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代表履职 >文章页

一位追逐“传统文化梦”的人大代表

----记崇左市人大代表朱秋平

http://www.gxrd.gov.cn    2018年12月13日 11:55      来源:广西人大网

  崇左市人大代表朱秋平自2016年8月当选后,在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道路上不断追逐着“传统文化梦”。


文物保护不能“落”


  “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其背后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不可估量,要让文物资源诉说历史,传承文明。”1991年,朱秋平被调到地处中越边境的宁明县文物所工作,从此,他与左江花山岩画、壮族文物结下了不解之缘。27年来,朱秋平共用40多本笔记书写了100万余字,记录了从上世纪50年代起花山岩画研究的所有文献和重大事件,被称为“花山岩画的百科全书和守护人”。
  “文物保护工作不能落,它们就像老人,需要我们倾注更多的关爱与呵护。”谈起文物保护利用与传承发展,他总是如数家珍。基层文物保护单位因资金、人员不足,管理意识不到位,导致藏品库房分类混乱,甚至连库房基本温湿条件都难以保证,而就不可移动的文物而言,有些县份存在文物保护让步于城市经济建设,或者进行“破坏性修复”等问题。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朱秋平深刻了解左江流域文物安全保护能力和意识还有待提高。作为人大代表,朱秋平曾在不同场合呼吁政府要深入实施“整理抢救、研究包装、保护利用”三大措施,把骆越民族文化“散珠碎玉”串起来,不能等遗憾发生时才想起找原因。他认为,最好的文化遗产保护,不仅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更要从文化遗产的收藏、研究、展示、修复、保管等多方面蓄力。


草根文化不能“丢”


  “左江翠竹青又青,边关红棉根连根;花山岩画传千古,千年山歌暖人心。特色旗帜再高举,乡村振兴又逢春;党的路线要紧跟,边陲山乡传佳音……”这段谐趣的山歌,唱出了壮族同胞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期盼,也反映出边陲崇左基层文化果实“触手可及”。 
  “农村文化建设不但改变了村容村貌,而且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觉,使文化产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通过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实现乐民、富民和安民。”实践中,朱秋平通过调研了解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边境地区草根文化已经成为边境村屯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撑起了乡村文化的半边天。然而,政府对农村公益性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农村文化建设经费缺乏保障,文化活动难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无从发挥。
  为满足边境民族地区农民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朱秋平在2016年9月举行的崇左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建议》,强烈呼吁草根文化不能“丢”。为此,崇左市政府建立农村文化专项资金,加大财政对农村文化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如今,行走在边陲崇左,随处可见当地农民在忙完农活后,乐此不疲的进行文化活动的排练、创作,每逢节假日或村里举办红白喜事,他们总要聚在村屯的文化小广场开展活动,社区舞台也因此成为边陲民众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地标。


传统村落不能“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左江花山岩画遗产区域的传统村落也正经受着严重冲击,特别是传统民居年久失修濒临塌毁殆尽,村民无序的拆旧建新、改旧为新,新建房屋正迅速取代传统民居,改变了传统村落古朴自然的整体风貌,致使左江岩画遗产区域文化景观的完整性、原真性与多元性面临威胁。
  “左江流域传统村落不能毁。”朱秋平认为,左江沿岸传统村落与沿岸岩画、山水等人文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历史底蕴深厚、民族文化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的区域性文化遗产景观,是左江流域壮族人经过漫长繁衍生息与文化变迁的重要见证,是中越边境民族地区农耕社会家族聚落生存的记忆,更是传统乡绅文化弥足珍贵的载体,应该加以保护。因此,朱秋平在崇左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保护左江花山岩画遗产区传统村落的建议》,被崇左市人大常委会列入当年重点建议进行督办。为此,崇左市政府通过中央财政、自治区、崇左巿财政给予较充足的保护专项经费,解决在保护与开发中遇到的地方政府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同时培育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增强传统村落自身“造血”功能。近年来,该市各县(市、区)先后投入巨资,完成了兴龙圩、濑江、韦氏宅院等传统古村落的修缮工作,在保护和传承中实行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发展。
  “巍巍花山,用灿烂的历史文化巨臂,书写着新时代美丽篇章;滔滔左江,将壮族古老的韵律,谱写着新时代动听歌谣。”谈起代表履职,朱秋平说话爽快: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要本着对国家、民族、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自觉担起文脉传承者的重担,依法履行代表职责,让花山文化遗产传承不绝,让壮民族记忆历久弥新。

 

(宁明县人大 唐晶/文)

 

 

初审:李珊 二审:林小玉 主审:卢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