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人大论坛 >文章页

人大代表需补“媒介素养”课

http://www.gxrd.gov.cn    2015年03月10日 16:45      来源:《人大研究》

在微信、微博、APP 迅猛发展,移动互联思维日益影响并改变国人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当下,提高媒介素养已渐成共识。大众媒介是政治传播的“扩音器”,作为重要的政治群体,人大代表在媒介素养的“补课”方面,显然比一般公众更为迫切和必需。

要赢得选民信任,需借助媒介,遵循传播规律,在相应的时空范围内展示自身良好的媒介形象;要了解社情民意,需善用媒介,打通“两个舆论场”,确保收集到的信息不失真、不悖时;要提好议案、建议,需用好媒介,通过主题搜索、网络调查等功能,使提出的问题抓到点子上,落到百姓心坎里;要在社会热点事件中及时回应百姓关切、体现代表担当与作为,更须臾离不开媒介。总之,“全媒体”时代,每一位人大代表都应当学会运用并且善于运用媒介,从而不断增强自身履职能力。

与普通受众不同,人大代表经常是媒体的报道对象和重要信息来源。这一特殊性,对人大代表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能简单地以为,利用移动终端上个网,安装个客户端,或者是运营个微信公众账号,就认为与互联网接轨,补上媒介素养这一课了。对人大代表而言,提高媒介素养,就要提高“获取、筛选、解读、呈现”信息的全方位能力。

网络已成为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但如何通过网络高效率地获取信息,并非易事。要注重搜索引擎、网页链接等工具的使用,在获取目标信息时“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新媒体平台或者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已逐渐成为反映百姓呼声的重要渠道,因而要增强运用新媒体能力,深入大大小小的“部落”和“圈子”倾听民意。“兼听则明”,要打通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学会在党报、国家通讯社、国家电视台等主流新闻媒体与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之间“自由切换”。

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海量、新鲜,但“碎片化”,真假难辨、泥沙俱下。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常常“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而一闪而过。这就需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要将从网络中获得的信息,与在走访选民的过程中,在立法调研、执法检查的过程中得到的信息比较对照、筛选过滤,进而去伪存真,“淘”取有价值部分,并将这些内容加工整理成履行代表职务所需要的准确、客观、深入的信息。

马尔库塞曾说过:“不要相信所有的话,所有的报道。每个问题上,都会有好几个立场。”媒介背后的立场,与商业利益和意识形态倾向紧密相连,对任何媒介信息都应放到宏观的政治及经济背景中来综合考量。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会影响政府的行动和决策。因而,排除“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干扰,理性、客观地解读信息内在的、背后的、隐含的意味,尤为重要。

随着民主法治的推进和人大制度的完善,人大代表正从“流于形式”向“货真价实”转变,“为百姓谋利益”也成为越来越多人大代表的自觉追求。与此同时,选民对人大代表“为我代言”的期待也“水涨船高”。在一些事关区域内的重大事项上,在一些社会热点、民生焦点问题上,因人大代表集体“失声”而激起选民“人大代表去哪里了”的诘问,并非个案。人大代表乃民意代表,既要学会“代”,更要学会“表”。在获取、筛选、解读信息的前提下,人大代表要自觉借助媒介,勇于表达观点,善于引导舆论,在职责范围内,理直气壮地发声,强化受众对代表和人大的认同。

“打铁还需自身硬。”“全媒体”时代,不妨将提升人大代表的媒介素养作为增强代表履职能力建设的重要一课。

 

(陈波 作者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浙江人大》杂志社人员)

编辑:傅小栩  审核:林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