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十二届第十二号 >文章页

全区旅游工作情况的报告

http://www.gxrd.gov.cn    2014年09月27日 09:21      来源:广西人大网

 
——2014年9月23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 陈建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专题听取全区旅游工作情况报告,充分体现了自治区人大对全区旅游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就近年来特别是全区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以来我区旅游工作的一些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全区旅游工作在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旅游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和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抓住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大机遇和重大举措,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实现我区旅游业的跨越发展。
 
  一、全区旅游资源概况
 
  我区风光秀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等级和品位高,特色突出,资源互补性和组合性好,科学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高,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具备生态、文化、民族、临海、沿边五大优势的省份,塑造了“遍行天下心仪广西”形象。
 
  一是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之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广西处处是桂林。我区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为完美的地方之一,这里集山奇、峰秀、洞美、水绿、梯田景观为一体。广西自然风光优美、山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素有“山清水秀生态美”之誉,典型的代表有天下最美的江——漓江;挂在天边美景——龙胜龙脊梯田;有亚洲最大的雕塑公园——桂林愚自乐园;隐居仙境——大新明仕田园;有世界最大天坑群、世界地质公园——乐业—凤山天坑群。我区又是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具有现代国际旅游所追求的“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五大要素,又兼具世界热门的“河流、港口、岛屿、气候、森林、动物、温泉、岩洞(峰林)、田园、风情”十大风景资源。徐霞客游历广西近一年,记述广西见闻的《粤西游日记》就占了《徐霞客日记》的三分之一篇幅。
 
  二是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之美。我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歌仙刘三姐、壮歌、瑶舞、苗节、侗楼、京哈享誉世界,还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人类活化石”的南丹白裤瑶、中国唯一的仫佬族、毛南、京族风情,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少数民族丰富多彩并富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是广西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以“唱、跳、吹、斗、踩”五大特色为代表符号的广西民族文化,渗透到广西各地的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人们体验广西民族文化的最重要方面。
 
  三是古朴悠远的历史文化之美。广西拥有千古之谜之称的花山岩画,有中国保存最好的藩王府桂林王城,有世界和中国最早的人工运河,且称为世界奇观的灵渠。广西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地;是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敌第一场胜利——镇南关大捷所在地;是中国三大农民运动领袖之一韦拔群的故乡;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相继在广西发动和领导了震撼中国南疆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开辟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著名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也是在广西打响。
 
  四是地处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滨海边关之美。秦汉时期,合浦人首拓“海上丝绸之路”,打开了对外交流的大门。广西既沿海又沿边,海岸线漫长,是全国少有的旅游资源。有天下第一滩——北海银滩、有我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北海涠洲岛、“中华白海豚之乡”——钦州三娘湾以及为数众多的海岛等,开通了北海、防城港至越南下龙海上旅游航线,具有与世界上著名滨海度假地相媲美的海洋旅游资源,成为加快“走向海洋”步伐、开拓海洋“蓝色旅游”新领域。广西四市(崇左、百色、北海、防城港)六口岸(友谊关、东兴、水口、龙邦、防城港、北海口岸)获批边境异地办证业务,东兴口岸获外国人落地签证政策,桂林市获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边境游、跨国游和海上游已成为广西旅游新品牌。
 
  五是有世界闻名的生态养生之美。我区气候宜人,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达61?8%以上,位居全国前列,主要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比例为96%;主要江河水质保持在III类以上。借生态与气候的比较优势,广西有望成为21世纪“亚健康”的天然“疗养院”。广西长寿旅游资源举世闻名,富硒土壤面积达2.12万多平方公里。广西的空气、阳光、水质、磁场及生活习俗等使广西成为全国荣膺中国长寿之乡最多的省份(全国53个),占全国近1/3,达18个,以巴马“世界长寿之乡”为代表的长寿养生生态旅游品牌更是享誉世界。广西正借助于生态和养生等优势资源全力打造“国家生态健康旅游区”。
 
  二、全区旅游工作基本情况
 
  我区旅游业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起步,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各项旅游经济指标连年创历史新高,已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11年,全区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目标,2013年,旅游总收入2057.14亿元,同比增长23.95%,相当于当年全区GDP的14.3%,对我区交通运输业、住宿业、餐饮业、娱乐业、商品零售业的贡献分别达416.8亿元、375亿元、315亿元、122.9亿元、439.6亿元,游览花费达275.9亿元。
 
  截至2014年6月,全区拥有旅行社624家,其中,出境旅行社57家;宾馆饭店2000多家,星级饭店477家,其中,五星级12家、四星级73家、三星级272家、二星级118家;导游人员20389人;全区旅游企业及其他旅游经营单位超过2000个,农家乐上万家,旅游从业人员453.76万人,其中旅游直接从业人员90.7万人。旅游要素不断配套发展,产业链不断延伸,旅游队伍迅速壮大,旅游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体系基本成形。
 
  2014年上半年,我区旅游业在世界经济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环境下,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1-7月,全区入境过夜游客240.89万人次,同比增长11.1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测算9.7亿美元,同比增长14.91%;接待国内游客人数15645万人次,同比增长10.5%;国内旅游收入1420亿元,同比增长24.1%;旅游总收入1480.1亿元,同比增长23.7%。
 
  三、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以来旅游业发展情况
 
  (一)推动旅游业发展力度和政策措施不断加大。一是成功召开新一届自治区党委、政府第一个促进产业发展的大会——全区旅游发展大会。自治区四大班子领导和国家旅游局局长均参加会议,会议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在全国少有。会议确定了广西旅游“一个龙头,两条发展带,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四大旅游集散地和创建一批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战略部署,出台了《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和《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在财税、投融资、土地、产业融合、旅游富民、配套扶持等六大方面出台了39条发展旅游业的具体政策措施。二是全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彭清华书记多次对旅游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指示,并在对外交流活动中亲自推介广西旅游;陈武主席亲自参加在澳门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旅游经济论坛并做主旨演讲,多次专题调研多地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黄道伟对自己联系推进的重大旅游项目亲自过问督导;分管副主席蓝天立全力以赴抓旅游工作,积极为旅游工作出思路出点子,几次组织调研组赴外省开展专题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重大旅游项目和特色旅游名县创建等等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自治区领导沈北海、温卡华、余远辉、覃瑞祥、高雄、李康、李彬、崔智友、车荣福、文明、蒋济雄、蒋培兰、苏道俨、张少康等先后多次到自己联系的创建县进行调研,有针对性地对创建工作进行指导并协调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三是2014年5月在金秀县召开的全区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工作推进现场会上,彭清华书记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提出支持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的支持与激励政策。四是自治区逐年加大对旅游业投入。2013年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合计达4.2亿元,2014年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5亿元。
 
  (二)旅游发展机构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一是在全国较早成立自治区层面的旅游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自治区主要领导兼任委员会主任,强化对旅游业的统筹协调;建立自治区领导联系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和首批20个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全力助推和保障全区旅游发展。二是成立自治区旅游发展委,由政府直属部门变为政府组成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三是率先在全区拉开旅游综合改革序幕。在全国第一个设立旅游质监所,成立全国第一支旅游执法队伍,创建了旅游、公安、文化、工商、物价等部门联合执法的模式(已成为《旅游法》条款);创建全国第一个市一级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创建全国第一个国际旅游合作区(中越德天—板约国际旅游合作区);创建全国第一个海岛旅游经济区(北海涠洲岛旅游经济区),此外,正筹备在巴马创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养生度假区。
 
  (三)旅游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自治区人大对旅游业高度重视,积极推动、支持我区出台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旅游业的调研指导和《旅游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并着手启动《广西旅游条例》的修订工作;自治区政协大力推进我区旅游扶贫工作,积极为旅游业发展谏言献策;区直各有关单位积极支持旅游业发展,如与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共同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争取国土资源厅支持落实项目用地。产业融合力度进一步加大,与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合作推进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建设,与环境保护部门共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与农业部门合作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等,同时,促进旅游与工业、林业、水利、商务、畜牧水产、扶贫、网络电信、文化、体育等行业或产业的大融合。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不少市县依托资源禀赋条件,大胆创新,探索了各具特色的旅游业发展路子,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喜人局面。
 
  (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是根据全区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和布局,谋划推出全区重点旅游项目600个,规划总投资超1.3万亿元,筹划项目之多、规划投资之大、推进力度之强在广西历史上罕见。二是从重点旅游项目中筛选出41个自治区统筹推进的重大旅游项目由自治区领导联系。桂林地中海俱乐部、罗山湖体育休闲项目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南宁东盟国际旅游风情小镇、田阳田州古城、桂林、南宁万达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自治区领导联系推进的桂林玉圭园·环球名胜、南宁青秀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等顺利推进,贺州姑婆山完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整改提升建设,被环保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三是积极改善重大旅游项目投融资环境。加强银政合作、银企对接改善重大旅游项目投融资环境,如,广西农行支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资金达100亿、广西农村信用社授信旅游业资金近90亿元。自治区建设、交通、文化、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等方面的财政资金也向旅游产业倾斜。四是积极推进旅游招商引资工作,从全区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和招商项目库筛选75个,总投资达887.78亿元,拟引入资金652.66亿元用于重点旅游招商项目。2014年1-6月,全区全社会完成旅游投资约510亿元,同比增加21.43%,自治区领导联系推进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0.55亿,占全年投资计划的47.37%,涉及项目投资总额1257.39亿元。五是组建广西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30亿元,总资产近百亿元,该公司主要任务就是整合全区旅游资源,做大做强广西旅游业。
  (五)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有序推进。以重大旅游项目、高端旅游品牌建设为抓手,按照“竣工一批、建设一批、启动一批、谋划一批”的发展举措,加快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总体建设情况进展顺利。1—6月,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接待入境游客分别为93.91、56?10、2.94万人次,同比增长分别为7.48%、14?26%、30.0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为4.19、2.11、0.11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55%、18.68%、27.78%。围绕目的地建设项目200多个,完成旅游投资200多亿元,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增长排全区前列,实现旅游发展“四个”新突破。一是打造核心景区有突破。重点指导推进南宁青秀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目前已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资源评价和国家A评委专家组现场检查评审。同时加快指导推进桂林愚自乐园、北海涠洲岛、防城港江山半岛和河池巴马盘阳河景区创5A梯队建设,规划创建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目前全区仅桂林有3家5A级景区)。二是建设途径有新突破。强化短板,集中力量,整合资源,聚焦发展,谋划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力争三年内,举全区之力推进建设8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2亿元,这在广西旅游发展史上是第一次。三是彰显特色有新突破。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各有特色但又整体融合。目前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具有世界(中国)长寿之乡7个,富集度在全国排在第一位,长寿健康休闲养生特色旅游产品已引领国内旅游发展潮流。四是转变发展有突破。打破全面开花、面面俱到的旅游建设发展思路,集中力量、集聚资金、重点发展。安排三大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资金近2亿元,占全区安排总额的50%左右。自治区领导联系推进重大旅游项目24个,也几乎占全区41个的一半多。
 
  (六)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自治区领导高度重视,纷纷深入各创建县检查指导创建工作。彭清华书记最先在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提出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思路并亲临巴马、龙胜、三江、融水等十几个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视察,亲自为三江侗族自治县提出“千年侗寨,梦萦三江”、为融水苗族自治县提出“秀美融水,风情苗乡”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陈武主席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加快推进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并亲临巴马、乐业、东兴等县(市)视察;黄道伟常务副主席在广西首批特色旅游名县建设推进座谈会上强调,要通过突出抓好文化、重点、示范、环境、功能等五个方面,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全区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以来,自治区其他领导同志先后多次到自己联系的创建县进行调研,有针对性地对创建工作进行指导并协调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对创建工作进行了中期评估。成功举办了全区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推进现场会,彭清华书记到会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研究并提出了支持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若干的支持与激励政策,对首批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中期评估结果进行通报,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建立机制,推出保障措施。自治区、设区市、创建县和各责任单位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创建项目和保障措施。如:金秀瑶族自治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分工明确,书记管旅游规划、县长负责项目实施、人大主任维护旅游市场秩序、政协主席做旅游营销;上林县任命县旅游局长为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县旅游局编制从5名增加到15名;凭祥市和大新县成立了财政全额拨款的旅游执法大队并落实事业单位编制。二是各部门通力合作抓创建。全区各部门根据本单位实际,全力指导配合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对项目用地、项目资金、科技创新、生态保护、信息化建设、口岸管理等多个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三是各级加大对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自治区、设区市和各创建县分别制定了鼓励和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了财政性资金扶持旅游业发展的力度。自治区从旅游发展资金中每年安排不少于2亿元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的创建工作。各市党委、政府对创建县的旅游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及项目建设、旅游用地、资金投入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给予扶持。南宁、北海、贵港、桂林、贺州等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创建县的重点规划和项目建设;桂林市大力推进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指导和扶持创建县制定配套政策,为创建县的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土地政策保障。柳州、河池、贺州、来宾等市对创建县实行差别化考核,不以GDP为主要考核指标。全区20个创建县财政都计划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创建县的重点规划和项目建设。通过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各创建县的旅游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旅游产业规模效应不断显现。2014年1—6月,20个创建县旅游总收入239.90亿元,同比增长30.61%,超过全区旅游收入24%的平均增长幅度。
 
  (七)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一是积极推动高铁车站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完善高铁站场交通换乘功能,加速高铁站与公共交通系统的对接,逐步实现我区高铁车站与市区中心、景区景点的交通无缝对接。二是全力推进全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013年新增四星以上旅游饭店20家,建成5个汽车旅游营地,新建广西旅游咨询服务中心19个,建设和改造旅游厕所近100个,在全区4A级以上景区设立全区旅游导览图。三是联合运输部门制定下发《广西公路旅游交通标志设置指导意见》,与各市县政府、旅游企业及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等高速公路业主共同推进全区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建设。四是结合广西开展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统一部署,自治区安排旅游发展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扶持A级旅游景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全区A级景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改善乡村旅游区(点)的环境质量和服务水平。五是推进实施《广西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规划纲要》,在东巴凤地区开展以“道路交通、生态环保、环境治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八)广西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不断完善和转变广西旅游宣传推广体系和方式,构建了自治区、市、县三级旅游部门宣传营销机构和联动机制,建立了德天旅游联盟、西部旅游联盟等旅游营销联盟机制、旅游营销奖励机制,并在全国率先实施旅游推广员制度。加强广西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在中央电视台、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以及北京、广东、湖南、湖北等重点客源市场的户外媒体,加大对“遍行天下,心仪广西”整体形象以及广西“好山好水好空气”为主题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在中央电视台的综合、新闻、国际等频道,做到了早、中、晚优势栏目的覆盖。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现代网络营销手段加大市场开发创新力度,“广西旅游局”官方微博入围全国“十大党政机构微博”,在全国“十大旅游机构微博”排行榜中名列第一。加强了旅游市场宣传推广中的区域合作和部门合作,打造了“智慧广西旅游目的地营销平台”、设立泰国、越南等地广西旅游海外咨询服务中心,桂林山水文化旅游节、宜州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巴马长寿养生文化旅游节等多个旅游节庆活动形成品牌。
 
  (九)旅游扶贫工作成效明显。根据我区旅游资源广泛分布于革命老区、大石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滨海地区和边境地区的特点,大力推广巴马、龙胜、三江、金秀等自治县和大新县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先进经验,以自然生态、特色农业、民族村寨、文化遗产、边境风光、滨海风情等资源为依托,打造一批乡村观光型、体验型、休闲型、风情型产品,不断满足都市旅游和消费需求,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一是建成一批重点景区和线路。创建了桂林龙胜龙脊梯田景区、大新德天瀑布景区、巴马水晶宫景区等1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10多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形成了广西少数民族风情游、“刘三姐”风情游、邓小平足迹之旅、中越边关探秘游、世界长寿之乡休闲养生游等五条精品旅游线路。二是成功开发一批旅游产品。开发了一批以自然山水、边关揽胜、民族风情和红色旅游为主题特色的市场竞争力强、规模大、档次高的旅游产品,大石围天坑群、凤山国家地质公园、巴马盘阳河和赐福湖景区等已经得到了重点支持和建设。三是建成多个旅游扶贫示范县。培育出巴马瑶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大新县等旅游特色县,起到旅游扶贫的示范作用。
 
  (十)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结合《旅游法》的宣贯工作,积极探索和完善适合广西旅游发展的法制化行业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建立全区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监管和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工作,建立和完善全区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和监管工作机制。针对我区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旅游市场环境整治工作,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旅游市场执法检查,重点整治“零负团费”这一低价操作经营模式和“挂靠承包”的违法经营问题,维护了游客的合法权益,游客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推动我区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以加快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来促进旅游的专业化管理,制定了《广西特色旅游名县评定标准和评分细则》、《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标准》、《旅游购物店等级划分与评定》、《旅行社服务质量标准》、《旅游饭店星级划分与评定》、《旅游车船服务质量规范》、《温泉旅游度假区管理与服务质量规范》、《汽车旅游营地星级的划分与评定》、《乡村旅游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农家乐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旅游购物场所等级划分与评定》、《导游服务规范》、《导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旅行社等级划分与评定》等10多个地方标准,用标准化带动规范化,用规范提升质量,用质量提高效益。
 
  此外,全区旅游信息化建设、旅游安全、人才培养以及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工作也取得新突破和新成绩。
 
  四、全区旅游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市场供需矛盾仍然突出。目前,大旅游圈尚未形成,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龙头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全区各地发展旅游还存在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现象。旅游产品体系还不够丰富,旅游服务要素供给还不发达、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旅游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薄弱落后等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二)环境破坏比较严重。旅游生态资源保护力度有待加强。部分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旅游项目不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存在过度利用和无序开发。部分景区对游客容量控制不力,景区超负荷运行,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遇到破坏。一些地方环境保护意识不够,环保规划和环保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治理亟待加强。
 
  (三)全区重大旅游项目应加快推进。由于部分上位规划待审批、用地难落实、融资困难、基础设施薄弱、个别项目审批进度滞后等因素影响,部分重大旅游项目推进工作不够理想,推进阻力仍然很大。同时,大部分地区由于旅游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不够,造成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落地难。
 
  (四)旅游企业经营有待加强。自2013年以来,受市场大环境影响,我区旅游企业(特别是星级饭店、旅行社)普遍面临经营额大幅下降、客源市场减少、从业人员流失率高、行业竞争加剧的严峻形势。大部分地市没有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存在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旅行社规模小,行业竞争激烈,开拓意识不强,特别是受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加上对旅行社行业的发展扶持和优惠政策很少,旅行社业务量下降,经营状况和效益下降。一些企业(如景区业主)自身经济实力不强,占有资源后不按合同投入,在融资渠道方面过于单一,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五)“创特”规划还需提升。首批20个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旅游总体规划水平不高,定位不够准确,特色不够突出,少数创特县缺乏鲜明的旅游形象和特色旅游品牌。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旅游交通设施还比较薄弱,上林、三江、融水、龙胜、巴马等11个县未通高速公路。重大旅游项目不够多,自治区领导联系推进的41个重大旅游项目中,还有兴安县、蒙山县、东兴市、容县、靖西县、宜州市、金秀县、凭祥市8个创建县(市)无自治区领导联系推进的重大旅游项目(事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的创建工作。
 
  (六)全区入境旅游发展形势不稳定和多点多极的产业格局尚未形成。今年5月中旬,因南海局势引发了越南反华骚乱,中越两国关系受到严重影响,国家旅游局随后发布了赴越旅游警示,中越两国的旅游交往处于暂停状态,越南来华旅游人数急剧下降,5月份越南到我区旅游人数为22898人次,同比下降46.32%,6月份为24384人次,同比下降44.42%,7月份为24012人次,同比下降37.37%。越南是我区最大的入境旅游客源国,越南来桂旅游人数的下降将影响我区入境旅游人数的增长幅度。同时,我区各城市间入境旅游发展不均衡,桂林市入境旅游接待呈一枝独秀态势,排名第1名的桂林市和第2名的南宁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就相差2.72亿美元。桂林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区比重达52.45%。
 
  (七)旅游人才培养和市场监管方面仍有不足。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还跟不上全区旅游业跨越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旅游规划、项目建设、宣传促销等方面的高质量管理人才严重不足。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服务技能欠缺,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部分重点旅游城市旅游市场秩序不规范,存在欺客宰客现象,旅游市场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全区旅游业跨越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分析预测
 
  从国际形势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经济处于危机过后的温和复苏期,逐步趋于稳定。以美国经济的复苏为标志,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起点已经来临。尽管还面临诸多难题,但世界经济将再一次进入螺旋式上升的新阶段,将会我国入境旅游带来利好。不利因素:世界经济在经历了新世纪的全球化繁荣之后目前处于短期调整阶段,世界总体需求不振,各种国际不安全因素的明显增多,南海局势、中日、中越关系等都会导致旅游需求下降,给旅游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从国内形势看:(一)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经验来看,国民经济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增长的势头。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经济结构转变和拉动内需政策的逐步实施,国内旅游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旅游总人数和旅游业相关收入将继续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行业发展空间巨大。(二)行业扶持政策不断推出。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活力和潜力,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三)旅游业进入大众化、产业化阶段。随着《旅游法》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实施,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在旅游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有力支撑下,我国旅游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大众化旅游、散客化旅游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旅游业的综合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彰显,为我国旅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自身建设看,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东盟合作进入新的“钻石十年”、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沿边开发开放进一步加快等,这些都为我区提升民族地区经济水平、保障边疆繁荣稳定、促进西部地区开放开发、完善沿海沿边经济布局、推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增添强大动力。随着广西立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广西境内已形成高铁网络和南广、贵广、南宁到北京高铁即将开通,我区旅游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自治区党委、政府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和发展机遇,全区旅游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全区旅游发展大会部署的各项工作正在全力推进。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和自治区加快旅游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桂发〔2013〕9号)的决策和全区年中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狠抓落实,推动我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二)加大旅游投资力度,扎实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建立健全旅游的投融资机制,充分利用国际资本、民间资本发展旅游产业,积极开展银企对接,争取金融机构增加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贷款。加大财政对旅游业的投入,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旅游重大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精品项目的前期配套上,全力推进全区尤其是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强化对41个自治区领导联系的重大旅游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配合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所遇到的审批、用地和融资等关键性问题。确保年内阳朔悦榕庄、玉圭园环球名胜水上乐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峻工开业,桂林、南宁万达文化旅游项目、巴马旅游区三个主要项目、涠洲岛旅游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加强对重大旅游项目的研究与谋划,筛选一批关键性旅游项目列入到自治区层面重点推进,并联合投资促进局共同在北京和香港开展旅游专项招商活动,切实扩大旅游产业的投资规模。
 
  (三)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推动高铁车站的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加快高铁站与公共交通系统、景区景点的交通有效对接;结合广西主要旅游目的地和六条精品线路制订完善旅游交通规划,启动旅游交通标识和旅游厕所等专项行动,做好全区高速公路交通标识设置工作,完成4A以上景区及高速公路绿岛旅游导览图设置工作,同时加快引导推进星级酒店、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自驾车营地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力抓好智慧旅游建设,建立自治区旅游应急指挥系统、广西旅游目的地智慧营销系统、智慧旅游便民服务系统等,基本建成广西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四)加快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全面贯彻落实彭清华书记提出的创建特色旅游名县要“抓好规划、抓好特色、抓好项目、抓好环境、抓好品牌、抓好营销”的指示要求,强化民族民俗文化等特色旅游品牌的挖掘,全力推进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同时带动各地特色旅游名镇、名村的建设。推动全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的若干支持与激励政策》,按新修订的《广西特色旅游名县评定标准与评分细则》开展创建评定工作,争取年内评定2-3个特色旅游名县。
 
  (五)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进一步强化“遍行天下,心仪广西”旅游整体形象在中央台等主流媒体和重点客源地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强乡村游、生态游、康体休闲游、民族风情游、海上游、自驾游等旅游新业态的建设;推出秋季、冬季等季节性旅游精品线路,深入开展“乘高铁,游广西”、“精彩世锦赛,心仪广西游”、“美丽乡村﹒乐游广西”等旅游主题活动以及宜州刘三姐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推出广西旅游必购商品,提升游客消费水平;实施《2014年广西旅游电子商务奖励办法》,促进旅游电子商务消费。
 
  (六)积极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深入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清洁景区”活动,积极参与、全力配合自治区“百镇扶持壮大工程和特色名村建设”;召开全区乡村旅游与生态休闲产业发展工作推进现场会,加快建设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自治区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和农家乐、渔家乐、林家乐;促进旅游与养老健康服务业的结合,加强老年、民俗、养生、医疗及研学旅游等产品开发建设,丰富产品供给,提升广西旅游产品品质和内涵。
 
  (七)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效益。深入贯彻《旅游法》,启动《广西旅游条例》修订工作;推动全区建立旅游综合协调、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旅游安全综合管理、旅游公共服务、旅游规划编制和评价等体制机制;加强市场整治,依法严厉打击诱导、欺骗、强迫和变相强迫消费行为,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环境和质量效益。
 
  (八)推进旅游业改革和对外开放。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文件精神,围绕实现旅游业两大战略目标,深化改革,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全区旅游业跨越发展,建设旅游强区。针对全区旅游饭店业和旅行社在运营中遇到困难,推动出台发展旅游饭店业和扶持旅行社优惠政策;积极推进边境旅游恢复和沿边旅游开放开发,积极争取广西对东盟国家适用旅游团落地签或免签入境等政策,扩大广西六个一类口岸的开放范围;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把我区推进的“泛北部湾旅游圈建设”纳入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广西邮轮码头、游艇基地的规划建设;积极推动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进程。
 
  (九)加强旅游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加快推进旅游法规和旅游标准化工作进程。加快《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条例》立法,构建旅游服务和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体系,推进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法制化进程,提高旅游标准化的专业化、制度化水平,特别是推进试点建设和国际质量认证,合力加大旅游资源与开发保护力度。加大构建生态旅游示范区力度。严格贯彻和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加强旅游规划、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减缓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结合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广西建设,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依法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点水源地、重要海域,有序开发利用土地、森林、矿产、海湾、岸线、海岛、水域等重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低碳旅游产业。加快建立游客承载力评估体系。根据国家旅游局《景区游客容量管理技术导则》,组织开展广西旅游景区最大游客承载力评估体系研究。编制《广西旅游景区游客容量评估管理办法》,合理确定景区游客容量,严格执行旅游规划和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旅游环境保护。
 
  (十)抓队伍培养,提供人才保障。依托中国—东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加快形成行政管理、企业经营、行业服务3个层面相配套的旅游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到台湾等地开展乡村旅游经营人才专题培训,加强导游人员尤其是东盟小语种等外语导游的培养培训,优化导游队伍结构,提升导游队伍素质;根据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与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相关方面的联系与合作,建立我区旅游专家库,成立旅游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作用,积极参与我区重大规划编修、重大项目谋划、重大活动策划、重大课题调研,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的有效性。
 
  谢谢。

编辑:覃斌  审核:林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