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文章页

自治区新环保条例昨起实施,记者现场探访

高音喇叭揽客不绝 广场舞有所收敛

http://www.gxrd.gov.cn    2016年09月02日 16:19      来源:《南国早报》2016年9月2日

高音喇叭揽客不绝 广场舞有所收敛

大部分广场舞跳舞点都配备有扩音音响。

 

高音喇叭揽客不绝 广场舞有所收敛

一商铺在店门口用音响播放促销广告揽客。

 

  9月1日起,新修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下文简称新条例)正式实施。新条例和旧条例相比更加“接地气”,对市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夜间猜码、广场舞扰民、高音喇叭揽客等情况,管理处罚起来也更有依据。首日实施情况如何?市民、商家有何反应?南国早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走访


  高音喇叭依旧“任性”揽客


  新条例规定之一:
  禁止用高音喇叭大声叫卖,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的排放标准,白天最大不能超过70分贝,夜间不超过55分贝。在商业经营活动中,若发现有人用大喇叭招揽顾客,市民可以直接投诉。
  现象:
  在南宁朝阳商圈、兴宁路步行街等多个商业场所,劲爆的音乐、高音大喇叭是不少商家招揽顾客的利器,这一直是市民投诉的热点。新条例实施后,这种现象能否有所改观?
  9月1日下午1时许,记者在朝阳商圈走访发现,许多商店门前都有高音喇叭,播放着各种促销广告招揽顾客。在兴宁路步行街,有的服装店除了播放高音喇叭外,还有营业员拍打鼓掌用的道具,并拿着话筒高声叫卖。当晚9时许,记者再次到上述地段走访,情况跟白天相差无几。
  南宁市良庆区金盛商业广场是一座商住两用综合楼,商铺较为集中。当天下午,记者在距离广场近百米的地方,就能听到商铺里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音乐声和促销广播:“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件件都优惠,两件更实惠”……
  记者数了一下,此商业广场北侧临街商铺共有9间,有4间在店铺门口放置了扩音音响,其中多数是卖手机的店铺。
  “从早到晚,楼下商铺的音响就没有消停过,吵得连个午觉都睡不了。”楼上的居民陈女士抱怨说,为了逃避噪音,她曾将房屋出租,但租客也嫌太吵而退租。
 

  晚10时后多数广场舞“熄火”


  新条例规定之二:
  在居民住宅区或者毗邻居民住宅的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唱歌、跳舞、健身等活动要控制音量。晚上10时到次日早上6时,禁止在上述区域使用乐器或者扬声设备进行唱歌、跳舞、健身等活动。
  现象:
  广场舞一直是被市民投诉的噪声污染“重点对象”。当晚,记者走访了朝阳广场、友爱广场、民生广场、民族广场等多个广场舞集中区域,发现多数广场舞爱好者都比较自觉遵守规定。
  当晚9时许,朝阳广场热闹非凡,跳舞、唱歌的各有几支队伍,音乐声不断。不过,时间刚过晚上10时,几支队伍就先后将音响关闭,队员自行散去。10分钟后,记者赶到民族广场,看到广场舞队伍已经离开,只有三三两两散步的市民。
  不过,也有个别地方的广场舞依旧“顽固”。位于西乡塘区友爱南路的友爱广场,曾因广场舞噪声被居民多次投诉。9月1日晚10时许,记者在该广场看到,广场上散布着7个舞点,整个广场几乎全部被广场舞队伍占据。每个跳舞点都携带有功率不小的音响设备,现场播放的音乐声声响巨大,此起彼伏,非常嘈杂。
  过了晚上10时,这里的广场舞爱好者们似乎意犹未尽,直到广场的灯光熄灭后,才有部分队员陆续离开,但现场的音乐声仍未停止。记者找到广场的值班工作人员后,他马上对那些滞留者进行劝阻。
  该工作人员称,为了防止广场舞扰民,管理方都在晚上10时许熄灭灯光,并现场提醒。如今,基本不需要工作人员提醒,大部分广场舞爱好者都能自动遵守规则。不过,“也有部分爱好者以没唱完那首歌、没跳完那支舞为借口,超过时间后仍在继续跳舞”。
 

  多数夜宵摊猜码声依旧


  新条例规定之三:
  午间和夜间时段,不得在毗邻居民住宅区的餐饮等场所,进行猜码划拳、喧哗等。居民在自己家里开展电器乐器等方面的娱乐,要控制音量,否则可能面临200~500元的罚款。
  现象:
  当天中午和晚上,记者走访了南宁市东葛路、长堽路、公园路、江北大道等多地的餐厅、大排档、夜宵摊,发现中午就餐时鲜有人猜码,晚上则是另外一番景象。
  当晚10时许,江北大道的多家大排档都未打烊,食客源源不断走进店内,猜码声此起彼伏,服务员并未制止。不过,也有一些食客用扑克娱乐取代猜码。
  “我们只能提醒顾客小声点,又不能赶走他们。”一家夜宵摊的老板说,夜间猜码确实影响了周边居民的休息,也曾发生过居民从楼上扔瓶子下来抗议的事,有关部门也曾多次提醒,目前来看,很多顾客能接受,但“脾气比较大”的顾客置若罔闻,他对此也很无奈。
 

  建议
 

  细分监管领域和责任


  新条例中,明确了不同噪声由不同部门管理: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在考场周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违法建设产生噪声、产生振动环境污染的娱乐经营场所、产生恶臭污染的生产项目属于环保部门受理范围;产生社会生活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式招揽顾客等属于公安部门受理范围。
  南宁市公安局一名民警介绍,几类常见的噪音扰民报警主要有:邻里、楼层之间的生活噪音;装修装潢、施工单位等引起的噪音扰民;动物类,尤其是犬类夜间吠叫;商场、门店或在广场上播放音乐、促销等造成的噪音。此前,由于噪音扰民问题性质较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民警在执法中往往以教育、训诫为主。以后,对于“屡教不改”者,警方将视情节轻重处以200-130575500元的罚款。
  “商业活动的噪音污染已有很大好转,现在夜间广场舞和犬类吠叫的投诉比例较大。”该民警说,警方一直在对生活类的噪声污染进行整治,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过,总的来说,噪音污染投诉呈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懂得向警方投诉的市民多了”。
  尽管新条例对噪声种类的监管部门进行了划分,有关人士认为,新条例还应更完善、划分得更细一些。比如说,装修装潢产生的噪音污染占了很大部分,但并未明确是由环保还是公安部门监管,对此应该作出规定。

 

(赵劲松 陈羽/图文)

 

 

初审:谢欣哲 二审:李欣颖 主审:黄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