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网眼 >文章页

总书记题词照耀八桂 新思想春风吹拂壮乡

http://www.gxrd.gov.cn    2019年03月08日 09:39      来源:《广西日报》2019年3月8日

总书记题词照耀八桂 新思想春风吹拂壮乡  

 

  编者按

  2018年12月9日,中央代表团向广西赠送习近平总书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题词贺匾:“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奋进新时代、实现新跨越的伟大号召。

  3月7日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广西代表们带着刚经历过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的喜悦和豪情,肩负壮乡父老的重托和厚望,又一次站在国家政治生活的舞台上,以自信、开放、奋进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面貌,向总书记汇报,向党中央汇报,向全国人民汇报:当前,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全区各族人民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磅礴力量,一个更加繁荣富裕、更加开放创新、更加团结和谐、更加美丽幸福的壮美新广西正崛起在祖国的美丽南方。

 

 

感恩奋进新时代 壮美广西起宏图

 

  201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继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和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后,又专门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题词:“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题词,是党中央送给广西最珍贵的礼物,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活动最重大的成果,也是留给广西各族人民最宝贵的财富,为新时代广西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描绘了宏伟蓝图、提出了更高要求。

  总书记题词近3个月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全区人民群众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题词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牢记总书记嘱托,持续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开放再扩大、创新再提速。

  总书记题词,“六壮六美”春潮涌

  习近平总书记为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题词的喜讯,传遍八桂大地,广西人民倍受鼓舞,倍感振奋。

  2018年12月17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题词精神,强调要科学把握好“壮”与“美”的关系、“建设壮美广西”与“共圆复兴梦想”的关系、“建设壮美广西”与“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的关系。

  12月25日,自治区党委发出通知,要求全区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题词精神,千方百计让经济实力“壮”起来、发展质量“美”起来,让民主法治“壮”起来、民族团结“美”起来,让民族文化“壮”起来、精神文明“美”起来,让民生保障“壮”起来、人民生活“美”起来,让绿色发展“壮”起来、生态环境“美”起来,让管党治党“壮”起来、政治生态“美”起来。

  12月27日,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在南宁召开,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题词作为新时代广西发展的总目标总要求,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高潮。今年以来,全区各地各部门更是全力推动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题词精神不断向各个领域延伸,不断向基层单位延伸,壮乡干事创业氛围越来越浓厚。

  逐梦新征程,踏歌奋进日月新

  总书记的谆谆嘱托,犹如嘹亮的号角,吹响了建设壮美广西的集结号,广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去年广西生产总值增长6.8%,财政收入增长7.1%,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稳中提质。

  ——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抓好国资国企、投融资等重点领域改革,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开放发展为八桂大地带来历史性变迁。

  ——着力改善群众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广西去年减贫115万人以上、1400个以上贫困村出列、14个贫困县摘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加,全区群众安全感达96.15%,创历史新高。

  牢记新使命,砥砺前行正当时

  牢记总书记嘱托,奋进新时代,广西各族人民群众凝聚起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磅礴力量,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奋勇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构建龙头带动、区带支撑、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全方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化“放管服”,释放发展动力活力;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以更大的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统筹做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持续深化平安广西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代代相传。

  ——齐心协力建设美丽广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嘱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扎实抓好“美丽广西”宜居城市和幸福乡村建设。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大力倡导“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理念,努力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题词精神,扎实推进壮美广西建设,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魏 恒/文)

 

 

建设“六壮六美”新广西 奋力开启发展新征程

 

 

让经济实力“壮”起来 发展质量“美”起来
龙头企业聚成林

 

  上海奉贤区南桥新城装配式建筑工地上,一派忙碌,塔吊司机李师傅正操作一台新式塔式起重机吊装楼板模块。在信号员的指引下,他坐在几十米高的操控室内,缓缓吊起巨大的楼板模块,稳稳当当地送到了指定位置。与此同时,这款由广西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广西建机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大型塔机,正在四川、江苏、湖南等地多个建筑工地服役。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建设领域的比例越来越大,对建筑施工设备大吊载、慢就位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这方面的一些关键技术在国内外相关领域都还存在瓶颈。为满足市场需求,广西建机公司迅速成立技术攻关小组,以期在最短时间内研发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

  “相关领域并无成功经验可循,全靠自我突破。”攻关小组负责人梁发深说,有时为取得一个数据,技术人员数十次攀爬上塔机,反复修改图纸,对塔式起重机机构、结构、控制系统三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最终,这款产品于去年6月投入市场,现已广泛运用于国内外各类装配式建筑施工项目。

  在建筑机械设备制造领域,广西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近几年来,广西建机公司自主研发的250吨米-1250吨米系列大型、超大型塔式起重机迅速形成产能,其卓越的性能赢得一片赞誉。该公司研发团队完成了7个项目研发,主持或参编了8项国家标准,获得了20项国家专利,多次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广西科技进步奖。

  延伸阅读:建筑装备制造业是我区传统产业。2018年,我区通过实施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工程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柳工、玉柴、南南铝等龙头企业发展,打造汽车、工程机械、铝精深加工等产业链及产业集群,支持南宁、柳州、玉林、贵港打造现代制造城。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政府领导联系服务工作机制,全面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上规入统企业722家,总数突破600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今年,我区将增强创新支撑能力,继续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赵 超 吕思师/文)

 


让民主法治“壮”起来 民族团结“美”起来
民族语言添魅力

 

  2018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局局长罗孝思为他的“兼职”忙活了好一阵子——经典电影《举起手来》被选定为首部仫佬语译制版电影,民族语言工作经验丰富的罗孝思担任配音组长,并参与影片主要角色“郭大叔”的配音。

  配译电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台本翻译、角色分配、台词背诵等多个环节。如何把普通话台词精确地翻译成仫佬语并演绎出来,相当考验配音演员的水平。

  一叠台词,一张桌子,一套设备,在广西电影集团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罗孝思和其他配音学员完成了各自的配音任务。当年4月,《举起手来》译制工作耗时一个多月顺利完成,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罗孝思还“趁热打铁”,率该县民语局干部在本县各行各业中挑选了7位母语为仫佬语的配音演员,为第二部仫佬语电影《追击阿多丸》开展配译工作。为使配音更符合电影风格,邀请本县《仫佬语新闻》的播音指导专家对配音演员进行培训。2018年9月,《追击阿多丸》顺利完成录制。

  电影《举起手来》被译成少数民族语言,在广西已不是第一回,此前,它先后被翻译出了壮语和瑶语版,以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举起手来》多部经典影片的译制,切实保障了各民族群众平等使用语言文字的权益。

  延伸阅读:2016年统计,我区少数民族人口共有2189万人,占广西总人口的39.24%。在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中,第一类项目(即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法规草案)中,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就有三个立法项目,分别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公民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民族教育促进条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由自治区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于2018年5月31日通过,8月1日起施行,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广西民族语文立法取得历史性突破,《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教育促进条例》于2018年11月28日通过,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龚文颖/文)

 

 

让民族文化“壮”起来 精神文明“美”起来
文化精品传四海

 

  著名文学评论家容本镇,虽然出身于世代务农的家庭,却从小梦想成为作家。回忆起来,他说:“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是我视为通向文学梦想的重要途径。但就在高考前一天,我被两个人拦住了。一个是公社党委组织委员,他通知说我已被批准为国家干部,要我今天就到县委组织部报到。另一个是文教组长,他坚持要我留下来参加高考。两人都苦口婆心地为我分析利弊得失。”经过激烈的内心斗争,容本镇最终跳上当天最后一班开往县城的汽车,成了县委宣传部一名干部。

  但容本镇并没有因为端上“铁饭碗”而放弃文学梦想。在常年下乡蹲点的日子,在“三同户”低矮昏暗的房子中,他重新捧起复习资料。第二年考上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毕业留校成为一名写作教师。

  教学之余,他坚持创作、写评论,出版长篇小说《古海角血祭》、长篇散文《岭外汉风》和评论集《文学的感悟与自觉》等,连任三届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我践行了与文学的约定。但心里很清楚,我每前行一步,都离不开党的悉心关怀和温暖扶持。”作为评论家,容本镇亲历了广西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见证了作家艺术家们的成长。“新时期以来,广西文艺界龙腾虎跃、群星灿烂。他们无一不受到党的思想指引和理论熏陶,无一不受惠于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2018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又出台了《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2019-2021)》。该规划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新时代广西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

  延伸阅读: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一大批优秀的精品力作蜚声四海,彰显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形成以中青年为主力的广西作家群,东西、凡一平、田耳、朱山坡等新作不断。长篇小说引起中国文坛关注,上海文艺出版社在广西挂牌“当代原创文学出版中心基地”。广西作家的作品已翻译为英、法、德、日、韩等外文出版。创演了一批戏剧,桂剧《七步吟》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八桂大歌》在全国巡演;杂技等舞台艺术频频走向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美丽南方·广西——中国美术作品展》等亮相北京,展现了漓江画派的成就。

 

(蒋 林/文)

 

 

让民生保障“壮”起来 人民生活“美”起来
易地搬迁拓新路

 

  春寒料峭,田阳县恒华服装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却一片火热,近80台缝纫机正忙碌作业,公司总经理黄婉走来走去巡视生产情况。

  2017年初,黄婉响应田阳县号召,随父亲回乡投资300多万元开办服装厂,为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提供就业配套服务。

  办厂之初,县里安排了一栋新建的大楼用作生产车间,并免租两年。政府的大力支持,让黄婉深感责任重大,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协助父亲办好工厂,让更多的搬迁群众就业脱贫。

  如今,工厂工人已经有七八十人,其中贫困户二三十户。家住老乡家园的黄秀忠是最早一批到工厂打工的贫困户,年收入3万元左右。工作一年后,2017年她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黄秀忠告诉记者,因为是计件拿工资,她每天早上送儿子去上学,再返回来上班,下午下班刚好赶上点去接放学的儿子,回到家还能做饭给儿子吃。在家门口上班挣钱,现在她感觉很幸福。

  像黄秀忠一样就近到扶贫车间就业并脱贫的人还有很多。近年来,田阳县按照“政府搭台、企业主导、乡镇设点、就近就业”的思路,创新推行“山上基地,产业富民;山下园区,就业安民”的工作模式,鼓励和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进村、进社区开办劳动密集型企业,打造制衣、农副产品加工等一批就业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实现“造血式”脱贫。截至2018年底,田阳县就业扶贫车间将近20家,带动就业1000人以上。

  延伸阅读:“十三五”时期,广西易地扶贫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万人,其中2016-2018年计划搬迁70万人。截至2018年底,已累计搬迁69.33万人,搬迁入住率99.04%,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进入2019年以后,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经转入扎实做好搬迁户后续产业发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兜底和安置点后续管理等扶持工作阶段。目前,我区共筹措资金20多亿元,实施特色农林业、劳务经济等后续扶持项目5770个,实现脱贫5.75万户25.59万人。

 

(周 映 唐 诺 邓 君/文)

 

 

让绿色发展“壮”起来 生态环境“美”起来
生态妙笔绘新卷

 

  过去又黑又臭的河水,如今变得越来越干净,水草恢复了生长……近日,记者在博白县径口镇周垌村看到,这个曾被称为南流江流域污染“重灾区”之一的地方,现正通过构建“猪-沼-肥-草-猪”生态循环产业链条,还“一江清水向南流”。

  周垌村有村民1万多人,存栏生猪曾一度高达4.6万多头,是博白县最大的养猪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玉林市类似周垌村这样将生猪粪污广泛直排,是造成南流江流域水质一度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南流江水质的恶化,又影响到廉州湾这片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2014年,广西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开展了《南流江-廉州湾陆海统筹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项目课题研究。该院副院长陈志明记得,当时,因环境恶臭,有的项目组成员过敏起疹子,或患上了红眼病和拉肚子等突发疾病。

  “我们辛劳一些倒不要紧,其实研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陈志明向记者回忆说。流域内的主要污染源是畜禽养殖等行业,与老百姓的生活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项目组在编制《南流江-廉州湾陆海统筹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16-2030)研究报告》时,把当地的民生经济问题考虑进来,提出了养殖技术提升改造等惠民方案,切实做到民生发展、生态环保两不误。2016年以来,我区投入近30亿元拯救这条“病”了的“母亲河”。如今,治理已初见成效的南流江,正在逐渐恢复它那原有的生机与活力,还一方百姓澄净的碧水。

  延伸阅读:2018年7月,自治区印发《广西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4个配套文件,重点实施南流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十大工程”,大力推进城乡水环境治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施、生态涵养设施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设施建设。据监测,2018年,我区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指标保持全国前列。一幅更为壮美的八桂生态环境新画卷,正以新颖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余 锋/文)

 

 

让管党治党“壮”起来 政治生态“美”起来
春风雨露润心田

 

  “别看这片澳洲大花梨幼苗现在只有拇指高,但只要勤加管护,它们可以长成40米高的栋梁之材。”2月28日,在位于隆安县那桐镇的广西林业集团桂钦林浆纸公司国家储备林种苗繁育基地,广西林业集团纪检监察部工作人员柴丽丽借苗喻人,为公司党支部的党员干部作了一场党风廉政教育宣讲。

  在一处苗圃大棚中间的空地上,19名基层党员干部围坐一圈,仔细聆听宣讲,现场气氛轻松活跃。

  “刚才,我们一起认真学习了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现在再聊聊基地党员干部如何抓早抓小抓预防,大家有疑问和建议都可以提。”柴丽丽话音刚落,党员潘玉标首先发声了:“树苗受树种、粗细等因素影响,难以制定统一的价格标准。”

  “我们部门也遇到了类似问题,对此进行了深入研判,摸索出一些应对方案。”党员李青芳介绍,他们建立起详细台账,树苗生产多少、出入多少、价格几何,经手人、复核人、审核人都要一一签字,树苗要进行批次调价,必须先行申请获批。

  听着大家热烈讨论,党支部书记韦殿龙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将继续加强日常管理监督,更好促进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真正让管党治党壮起来,政治生态美起来。”

  一个多小时的宣讲互动,既回应了基层关切的问题,也厘清了模糊认识,得到了基地党员干部的点赞:“小切口讲清大道理,这样的宣讲能听懂、接地气、有实效。”

  延伸阅读:本固则枝荣,根深则叶茂。近年来,全区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坚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牢党内监督的第一关,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上高高飘扬。

  我区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完成1513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449个软弱涣散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整顿提升。深入开展基层党建“随机调研、随机指导”,指导国有企业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全区非公企业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83.69%、85.90%,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王春楠/文)

 

数读2018广西经济亮点

 

总书记题词照耀八桂 新思想春风吹拂壮乡

 

 

初审:林小玉 二审:林小玉 主审:人大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