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计划、预算报告 >文章页

从容自信展现广西开放胸怀——广西代表团开放日答问摘录

http://www.gxrd.gov.cn    2019年03月08日 09:11      来源:《广西日报》2019年3月8日

从容自信展现广西开放胸怀——广西代表团开放日答问摘录

  ▲3月7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西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会议向中外媒体开放。


  3月7日上午,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广西代表团举行开放日活动,受到中外媒体的高度关注。记者们提出的问题涵盖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林冠、吴炜、周红波、黄炳峰、陈建军、刘入源等代表从容应答。一问一答间,尽显媒体的关注关切和代表的务实自信。请看本报记者从活动现场发回的全方位报道——

 

近水楼台先“东融” 全面对接大湾区

 

从容自信展现广西开放胸怀——广西代表团开放日答问摘录
林冠回答记者提问。何运斌 黄 克 邓 华/摄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近来备受外界瞩目。作为这片活力湾区的近邻,广西接下来会在哪些方面与大湾区全面对接?最近可能在哪些方面重点推进?

  面对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的问题,来自广西“东融”主要地区之一的贺州市市长林冠代表第一个接了过来:“我想主要从三个层面来回答,一是怎么看,二是怎么办,三是怎么干?”

  林冠说——

  怎么看?就是要提高政治站位,观大势、谋大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和亲自推进的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审时度势,提出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并明确了“东融”和“南向”是重点,研究制定了《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总体规划》,正式拉开了广西经济向东发展的大幕。

  怎么办?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谋划,理性思考,哲学思辨。大湾区“9+2”城市产业重新优化布局,势必向外围拓展发展空间,投资外溢,辐射带动周边省区发展。两广山水相连、人文相近、语言相通,地处桂东的贺州更具有便捷的交通、优越的生态、丰富的资源,是粤港澳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篮子,肩负起为广西融入大湾区发展提供先行先试、可复制推广经验的重任。

  怎么干?就是要探索三大模式、五个“东融”。我们将打破传统的行政思维、粗放的招商模式,突出产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的思维和理念,大胆探索双飞地的产业发展模式、政府在行业协会找专家智库的开放合作模式、规划招商孵化招商资本招商的产业招商模式。下一步的重点就是要如何组织实施好五个“东融”。

  一是规划“东融”。自治区批复规划后,我们将充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每一个专项规划,对接“9+2”城市,特别是深圳、广州等核心城市的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在产业融合上形成良性互动的合作。

  二是交通“东融”。加快推进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广东的互联互通建设。

  三是产业“东融”。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发展思路,聚焦园区抓产业,聚焦产业抓项目,聚焦项目抓企业,聚焦企业抓服务,重点推进产业的协同创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四是人才“东融”。按照只求所用、不求所有的理念,通过引进人才、项目引智,吸引大湾区的人才向广西流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到贺州乃至整个广西。

  五是服务“东融”。对标大湾区,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按照阵地前移搭平台、领导前移站前台、工作前移强后台的做法,创新机制优服务,想方设法强服务,领导带头拼服务。

  林冠最后表示,作为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贺州,将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力“东融”、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弘扬“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的为政理念,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在广西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中,跑出“东融加速度”。

 

( 魏 恒/文)

 

 

在四个方面力争跑出“加速度”

 

从容自信展现广西开放胸怀——广西代表团开放日答问摘录
周红波代表回答记者提问。何运斌 黄 克 邓 华/摄

 

  重庆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要倡议者和推动者之一。来自重庆日报的记者关注的焦点自然离不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作为一起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兄弟省区,广西将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从哪里入手来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当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编制《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计划将西部陆海新通道确立为西部地区全面开放开发、‘一带一路’建设纵深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国与东盟深化经贸合作的战略通道,这是广西开放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南宁市市长周红波代表从地方层面向记者阐述了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考虑和行动。

  周红波代表说,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城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门户城市和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当前正抢抓这一新机遇,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借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体从四个方面下手: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力争跑出南宁的“加速度”。将加快推动南宁至崇左城际铁路、南宁至贵阳、南宁经玉林至深圳高铁等建设,加快建设南宁国际铁路港、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有关省份在交通、内陆无水港等方面合作,推动形成以海铁联运为主干线,跨境公路、铁路运输、航空物流为辅的多式联运体系。

  ——在信息服务方面力争跑出南宁的“加速度”。目前,正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建设,筹划大数据中心、信息港小镇等99个重大项目,已建成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等13个项目。下一步,将加快建设大数据中心、信息港小镇等项目,加快打造连接中国与东盟的“信息丝绸之路”,夯实西部陆海新通道信息化建设基础,建立中国-东盟多式联运的智慧物流平台,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提供支撑。

  ——在物流发展方面力争跑出南宁的“加速度”。将以加快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等关键性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基地,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的智慧物流枢纽。同时,还将完善南宁国际空港口岸的货运功能,加快建设南宁铁路口岸,努力把南宁建设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物流枢纽城市。

  ——在跨境电商方面力争跑出南宁的“加速度”。去年成功引进河南保税集团,与中国邮政广西分公司、南宁市高新区合资注册成立南大门公司,总体运营中国(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并于去年12月在第三批22个综合试验区中率先开区运营。下一步,将在跨境电商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力争实现进出口货物线上申报“秒通关”,培育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链,逐步形成一套适应和引领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规则,推动综合试验区上规模、上档次。

 

(陈贻泽/文)

 


“今年定能实现脱贫摘帽”

 

从容自信展现广西开放胸怀——广西代表团开放日答问摘录

黄炳峰代表回答记者提问。何运斌 黄 克 邓 华/摄

 

  “广西是中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在通过扶持创业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方面有着成功的经验,这种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何借鉴意义?”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十分关注脱贫经验的可借鉴性,提问也十分干脆。

  环江是我国惟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全国8.9万毛南族人,其中有6万生活在环江。但与此同时,环江也是广西20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之一,计划今年脱贫摘帽。因此,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长黄炳峰代表接过了这个关于脱贫的提问。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精准发力,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9.56%下降到2018年的6.64%。”黄炳峰代表用一串数字介绍了环江脱贫攻坚的成效。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环江通过强化“六个聚焦”抓脱贫,即聚焦精准方略,抓好高质量脱贫;聚焦产业发展,抓好稳定脱贫;聚焦动力激发,抓好自主脱贫;聚焦社会力量,抓好合力脱贫;聚焦技能培训,抓好创业脱贫;聚焦民族团结,抓好融合脱贫。黄炳峰代表重点介绍了其中四个方面的做法:

  聚焦精准方略,抓好高质量脱贫。脱贫质量高不高,核心看脱贫过程精不精准。环江在开展脱贫攻坚中,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始终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强化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到位。

  聚焦产业发展,抓好稳定脱贫。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群众收入是关键,而增加收入要靠产业发展。在谋划产业发展时,环江坚持发展“短平快”扶贫项目与支撑“中长远”脱贫成果的主导产业相并重发展路子,让贫困群众既有眼前收益又有长远盼头。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产业覆盖率达98.53%,所有贫困村和非贫困村扶贫产业覆盖率达100%。

  聚焦技能培训,抓好创业脱贫。环江充分利用毛南香猪、菜牛、红心香柚、桑蚕等特色产业优势,结合农民需要掌握技能的实际需求,逐级分类分级对贫困群众进行培训。仅去年一年就举办县级培训63期,受训人数达1.32万多人次,既帮助贫困群众掌握了创业本领,也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激情。

  聚焦民族团结,抓好融合脱贫。环江是广西易地扶贫搬迁的重点县,纳入“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的有1.786万人。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环江既重视贫困群众居住问题,更重视他们如何融入地方生活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当地干部引导搬迁群众在共居、共事、共学、共事中弘扬“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优良传统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李克强总理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我非常荣幸地向总理汇报了环江的脱贫攻坚工作。”黄炳峰代表说,“2019年是环江整县脱贫摘帽年,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关怀下,今年定能实现脱贫摘帽。”

 

(董文锋/文)

 


“广西对全国全球新增绿化贡献确实很大”

 

从容自信展现广西开放胸怀——广西代表团开放日答问摘录

陈建军代表回答记者提问。何运斌 黄 克 邓 华/摄

 

  “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绿色”是八桂大地飞腾的底色。近年来,广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走出一条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之路,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来自阿联酋中阿卫视的记者说,前不久,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组报告成为网上的热点。报告显示,全球新增绿化的1/4来自中国,她认为广西作为生态优势明显的省区,一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她对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表现出极大兴趣,向代表提问:“是什么样的举措让广西的生态好上加好?”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厅长陈建军代表因工作原因多年关注广西的生态文明建设,并积极推进壮乡的绿色发展。他首先用极具代表性的数据证明了中阿卫视记者判断的正确性——广西的植被生态质量指数排在全国前列,2018年全区人造林面积和石漠化土地减少面积位列全国第一。

  “广西对全国全球新增绿化贡献确实很大!”陈建军代表自豪地说。

  “广西最大的特点就是‘山清水秀生态美’,这也是我们的金字招牌。”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并要求广西一定要保护好桂林山水,保护好广西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几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直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一手抓生态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保护治理,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八桂大地“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擦得越来越亮。

  陈建军代表列举了一系列实例——

  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广西的空气、地表水、近岸海域水质的质量都名列全国前列,而且还在不断优化;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2.37%,位居全国第三。

  九洲江、南流江的综合整治已初见成效;红树林面积不断扩大;编制了全国第一个砂石资源开发专项规划,有效防范了因采石而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

  绿色产业发展卓有成效。广西在加大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的同时,更加注重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环保、节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依托生态优势发展起来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等生态产业也红红火火。2018年,全区的单位GDP能耗下降3%,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5.16%。

  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逐步健全。近两年,广西十分注重完善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漓江、涠洲岛、青秀山、盘阳河以及红树林、湿地等生态敏感区的保护条例相继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也逐步建立。

  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广西全力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和宜居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2.9%,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基本覆盖。

  “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空前提升!”陈建军扬高了声调,其他代表也点头应和。

  “下一阶段我们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总书记对广西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陈建军代表表示,第一,要认真学习、主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将按照中央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力、凸显广西特色的,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第二,要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绝不允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坚持抓平时、抓重点时段、抓重点污染源,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六大专项行动,强力推进三大保卫战;持续深入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进一步优化全区的产业布局。

  第三,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培育壮大绿色经济。以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为主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加快发展新型生态工业,推动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突出打好广西农业“绿色牌”“长寿牌”“富硒牌”,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生态服务业,依托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做好旅游业、大健康产业等“生态+”文章,逐步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第四,要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绿色发展空间格局。加快编制广西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及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明确差异化空间管制,切实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形成全区“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并在市县层面精准落地,做到一本规划管到底。整合各类空间管控手段,把该开发的地方高效集约开发好,把该保护的区域严格保护起来,引导和约束各地严格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第五,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按照“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提高质量”的原则,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保护和综合修复,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来保护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广西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总之,我们有信心和决心,通过努力让八桂大地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风光更壮美,经济更发达,人民更幸福。”陈建军信心满满。

 

(袁 琳/文)

 


市长当起“推销员”

 

从容自信展现广西开放胸怀——广西代表团开放日答问摘录
吴炜代表回答记者提问。何运斌 黄 克 邓 华/摄

 

  “两面针更安全、更可靠,希望大家多使用它!”“宝骏系列汽车更年轻、更前卫、更智能、更轻便!”……顺溜的广告语,相继亮相的“好宝贝”,出现在广西代表团开放日活动中,“推销员”正是柳州市市长吴炜代表。

  “与一些先进的省份相比,广西的经济发展还有很多需要追赶的地方,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柳州市作为广西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问题更加迫切,请问柳州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新华社记者提问。

  “柳州作为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的确尤为迫切。柳州也应当在广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有更多的担当。”吴炜代表回答说,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柳州产业结构升级,去年9月召开推进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现场会,从广西战略发展的高度,理清了柳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思路,明确了推动柳州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任务。

  “自治区党委明确指出,柳州要坚持把建设先进制造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做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这三篇文章,培植好具有柳州特色的‘工业树’‘产业林’。目前,柳州正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着力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全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朝着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目标奋进。”吴炜代表说。

  如何推动传统产业二次创业,让“工业树”老树发新芽?吴炜代表介绍,柳州有一批大家耳熟能详的老工业企业和品牌,比如五菱、柳工、柳钢,花红药业、两面针牙膏、金嗓子喉宝等,如何让这些老企业老品牌焕发活力,开发出新产品,对柳州来说非常重要。柳州正按照自治区实施传统产业二次创业的部署要求,坚持以改革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积极主动与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工业设计机构、高校加强合作,紧盯市场和消费需求,强化技术创新,对产品进行优化升级。

  “比如两面针牙膏公司面对牙膏市场的激烈竞争积极推出新产品,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推出个性化的新产品,这就是我们针对美国市场推出的最新的两面针的牙膏。”吴炜代表举着一款两面针牙膏向大家展示,立即吸引了中外记者的目光。

  “大家看到,这款产品包装一改原来朴实传统的风格,更加清新和年轻化,并且已经通过了美国FDA认证,去年在美国市场销量可观。两面针在牙膏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拓展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更安全,更可靠,希望大家多使用它。”吴炜代表极力推荐。

  “再比如上汽通用五菱,去年全国两会的广西代表团开放日,我向大家推荐了宝骏560SUV和新能源电动汽车E100。半年后,我们又推出了宝骏RS-5SUV和新能源E200电动汽车,新产品更年轻、更前卫、更智能、更轻便。”推荐完牙膏,吴炜代表又捧出一款上汽通用五菱电动汽车E200模型向大家“推销”,“这款新能源电动汽车E200,续航能力大大超越E100,最高时速超过250公里,亮点在于更智能,装载了语音控制系统和自动泊车系统,更适合年轻人,是家庭的第二车的好选择。”

  当新能源汽车E200成为全场焦点,吴炜代表“趁热打铁”,拿起一台挖掘机模型,介绍起这个“明星产品”。“柳工加快推进国际化战略,针对海外市场和用户积极开发新产品,这就是针对欧美市场开发的大马力智能化挖掘机,在欧洲和美国市场销售非常好,提升整个销售增长超过40%。柳州正进一步发挥自主产业的核心引领作用,推动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让老树发出新芽,形成发展的新动能。”

  如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让新苗长成大树,催生更多新的动能?吴炜代表表示,战略新兴产业是培育新动能的关键。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广西与中车集团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经过一年时间,柳州按照双方战略协议加快推进智能交通产业园建设,发展跨座式单轨车辆和线路专有产品,打造从整车生产到零部件配套和维修服务的全产业链。柳州还与南方电网在柳州北部生态新区合作建设智能电网产业园,研发制造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全领域关键设备和软件,打造智能电网研发制造全产业链。在机器人产业方面,以柳工、上汽通用五菱机器人应用团队为龙头,建设机器人产业园,提升柳州工业智能化水平。利用柳州原有产业基础,推动钢铁与建筑、水泥、铝材、机械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广装配式建筑应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

  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壮大“产业林”方面,吴炜代表介绍,要让现代服务业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近年来柳州重点加快以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工业大数据、工业科研、工业物流、工业产品检测及产业金融等产业,推进工业设计城、大数据产业园,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传化公路港、顺丰、万科、中通等物流项目,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产业林”,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我非常高兴地告诉媒体朋友们,柳州实施老工业基地改造去年获得了国务院大督查的通报表扬。在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汪洋讲话时指出‘柳州等老工业基地脱胎换骨’,也是对柳州实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充分肯定。”吴炜代表说,在今后的发展中,柳州将坚定不移地按照国家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以自治区党委、政府赋予柳州的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强市新使命为目标,全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努力为广西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谭卓雯/文)

 

 

一只手带领乡亲发“羊财”

 

从容自信展现广西开放胸怀——广西代表团开放日答问摘录

刘入源代表回答记者提问。何运斌 黄 克 邓 华/摄

 

  外表斯文、身形瘦削的刘入源代表在广西代表团里不算显眼,却是比较特别的一个。20年前因一场意外他失去了右手,10年前他靠养羊开启人生后半程,如今他用一只手带领乡亲们养羊、带动全县29个贫困村通过养羊走上脱贫致富路。

  当越南之声广播电台的记者问他是如何从几只羊起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时,他从借钱引进31头羊讲到开办3000多头的大型山羊养殖基地,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创富故事令人动容。

  “我是来自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的基层代表。2009年10月,由于看好养羊产业的前景,我用全部积蓄3.5万元引进31头黑山羊。因为之前从没干过养殖,不懂防疫技术,结果短短一个月内这31头羊全部死了。家人责怪我说,四肢健全的人都不敢养羊,你一个断了手的人怎么养得活?但我不死心,再次借钱于2010年3月又引进31头羊,并开始刻苦自学养殖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我终于成功了,养的羊也一天比一天多,2011年存栏量就达到250头。”刘入源代表几句简单平常的话语,消弭了创业之初的艰辛。

  2012年起,在他的动员下,村里陆续有几十户农户加入了养羊的行列。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羊的产业链,2014年4月,刘入源和乡亲们一起创办了集研发、生产、繁殖及供销一体化的大型山羊养殖基地——广西博白县桂源农牧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基地存栏山羊3200多头,其他加盟农户也有5000多头。公司还在多个省市建起山羊养殖示范基地,成立农家党校、养羊协会和协会支部等,有力推动了当地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

  “这些年的养羊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产业非常重要,而且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刘入源代表介绍说,这些年他利用公司的资源优势,积极引导贫困户养羊、发“羊财”,结合国家的扶贫政策,探索推出了“自主经营”“入股分红”“托管代养”三种产业扶贫模式。截至目前,在他的带领下,已有370多户贫困户加入养羊大军,每户每年增收2万多元,1500多人实现脱贫。同时,他还带动全县29个贫困村通过养羊走上脱贫致富路,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达3万元以上。

  如今,刘入源的养羊产业越做越红火,他计划在博白县旺茂镇新建占地3000亩的养羊基地,计划建设4万平方米羊舍,建成后存栏种羊将达到1万头、肉羊2万头。同时,在江林镇、那林镇规划建设两个基地,引导更多的贫困户入股公司基地养羊,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的农户自主养羊。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审议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看到里面对基层发展产业脱贫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很大支持,这让我更有信心和干劲了!下一步,我要用好党和国家给的好政策,把养羊的产业模式复制推广到‘短平快’的鹌鹑养殖,在自治区深度贫困村四联村成立鹌鹑养殖基地,帮助更多农民走上致富道路。”刘入源代表说。

 

(周红梅/文)

 

 

初审:林小玉 二审:林小玉 主审:人大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