边看 > 正文

重现人与自然和谐

——九洲江流域综合治理见闻

http://www.gxrd.gov.cn      2017年07月19日 17:33       来源:《广西日报》2017年7月17日

  重现人与自然和谐

 

  “九洲江的生态治理要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之路,要通过清拆、整治养殖场,引导农民生态循环种养,重现人与自然的和谐……”6月13日,在陆川县良田镇文官村官海屯的现代田园中,该县副县长刘猛以官海屯为例,向记者念起绿色发展真经。

  从过去的养殖污染村“破茧”成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文官村官海屯的“华丽转身”既是我区施行《乡村清洁条例》的一个“样板”,也是我区创新探索九洲江流域综合整治绿色发展之路的缩影。

 

  1 小村之变:养殖到种植

 

  九洲江发源于陆川县,经陆川、博白和广东湛江、廉江后注入北部湾,全长168公里。处于九洲江中游的鹤地水库是湛江市最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其水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该市400万人的饮水安全。

  官海屯地处九洲江畔,距鹤地水库仅10多公里。该村村容整洁、绿树成荫,村里围墙上彩绘着“村庄有规划、环境美如画、生活传佳话”的系列壁画。很难想象,这个景色怡人的乡村旅游新村,过去曾因养殖业而饱受生态环境恶化的煎熬。

  该屯以往主要靠养猪等养殖业为营生,在致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污染环境的代价——冲洗猪舍的粪污排入九洲江后,直接导致了水质中氨氮含量等指标的严重超标。自开展“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以来,该屯结合九洲江生态治理,边开展客家民居风貌改造,边发展庭院经济,积极引导村民进行产业调整,拆猪圈弃养猪,种橘红兴加工,逐渐从过去臭气熏天的养猪大村,变成了瓜果飘香的“橘红村”。通过生态种养富裕起来的村民,更自觉地建设和爱护自己的家园。

  官海屯的美丽新貌,体现了生态乡村建设、九洲江治理与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高度融合的新特色。

  除了整治养殖场、引导农户种养结合外,近年来,陆川县还引进专业环保企业收集畜禽养殖废弃物、秸秆、城镇污水厂污泥、餐厨垃圾等,进行统一处理,制造出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打造“变废为宝”的全产业链。整个循环生态经济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使得九洲江流域环境得到了治理和改善,为人们提供了清洁可再生能源和安全的绿色食品,同时对有机肥的推广及清洁能源的发展起到一定示范作用,从而整体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

 

    2 探索新制:“河长”与“管家”

 

  圭地河是九洲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全长约19公里,流域人口约5万人,主要以养猪等传统养殖业为主,养殖密度大,部分猪场直排粪污,严重污染水环境,过去断面监测水质为劣Ⅴ类,迫切需要各方协力治污。

  玉林推行“河长制”后,博白县县长罗培球成为圭地河“河长”。为让水质达到考核标准,该县对距河200米以内禁养区猪场坚决予以清拆,2014年以来共清拆179家,面积近10万平方米,清理生猪近3万头,发放补偿资金2700多万元。同时加大对距河200米以外养殖场的整治,加强管理,规范养殖行为,要求做到达标排放,不给将来九洲江主干流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这一目标“拖后腿”。

  与此同时,该县积极引进专业环保企业作为环境污染治理的“管家”,全面推进全流域第三方整治项目,先后投入6000万元,建设12个养殖场粪污水处理点,利用生物处理技术将养殖和农业废弃物集中统一处理,种养结合,做到资源循环利用。

  “河长”与“管家”的联手整治,使圭地河考核断面主要污染物氨氮含量由2015年3月的25.24mg/L,下降到今年5月的4.64mg/L,其他各项污染指数也大幅下降。

 

    3 粤桂联动:投入和收获

 

  九洲江是沿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其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事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稳定大局。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将九洲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列为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跨地区生态补偿3个试点之一,标志着九洲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上升到国家层面。去年3月21日,两广签订了《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中央财政在两省区各出资3亿元治理的基础上,依据年度考核结果,达标则每年拨付3亿元,专项支持九洲江水污染防治工作。截至目前,九洲江流域合作治理资金投入达15.2亿元,流域工业点源和县城生活污染源已得到较好控制。

  记者在玉林市采访时获悉,目前,该市各县区初步探索出了高架床养殖等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减负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猪-沼-林(果、蔬)等生态循环养殖方式,促进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同时推进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流域水质恶化的趋势,也兼顾了当地民生和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根据监测显示,九洲江粤桂两省区跨界石角考核断面水质2016年11个月达标(即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今年1-5月也均达标。一系列整治成果和监测数据表明,这条两广居民的“母亲河”,正随着时空的嬗变,一步步向她当年的美丽风姿靠近。

  57岁村民黄祖纯的家,就在九洲江畔。这位土生土长的村民站在凉风习习的河堤上向记者回忆,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因受养殖业无序发展的影响,江面上经常漂过大量病死猪禽,腥臭味让人根本无法在江边驻足赏景。如今,他对重见儿时那条清澈美丽的“母亲河”有了更多的期盼。

 

(余 锋 昌苗苗/文)

 

 

编辑:涂畅  审核:关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