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大网首页| 概览| 要闻| 重要发布| 工作动态| 立法工作 | 监督工作 | 代表工作 | 专题专栏| 网上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文章页

广西日报:破题养老“困局”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纪实

https://www.gxrd.gov.cn      2015年12月25日 10:37       来源:《广西日报》2015年12月24日

  未来我们怎样养老,靠什么养老?

  社会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不仅是老年人自身的问题,还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倾全社会力量解决的大问题,也正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着力监督推进的工作。

  日前,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情况专项工作报告,就如何破解社会养老困境、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开展了深入探讨。

  1、规划政策应赶上老龄化速度

  为全面了解全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做好听取和审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情况专项工作报告的准备工作,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于今年10月中旬开展实地调研。调研组先后赴有关地市(县、区),听取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并到养老机构了解养老服务情况。

  “当前,我区养老现状最大特点就是老龄人口基数大且增长速度快,并且未富先老、空间分布不平衡。”自治区人社厅厅长李宁波在作汇报时坦言。截至去年年底,我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781.2万,占全区常住人口16.43%,高于全国老龄人口15.5%的平均水平,年均净增老年人口60多万,且未来20年是老年人口增长最快时期。

  然而,我区现阶段养老政策法规建设与现实要求存在明显差距,老人的社会福利、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基本权益还缺乏细化的法律制度保障。同时,由于政策体系不完善,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偏低、现行医疗保障体系还不适应老年群体医疗需求,养老服务业缺少政策性保障等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地方政府对老龄化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尚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造成养老规划和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不衔接,养老产业缺乏系统的产业链条以及统一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

  一些老年人反映,受筹资水平影响,参加居民医保的老年人报销比例较低、门诊费用较高、个人负担较重。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也反映,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所使用的信息系统无法进行共享,存在两项制度重复交叉参保现象。部分养老服务业从业者则表示,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优惠政策还停留在定性的层面上,在养老产业涉及的生产、流通、经营等环节缺少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

  “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出现问题也越来越多,社会反映也越来越强烈,所以更需要从上层设计的高度,加强这方面的谋划和思考。”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达成共识,并呼吁:加强立法,完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2、为缓解养老资金缺口出谋划策

  社会养老保险一直以来被看做是人们退休后收入的最重要支柱。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养老金缺口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养老的钱够不够,成为养老之忧的首要困扰。

  近年来,我区以建设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抓手,努力推进各项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区情、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险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全区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

  目前,全区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1736余万人,参保率达95%;城镇基本医疗参保1060余万人,新农合参保农村居民参合率99.18%。连续11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从2005年月人均617元,提高到2015年月人均2043.41元;从去年7月1日起,我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75元提高至90元,有540余万名城乡老年居民直接受益。

  然而由于养老金缴费者未见明显增加而领取者规模扩大,再加上养老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养老保障统筹资金缺口进一步扩大。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潘永建提出,重中之重,是切实增加养老保障建设的财政投入。自治区应及时将中央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提高标准补助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拨付到各级地方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各县(区)尤其是贫困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补助的分担比例。

  “这些都是我在参加分组审议专项报告时,收集的意见建议。”潘永建说。

  参会人员认为,急需加强社会养老基金的征缴工作,人社部门应采取积极办法和措施,狠抓基金征缴工作;各级政府建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征缴部门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积极推进扩面征缴工作,以缓解基金缺口压力。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寻求更有利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渠道,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争取更高的资金存款利率。

  3、养老服务业专业化急需提升

  赵老家住南宁市望州南社区,76岁的他最关心的就是自己未来的养老方式:“将来我不想去养老机构,就想在社区里养老。”受传统观念和经济条件影响,很多老人都像赵老一样愿意在家庭和社区养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设施,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

  截至今年11月,全区每个市县基本建有1家公办福利院或养老院、光荣院;每个乡镇都建有1家敬老院,共计1181个;共建成9328个五保村,2000多个农村幸福院。全区各类收养性养老服务机构1542家,拥有养老服务床位16余万张;建成各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等设施900多个、日间照料中心80多个,全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分别为60%、30%,30多万居家老人享受到相应服务,为社会提供了近万个就业岗位。

  “老人在衣食、医疗,还有家庭照料方面需求量很大,我们基本能够满足。但是老人在家庭、情感方面的需求,目前还不太能满足。”一名养老护理员朴实的话语,反射了群众对不同层次、多样化的居家养老需求剧增的现实。

  “养儿防老”、“居家养老”等传统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而公办养老机构又无法满足有尊严地养老需求,怎么办?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巨大的养老需求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养老服务必须要社会力量来做,需要社会各主体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作用。

  大家建议,加快发展多样化的老年服务产业,大力发展养老护理、康复保健、社区服务、老年旅游等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大型老年服务龙头企业,鼓励扶持企业开发和生产满足老年人不同需求、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经济适用的老年产品;吸引社会资金、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加强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探索建立养老服务绩效评估和奖惩补贴制度;对现有社会福利机构和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机构,完善设施、增强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发展为护理型养老机构;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养老服务倾斜,着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大力培养培训养老服务人才,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

 

  短评:

民有所呼 必有所应

 

  民生事项不分大小,人大代表都得操心。

  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更是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我们在共同期待一个相对公平、缴费平等、结构优化、差距缩小的养老保险制度,圆一个“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中国梦。

  “养老”作为此次人大常委会议的一个关键词,在会前进行调研,以联组会议形式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报告,并针对我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提出解决建议,这都充分体现了自治区人大在应对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上的担当和务实。

  人大已“把脉开方”,政府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而这些改革能否落到实处,更需要人大代表履行监督职责,让老年人真正享受到福利,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许丹婷/文)

 

 

编辑:李欣颖  审核:黄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