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市县人大 >文章页

人大监督有力 扶贫开发结硕果

http://www.gxrd.gov.cn    2012年05月17日 20:14      来源:梧州人大

  近年来,在藤县人大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该县人民政府及扶贫部门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开发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整村推进贫困村为主战场,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扶贫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为重点,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自治区2007、2009、2011年分别对一、二、三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验收中,该县全部获良好以上等级,优秀率达到90%。
  
  检查:发现两大问题

  近年来,藤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部分县人大代表就该县的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在检查中,检查组采取人大检查与单位检查相结合、人大检查与群众检查相结合、一般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等多种有效方式,一是听取县人民政府及扶贫部门对扶贫开发情况的汇报,二是到扶贫村进行了实地察看,三是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扶贫对象等,听取他们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心声。通过较为全面的调查了解。检查组认为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发现了一些存在问题:一是项目后续管理工作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的后续管理较差,部分产业虽然发展起来了,但发挥的效益较差。二是产业化扶贫资金投入不多,致使产业化开发总量较少,水平较低,难形成规模效应。  

  人大:提出三条建议

  针对存在问题,检查组向县人民政府及扶贫部门提出了以下整改意见和建议:一是加强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建设一个,发挥效益一个,群众满意一个,持续地产生效益;二是加大扶贫项目资金投入,促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加大对“整村推进”贫困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以确保“整村推进”目标的如期实现;三是选好扶持项目,有针对性开展科技培训,实施产业开发,增强扶贫村的发展后劲。

  政府:采取四大措施

  县人民政府及扶贫部门对县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就扶贫开发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有效整改:

  ――落实扶贫资金。近年来,该县扶贫部门共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386万元,用于全县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一是安排财政扶贫资金2225万元,新、改、扩建贫困村村屯道路277条共494.2公里;二是安排财政扶贫资金462.3万元,补助贫困农户新建沼气池3589座;三是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69万元,扶持贫困村农户开展种养业;四是安排财政扶贫资金93.7万元,开展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共培训11739人次;五是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06万元,完成贫困农户212户茅草房改造任务;六是安排财政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130万元,支持贫困农户贷款发展种养业。

   ――实行部门联动。除了主要扶贫部门外,该县工会、工商、水利等部门也实行联动制度,全县27个贫困村都落实有县直机关单位实行定点帮扶,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为贫困村的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社会和谐作贡献。近年来,全县各定点帮扶单位及社会扶贫共投入扶贫资金4200多万元,扶持贫困村修建村屯道路、建设沼气池、修造人饮工程、修建小学校舍、修建村委办公楼和举办科技培训班等。全县27个贫困村委会都有钢混或砖混结构的办公及培训用房,都有卫生室、计生室,村级小学校无危房,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有90%以上的农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贫困村新发展柑果、八角、油茶、中草药、马尾松等27630亩,扶持贫困群众饲养瘦肉型猪2300头,巨东鸡8500羽。

  ――加强项目管理。为了使扶贫项目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该县严格执行扶贫项目的编报审批程序,准确把握扶贫资金投向。该县在27个贫困村中都建立了扶贫项目库,每年实施的扶贫项目均主要从扶贫项目库中选择,根据先急后缓的需要,实行年度计划编制和上报。该县在上级下达给的年度扶贫资金中,坚持 90%以上的资金用于“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资金的主要投向是贫困村四级公路的升级改造,村屯道路、沼气池、独立桥涵建设、产业扶持和科技培训等项目。扶贫项目都坚持实行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几年来,获得上级批准的扶贫项目都在藤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告、公示,沼气池、产业开发等入户项目在乡镇村张榜公示,接受人大代表和社会群众监督。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各项目预留5%项目款作为项目建设质量保证金,待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交付使用6个月没有发现质量问题后再足额拨付至乡镇财政扶贫资金专户。近年来,该县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通过县审计部门和自治区、梧州市扶贫部门的专项检查,在扶贫资金管理和实施项目单位的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滥用截留、转移、虚报冒领和贪污私分扶贫资金现象,使其发挥了最大效益。

  ――实施产业开发。该县以抓好贫困村产业开发为重点,努力帮助贫困人口打牢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一是选准选好扶持项目。根据贫困村各自实际发展特色优势的马尾松、油茶、中药材、柑桔、瘦肉型猪、芋头、粉葛项目作为“整村推进”贫困村重点产业开发项目,扶持资金达396万元。二是结合重点产业开发项目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近年来,该县扶贫、人社、工会、农业等相关部门联动起来,对贫困村农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11739人次,使每个农户都有1―2名劳动力掌握扶贫开发项目所需的生产技术,群众素质不断提高。三是抓好扶贫到户贴息工作。帮助贫困人口解决生产资金短缺问题,该县累计发放扶贫到户贷款2600万元,获贷农户累计2600多户,补贴利息130万元,为贫困村实施产业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编辑:李晶  审核:黄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