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发现新广西 >文章页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共享机制促进教育公平

——北海市海城区学区制改革侧记

http://www.gxrd.gov.cn    2018年02月23日 16:43      来源:广西新闻网 2018年1月3日

  “以前每年开学前,最烦心的就是电话不断,家长找上门来要为学生抽档离校,想着各种办法去二小。”近日,北海市海城区第十小学校长苏惠秀说。

  相较于苏校长的无奈,相距不到500米的“名校”校长钟丽远同样烦心不已——每季开学前,打电话请求入读二小的学生越来越多,以至于一个班级从50人增至六七十人……

  这是曾屡见不鲜“择校热”和“大班额”现象的一个缩影。

  2017年秋季学期,二小、十小两校组建“英才教育集团”,在北海率先启动学区制改革试点,通过主体校和盟校共建模式,实现了文化理念、师资建设、制度管理等方面同生长、共发展,促进了校际间的教学相长,推进了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一度被人诟病的烦心事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学区制激发均衡教育活力

 

  海城区二小,有着近90年办学历史,51个教学班,光小学高级教师就有82人。该校教风严谨、学风端正、校风良好,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位居全市前列,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名校”。

  2017年9月2日,在新生“入学礼”上,在2000多名二小、十小教师和新生家长以及新生代表的见证下,二小校长钟丽远和十小校长苏惠秀双手紧紧相握——北海市英才教育集团正式揭牌,这也标志着海城区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实施。

  按照计划,二小和十小组建了学区办学理事会,制定了办学规程。分校服从学区办学理事会统一领导,配置学区内学校办学资源和教师资源,构建合作共生机制。作为主体校的二小负责学区管理工作,制定学区发展规划、运行机制、监管机制、考评办法,组织教师调整交流、专业培训,落实教育教学管理、课题研究、教学活动等;而作为盟校的十小则服从主体校组织安排,主动协调,配合改革计划的实施。

  两校联盟办学成效显著。通过以强促弱、互相帮扶,实现了两校优势互补、融合共生、内涵提升、均衡发展的目标。“组建教育集团,推行学区制管理改革,不是简单的1+1,而是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实现1+1>2的效应。”海城区教育局局长沈恒这样评价。

 

“闭门”办学迈向“开门”合作

 

  优美的校园环境里,快乐足球、健康心理、经典诵读、静心书法,以及英才社团的民乐、管乐、足球、钢琴、机器人、水粉画等19个科目可供学习,“相信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最适合的成长空间。”二小英才教育的办学理念让十小老师耳目一新。

  而走进十小校园,朗朗的古文诵读声不绝于耳。通过将“经典诵读”进校园,组建学生、教师礼仪班及“阳光社团”,有着鲜明特色的“礼乐教育”也让二小老师念念不忘。

  “我们希望二小把教师成长的经验传授给我们。”

  “我们希望十小将模拟法庭开进二小来,提升我们法制教育的水平。”

  ……

  学区制改革,搭起两校办学思想、课堂教学、学生活动交流的平台。如今,学区内两个学校相互参与对方学校特色活动;每月召开固定的联席会议,制定学区发展计划和管理制度;建立英才教育集团工作群,及时解决学区内问题。

  “学区制管理让我们在办学中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真正感受到校园的变化、孩子们的变化,我们的办学模式得到了社会认同!”十小校长苏惠秀说。

  

“学校人”变身“学区人”

 

  实行学区制后,成员学校最迫切的就是提高师资水平,这也成为学区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从教近20年的李建娟老师是二小的骨干,去年学区制试点开始后,她服从理事会安排,到十小担任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之余,同十小年轻老师一起备课,一起磨课,一起进行教学攻关。在她的指导下,年轻老师陈治珍所带的班级数学成绩优异,得到家长的高度认可。“在新的天地里,既发挥了自己所长,也能帮助年轻教师成长,自己的价值得到更大提升。”李老师说,现在她既是“二小人”,也是“十小人”。担任北海少先队总辅导员的十小副校长吴志松经常在二小指导少先队活动,十小的传统特色法制教育课在二小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二小副校长骆春燕介绍,目前已有10名骨干教师从二小到十小任教,深受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好评。

  如今,师资共享在学区内已经逐步展开,两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交流力度也日益加大。校际间教师的骨干队伍实现基本均衡,教师从“学校人”转化为“学区人”“系统人”。下一步,英才教育集团还将在两校间开展“名师高徒”计划,选择有经验的老师对年轻老师开展“一对一”结对帮助,共同开展教研活动。

  通过学区制管理,两校老师形成一个团队。在2017北海“园丁杯”运动会上,由二小、十小组成的英才教育集团参赛,获得了全市教育系统第二名的好成绩,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采访随感 义教资源要均衡配置

 

  近5年来,新建、改扩建学校24所,增加学位达1.4万多个——这样的力度对于财力并不雄厚的海城区而言不可谓不大。但发展教育,在数量增加的同时,更需讲求质量。“择校热”“大班额”,说到底是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同义务教育不均衡矛盾产生的问题。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的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关键在于将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均衡配置。学区制管理改革打破了体制藩篱,实现了资源共享,构建了合作共生机制,为优质资源平民化、普惠化探寻了新的路径。

 

(曾俊峰 通讯员 胡荣健/文)

 

 

初审:李珊 二审:谢欣哲 主审:卢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