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项报告 >文章页

关于我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报告

http://www.gxrd.gov.cn    2013年03月27日 10:30      来源:广西人大网

关于我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3年3月26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蒋家柏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委托,下面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情况,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2年以来我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情况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去年出台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对我区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新形势下的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作出部署。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为促进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实现钱粮双增目标,建设创新型广西提供了有力支撑,取得了明显成效。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明显完善。全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基本实现“两个覆盖”,示范县项目覆盖107个县(市、区),1092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开展了条件建设,81个县(市、区)对乡镇推广机构实行“县乡共管,以县为主,三权归县”的管理体制。
  ——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明显增强。亚热带桑蚕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获得国家批准成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特色生物能源、甘蔗育种与栽培等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继续得到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支持,其中特色生物能源纤维素乙醇产业化示范项目列入国家863项目。
  ——农业科技成果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全区鉴定农业科技成果134项,其中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8项,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112项,获2012年广西科学技术奖励36项。南美白对虾桂海1号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成为我区第一个获得国家认定的水产新品种。建成了我国遗传改良成效最大、种质基因收集最多、纯度最高、面积最大的国家级马尾松良种研发和种苗生产核心基地。选育出全国第一个高油酸油茶优良杂交组合新品系,在全国率先突破油茶组培生根难瓶颈。
  ——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2012年试验和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653个,全区水稻、玉米良种覆盖率达100%,养殖业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推广超级稻1417万亩,同比增加187万亩,超级稻面积占水稻面积的比重达45%。推广间套种技术1284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078万亩、“三免”技术1509万亩、“三避”技术2746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30.53万亩。
  ——农业机械化步伐明显加快。2012年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7.2%,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57.6%,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43.2%,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科技助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明显提速。2012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72.37亿元,同比增长5.6%,比全国平均增幅高1.1个百分点,为近6年来最高增速。粮食总产量297亿斤,同比增长3.85%,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5个百分点,总产量创近7年来最高水平;蚕茧产量首次突破30万吨,接近全国产量的一半;水果总产量突破1000万吨;全区木材产量达2100万立方米,约占全国的25%;肉类产量410.99万吨,同比增长5.1%;水产品产量303.47万吨,同比增长5.1%。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大关,达6008元,同比增长14.8%,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3个百分点。
  2012年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大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按照“两个覆盖”要求,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全区有11个市实现了整市推进,有81个县发文明确了“县乡共管、以县为主”以及人、财、物“三权归县”的管理体制。二是改善推广条件。争取到国家投资1.5亿元,自治区财政配套3600万元,开展以规范人员、设备、职责、制度为重点的乡镇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全区1146个乡镇推广机构中有1092个获得国家支持开展条件建设,占应建可建的100%。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县覆盖107个县(市、区),经费总额达9200万元。三是完善推广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农技推广制度,创新了“专家+农技人员+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普通农户”的农技推广模式,真正实现农技推广工作机制创新、方式创新、效果创新。
  (二)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建设“高端智囊”队伍。继续推进自治区主席农业院士顾问工作和广西农业发展“百名顶尖人才支撑工程”,每位院士顾问安排工作经费20万元,2012年17名主席院士顾问和71名首席专家、学者等到我区开展科技服务,推进杂交水稻制种、生物质能源、桑蚕、甘蔗、茶叶、柑桔、生猪等产业的项目引进和一批省院、厅校、院所、校企合作。二是建设产业创新团队。自治区财政安排资金1540万元,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建设。创新团队共育成新品种49个,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74期(次),培训6.9万人次,下乡进行技术指导超过3万次;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06个,面积6万余亩,辐射带动50万亩以上,实现了示范区产量均比非示范区增加10%以上。三是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全区农业职业教育新招生人数达1.2万人,毕业学生1.05万人。柳州畜牧兽医学校获得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称号,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中国—东盟农业培训中心。四是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从2006年起开展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训(学制两年),2012年培养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8216人,累计培养3.1万人。
  (三)着力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一是加强农机装备利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亿元,推广农机新机具35万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196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达150万台,同比分别增长5.3%和13.5%。推广应用主要农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等机械化技术面积498.6万公顷。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1621个,农机户总数210.9万户。开展水稻机插秧和甘蔗机收机种试验示范推广,在贵港和南宁分别建立了10万亩和万亩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基地各1个;在崇左等4个市各建设1个自治区级“万亩甘蔗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在柳州等6个市各建设1个市级“千亩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全区53个小农水重点县和16个小农水专项县项目基本覆盖粮食主产区,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22.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65.8万亩。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达到了10个。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一期工程首期项目发挥效益。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30个,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027平方公里。采用塑性砼防渗心墙和高压喷射灌浆新技术,实现新开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130座,完工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77个。三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完成374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项目投入资金64.9亿元,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基本完工,新增耕地面积12.85万亩。四是加强现代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狠抓农业遥感监测体系建设,强化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区划、大宗作物监测、气象灾害防御等方面的应用与能力建设。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组织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63架次,作业飞行近200小时;全区14个市76个县(市、区)开展火箭人工增雨防雹作业377次,发射火箭弹1161枚。全区全年累计增加降水约65亿吨,防雹保护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为全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是加强科研单位条件建设。自治区财政筹措资金2.58亿元,支持广西农科院等涉农科研院所改善科研条件,加强农业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二是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继续得到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支持,新增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全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到16个。三是建设两大产业创新体系。自治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到17个,其中桑蚕、罗非鱼、木薯三大产业联盟成功组织实施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3项,已获国家专项经费支持445万元;建设水稻、玉米等9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年度财政支持经费1540万元。四是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2012年安排专项科技经费200万元,重点支持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展芒果商品化处理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优质水禽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新农村有机农业生产模式研究与示范,支持在园区基础上建设中国—东盟(广西百色)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支持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展海洋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启动桂林、贵港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编制和前期建设准备工作。五是开展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县建设。在55个示范县开展粮食、甘蔗、桑蚕、木薯、香蕉、柑桔、葡萄、油茶、罗非鱼、奶水牛等十大产业高效种养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共引进、示范农业优新品种126个,集成示范高效种养技术56项,建立木薯、罗非鱼等产业种养示范基地29.5万亩。
  (五)大力推动农业科技攻关。一是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课题60个,鉴定农业科技成果134项。二是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进“粮食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桑蚕茧丝绸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畜禽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和“罗非鱼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技术集成示范”等4个农口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建立高效种养科技示范基地30.2万亩。三是开展高产攻关。深入开展“多播一斤种、增收百斤粮”、“种三产四”等高产攻关活动,深入实施“千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行动计划”,全区农业县(市)基本都建立了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灌阳县创造了亩产900.36公斤的广西水稻超高产纪录。玉林市农科所选育的特优269水稻品种,百亩连片平均亩产达742.3公斤,超过国家双季稻区超级稻亩产720公斤的标准。
  (六)大力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在研究制定全区种业发展规划,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4270万元,用于支持种植、畜禽水产良种工程项目实施。一是建立良种培育中心。2012年新认定自治区农业良种培育中心43个,全区总数达到78个;支持21个良种培育中心开展新品种选育、繁育和中试示范。二是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支持种植、畜禽水产良种工程项目16个;建立了4个甘蔗育种与栽培育种基地,优质种苗基地总面积达1.86万亩;推进广西农业良种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右江河谷10万亩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三是加快优良品种选育。全年通过审定的种植类农业新品种达101个(含区外引进品种),申请审定林业新品种32个,其中自治区农业良种培育中心育成45个新品种并通过审定。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年产配送猪精600多万袋,成为全国最大的良种猪精生产配送公司。桂糖39号实现了我国能源甘蔗品种选育的新突破,杂交水稻优质不育系丰田1A实现了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亲本选育的新突破,桂单0810和桂单688玉米新品种的综合性状、产量和品质均优于目前区内主推品种,“桂蜜12号”哈密瓜在南方首次实现露地栽培。四是大力推广良种。成功举办“看禾选种”、“看蔗选种”、“看菜选种”等良种展示推广活动,农业良种覆盖率不断提高。
  (七)努力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组织实施一批产业化重大专项,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获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4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8项;安排自治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800万元,支持35项农业科技成果开展中试、示范等转化工作。2011年立项的16个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已建立中试线6条、生产线8条、农业示范基地53个,开发农业新产品(新品种)9个、新技术(新工艺)10项。此外,自治区有关部门也通过部门预算安排1.8亿元,支持优势特色种植和养殖等产业示范推广。
  (八)着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共选聘了1.12万名农技人员开展包村联户,培育了6.45万户科技示范户,建立了486个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确定了间套种、测土配方施肥、“三免”、“三避”、水肥一体化等主推农业实用技术150项,培训农民335万人次。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新认定农村科技特派员1749名,服务乡镇、村屯、农民数分别达到560个、4258个、396万人次。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新认定示范基地67个,支持19个示范基地开展高效种养技术示范。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农业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仍然滞后。推广机构不全、职能弱化现象比较严重,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差,技术人员不足、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二是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有待壮大。本土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缺乏,研发能力强的科研团队少,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专业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三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缺乏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利益机制,科研院所重研究、轻推广的倾向明显,致使科研与推广应用结合不够紧密。四是农民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偏低。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动力已经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主要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对农业科学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难度加大。自治区人民政府将认真研究这些困难和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推进我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思路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2013—202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2020年达到1.67万元,比2010年翻1.88番,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毫不动摇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全区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面对我区“三农”工作的繁重任务,自治区人民政府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为促进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倍增,建设创新型广西作出贡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持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持续加大各级尤其是市县两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上的主导作用,确保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切实改善创新条件。
  (二)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一是完善管理体制。普遍建立“县乡共管、以县为主”以及人、财、物“三权归县”的乡镇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切实强化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强化乡镇推广机构的推广职能。二是改善推广条件。加强乡镇推广机构条件建设,确保财政经费到位,进一步做好定编、定员、定岗工作。三是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严格上岗条件,落实岗位责任,推行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考评。
  (三)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一是继续推进自治区主席农业院士顾问工作和广西农业发展“百名顶尖人才支撑工程”,加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建设,建设一支高端人才队伍。二是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进一步提高涉农学科(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加快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免费进程,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广泛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分层分类脱产业务培训,每3年轮训1次,培养一大批农业技术人才。三是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对未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骨干农民赴台湾培训工作,培养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
  (四)不断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一是大力实施水稻和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突破工程、百强明星农机合作社示范工程,不断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二是发展高效节水节本设施农业,稳步发展甘蔗节水灌溉等高效设施农业,因地制宜推动发展设施大棚、日光温室和自动化水平较高的设施种养基地。三是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和耕地质量建设。四是加强卫星遥感等现代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
  (五)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是加强科研单位条件建设,强化自治区级科研单位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农科所的作用,共同支撑产业发展。二是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和自治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三是加强中国—东盟(广西百色)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支持桂林、贵港市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充分发挥园区的科技创新功能。四是继续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县和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县建设,推动高效种养技术集成应用示范。
  (六)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及成果转化。一是围绕粮食安全、特色优势农产品良种选育、农业机械化等关键领域,继续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攻关。继续实施“粮食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桑蚕茧丝绸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畜禽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和“罗非鱼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技术集成示范”等4个农口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创造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七)继续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尽快出台全区种业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支持,扶持一批种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良种培育中心、良种繁育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良品种。加快推进广西农业良种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和右江河谷10万亩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不断提高我区农业的良种覆盖率。
  (八)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强化农民培训,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广间套种、测土配方施肥、“三免”、“三避”、水肥一体化等农业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我报告完了,谢谢大家!

编辑:宋江波  审核:林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