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代表风采 >文章页

履职为民,大山深处的领路人

——记自治区人大代表、资源县中峰镇八坊村党委书记潘久富

http://www.gxrd.gov.cn    2017年05月03日 10:16      来源:广西人大网

  处在资源县境内南隅的中峰镇,是进入县城的南大门,地理优势明显。然而该镇的八坊村却因地理位置偏远,人多地少,村民收入渠道单一,基础设施滞后等因素,村民们在土地里刨不出食,只得靠外出打工赚钱养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13年来,在自治区人大代表、村党委书记潘久富的带领下,八坊村的成绩日新月异:硬化村级道路、修建防洪堤、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发展“一村一品”产业、打造新农村建设点……一系列措施先后落实,山村面貌破茧成蝶实现了美丽嬗变。

 

“农田是群众赖以生存的基础”


  八坊村距县城22公里,全村辖37个村民小组,1031户4035人,土地面积3.9万亩,其中林地面积3万多亩,耕地面积0.8万多亩,是一个山多田少的偏远山村。
  “年年受淹,一下雨河水就上岸,淹毁了农田庄稼。”农田是群众赖以生存的基础,治理农村河道迫在眉睫。作为自治区人大代表,潘久富及时撰写建议,把群众的呼声带到了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该建议提交后得到了自治区水利厅的高度重视,下派专门工作队来到八坊村进行调研,帮助测绘、设计,并同意拨付400万资金。目前已到位资金270万元,修好了康家、廖家、黄堰塘、红桥亭、大冲口等10余个村民小组共计1300多米的防洪堤,一座宽40多米、高2米的水坝,确保了2000多亩农田免受损失。
  防洪堤的建设惠及该村10余个村民小组2000多居民,河道行洪能力明显提升,没有再发生洪水淹浸农田的情况,成为备受群众称赞的一项民心工程。

 

“要富钱袋子,先富脑瓜子”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作为村里的当家人以及自治区人大代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2013年以来,潘久富始终把村里的大小事装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
  “要富钱袋子,先富脑瓜子。”八坊村两委班子达成共识: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潘久富先后组织八坊村的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到农业开发搞得好的恭城、永福、龙胜等地考察学习。考察中,潘久富发现了适宜八坊村的生财之道——种植罗汉果。
  回村后,潘久富立即动员家境比较好的干部、党员试种。他自己率先投入5万元种了20多亩罗汉果试验场。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绿油油的罗汉果地,村民们跃跃欲试。
  为防止农户的血汗钱打水漂,2014年,潘久富再一次外出到龙胜县,与当地的一家技术和经济实力雄厚的罗汉果公司商讨合作,由公司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和产品回收,自己回村发动农户,落实种植面积。
  “潘存云种植罗汉果10亩,唐仕能种植5亩…… ”老党员对村里发展种植罗汉果的农户如数家珍,“种植罗汉果比种植水稻收入差不多翻了两番多,这都得益于潘久富支书的带领啊。”
  “自己富不算富,只有带动全村富才是真的富。”潘久富始终谨记自己“当家人”的责任,在他的推动下,八坊村大力实施产业调整,发展村民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产业格局。如今,八坊村已种植罗汉果800多亩、红提3500多亩、猕猴桃2000多亩、毛竹20000多亩。2016年,村民人均收入9200元。八坊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村搞起了种植。

 

“村民幸福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带领大家调整产业之余,如何让大家生活得更幸福?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潘久富心头。他想,必须把八坊村的硬件设施抓上去,把村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提升上来。
  思之再三,潘久富把发展的眼光瞄准了新农村建设,发动全体村民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014年,潘久富带领村干部东奔西跑,多方筹措资金300多万元,一下子搞好了唐家、颜家两个新农村建设点,还搞好了坡下、坡上、艮山寨、红桥亭、康家、老源头、廖家、于家、哨元冲、杨家等10多个村民组的文明卫生村建设和人畜饮水工程,为2000多名群众解决了行路难、饮水难的问题。 
  此外,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完成对杨家至王家、蒋家1300米,大冲口至银山寨980米的屯级道路硬化。向该县交通局争取项目资金完成廖家口至烂泥冲550米、张家湾屯600米的道路硬化工作;安装廖家、颜家太阳能热水器55户,有效地改变了当地群众的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
  “再穷不能穷教育!”潘久富深知教育对八坊村长久发展的重要性。他带领村干部筹资50多万元,搞好了八坊完小的集体食堂、洗澡房、厕所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召集在外工作的家乡人成立了“百年英才育人基金会”,每年对八坊村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奖励10000元,考取“一本”的奖励3000元,考取“二本”的奖励2000元。目前,已有20多名大学生拿到了奖学金,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也获得了资助。 
  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是提升村民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内容,潘久富与村干商量成立了八坊村老年人协会,并在原护卫小学的旧址上改扩建成八坊村护卫老年人活动中心,方便老年人的业余文化、体育生活。并且每年由村委出资6000元对老党员及80岁以上高龄老人进行慰问。

 

“基层党建是农村发展的牛鼻子”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为切实发挥好八坊村党委作用,潘久富牢牢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
  “八坊村每一个村民小组就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潘久富在推进基层管理中,创新方式,在各个村屯成立村民理事会,由各村民小组的村民选举7—9名党员代表或当地有威望的人作为理事会成员,负责统筹管理小组范围内具体事务,以村民理事会实现村民自治。
  “安装路灯、硬化道路、整治环境、脱贫攻坚……屯内大小事经村民理事会通过,大家干起来热情更高啦!”廖家理事会理事长邓跃清对创新基层管理方式大加赞赏。
  在八坊村全体人员的共同下,该村党组织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资源县创先争优十大模范先进基层党组织”。
 

(李荣艳/文)

 

 

初审:谢欣哲 二审:傅小栩 主审:黄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