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贯彻落实《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情况调研报告
http://www.gxrd.gov.cn 2015年08月26日 16:18 来源:广西人大网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兴边富民行动规划》调研组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2015年监督工作计划》,为做好听取和审议自治区政府关于《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以荣仕星副主任为组长,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民族委员会组成人员和自治区人大代表组成的专题调研组,同时邀请自治区民委有关领导参加,对我区贯彻落实规划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分三个小组,于3月9日至16日赴百色市的那坡县、靖西县,防城港市的防城区、东兴市,崇左市的大新县、龙州县、凭祥市、宁明县等8个陆地边境县(市、区)开展实地调研。调研期间,调研组共召开10次座谈会,深入边境贸易口岸、边贸互市点、边境村屯,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和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对兴边富民行动实施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调研组在南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民委等7个部门关于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情况汇报以及自治区教育厅、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的书面汇报。
“十二五”时期自治区根据国家《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研究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落实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的实施意见》,在我区那坡、靖西、大新、龙州、宁明、凭祥、东兴、防城等边境县(市、区)实施了新一轮兴边富民行动;通过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实现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边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较快发展、沿边开放开发水平进一步提高、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睦邻友好的发展目标。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贯彻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的主要成效
兴边富民行动共涉及我区8个边境县(市、区)84个乡镇1030个村9829个屯,其中贫困村280个,陆地边境线长1020公里;共有国家一类口岸7个,国家二类口岸5个,边贸互市点26个。2011年以来,自治区积极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不断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14年底,8个边境县(市、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379.85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679.22亿元,增长78.81%;财政收入从50亿元增加到74.06亿元,增长48.12%;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488元增加到7755.12元,增长72.79%。
(一)边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2013年至2014年全区累计安排边境公路建设3.325亿元,边境地区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例显著提高,如百色市的靖西县和那坡县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公路、沿边修通三级公路的目标,防城港市全市边境地区行政村全部修通硬化路;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生产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如东兴市完成总投资1885万元的基本农田整治项目,治理土地面积1.8万亩,建设排灌渠道37.5千米,6米长拦水坝1座,受益群众11300多人;边境地区电力和信息网络设施的建设和升级速度加快,完成靖西配电台区建设、35千伏送变电及边境电网保障能力建设工程,边境一线村屯基础信息网络、电话、广播电视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边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2011年以来,边境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6658万元,先后在边境8县实施特色种植养殖项目,覆盖人口约40万人,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集中饮水和村屯饮水工程不断推进,百色市建成791处饮水工程,解决13.43万多人饮水困难问题,崇左市投入230多万元建设17处饮水工程,解决5200多人饮水困难和不安全问题,防城港市边境沿线0—20公里范围内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危房改造力度不断加大,百色市投入资金2.63亿元,完成茅危房改造10126户,崇左市投入资金120万元,完成边境一线村屯困难群众危房改造120户,防城港市茅危房改造全面完成。
2011—2014年,自治区财政筹措资金15.16亿元,将陆地边境0—3公里范围内行政村居民生活补助水平由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30元,通过实施对承担守边任务的边民给予一定补助政策,改善了陆地边境0—3公里范围内33万农村居民生活。
(三)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发展
兴边富民行动充分支持边境地区发挥生态、资源、区位优势,加大项目扶持力度,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8个边境县(市、区)以药材、烤烟、蚕桑、养殖、水果、旅游、边贸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如龙州县乌龙茶种植加工、大新县“双季”葡萄种植、凭祥市生态效益竹子种植、防城港市“红姑娘”红薯种植、金银花基地以及北仑河食用菌等产业和大新县双季莲藕种植示范片项目、靖西县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加快发展。
(四)沿边开放开发不断扩大
加大落实民族贸易企业和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优惠政策力度,有效缓解边境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推动了边境地区民贸民品企业加快发展。2014年,自治区进一步加快了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边贸互市点规划建设工作,其中边境口岸建设项目17个,总投资12256万元,涉及7个市(县、区);凭祥市边境贸易货物物流中心的检验检疫水果辐照中心主体工程、查验综合楼等边民互市贸易点建设项目已完成,那坡弄平边境贸易市场基础建设项目(二期)已全面开工建设。
(五)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大力实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改善边境地区基本办学条件,“两基”工作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推动了边境地区国门教育加快发展,如2012年—2015年,自治区计划在0—20公里范围内建设50个边境乡镇中心幼儿园,总投资16463.3万元,已下达建设项目50个,落实资金15092万元;边境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8个边境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文体事业成效显著,对边境地区开展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推动扶持边境县开播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积极促进边境地区民族文化事业发展。
(六)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序开展
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屯建设为契机,加大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力度,坚持“试点先行”、“重点推进”和“全面展开”相结合,在边境线0—20公里的44个乡镇建设44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屯,全面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工作,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深入实施,民族团结工作有序开展,呈现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防巩固的良好局面。
二、我区贯彻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的主要措施
(一)落实部门责任,实施兴边富民大会战
自治区针对2005年以来贯彻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情况开展调研,总结和评估阶段性成果,了解和掌握边境地区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落实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区兴边富民行动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并将规划的主要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
201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除8个陆地边境县外,还将百色市德保县和崇左市天等县距陆地边境线0-20公里范围的村屯列入大会战实施范围(其中,以距陆地边境线0-3公里范围的村屯为重点),共涉及44个乡(镇)540个建制村。2012年—2016年,兴边富民大会战总投资52.3亿元,进一步推动了兴边富民行动的深入实施。
(二)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兴边富民行动资金投入
积极组织编制《广西壮族自治区兴边富民行动“十二五”专项建设规划》,上报争取国家支持;积极争取兴边富民行动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2011—2014年获得国家中央预算内投资4.49亿元,所获支持资金量逐年增加,中央下达我区边境地区转移支付和解决边境一线困难补助资金由13.38亿元增加到14.61亿元。
(三)强化协调督促,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力度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民委、财政厅、扶贫办等兴边富民行动牵头部门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加强工作的协调力度,及时互相通报工作信息,不断加强与其他相关责任单位的沟通,共同督促各部门落实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工作任务;同时,不断加大对兴边富民行动专项资金、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行动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筹集、拨付、管理、跟踪和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切实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我区贯彻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
一是边境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十二五”以来,距离边境线0—20公里范围的村屯交通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改善,但边境县(市、区)其他村屯交通状况仍然较差,2013年底8个边境县(市、区)中还有629个自然村没有通公路。同时,部分交通设施的原设计建设标准低,已不能满足当前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二是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总量偏小。国家安排的兴边富民行动专项资金比较有限,2014年仅为1.4亿元,8个边境县(市、区)平均不到2000万元,虽然国家投入逐年增加,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有欠账的、严重落后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仍不能满足需要。三是边民饮水不安全问题仍然存在。距离边境线0—20公里范围的村屯总人口90.64万人,饮水不安全人口占39%。四是已建成道路的后续养护问题日益突出。受道路管理权限、路政机构不健全、养护资金缺乏等因素影响,道路养护、维修压力大,如东兴竹山至防城北风口路段延边公路原设计建设标准低、通行能力差,损毁严重,不仅影响边境地区安全稳定,也制约了边境地区经济发展。
(二)项目建设力度有待加强
一是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压力大。国家下达的兴边富民行动专项投资,要求自治区本级给予20%比例的配套;2011—2012年,我区本级配套资金未能落实,虽然经过协调,从2013年开始,自治区落实本级配套资金每年1000万元,但仍然不到国家专项资金的10%,低于国家要求的配套比例。二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经费缺乏。项目申报前后的准备工作量大(兴边富民行动项目不包含此类资金),缺乏前期工作经费。三是项目资金使用不当影响项目进展。个别地方存在擅自改变项目资金用途,没有及时报备,部分项目资金滞留、闲置,造成项目进展缓慢。四是兴边富民行动项目存在项目建设分散、建设等级标准低的现象,影响了项目实施的效果。
(三)沟通协调力度不足
一是兴边富民行动和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管理部门多、相互交叉,沟通力度不够,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分散;二是项目建设查验部门与实施部门协调工作难度较大,项目建设推进缓慢或停滞;三是上级各部门下达对口建设项目资金确认使用难度较大、使用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四是拨付资金条块分割,中间环节较多,与基层的实际需要有所脱节。
(四)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强
一是主导产业发展不快。边境地区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单一,特色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较多,缺乏竞争力,持续发展的产业扶持项目投入不足,一些重大项目开工率低,发展规模受限,发展不明显。二是产业支撑不足。由于边境地区缺乏规模以上企业,部分边境县(市、区)工业园区建设起步晚,建设资金不足,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缺乏针对性优惠政策,产业聚集度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不足,农业产业以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加工为主,产品结构单一,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量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
(五)边境开发开放力度有待加强
一是部分口岸及互市区基础设施落后。边境线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仓储装卸能力低,配套设施不齐全,制约了口岸吞吐能力和通关速度,难以满足边贸需求。如宁明爱店口岸缺少专门的综合市场,进出境货物临时储放在居民住房中,不利于联检部门管理和监控。二是对外贸易竞争力不强,出口商品大多为初级加工制成品,互市贸易进口商品仅为生活用品,边民受益面窄。三是口岸建设和开放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我区7个一类口岸中仅有3个为国际性口岸,26个边贸互市点中,只有36%的边贸互市点完全正常开展互市贸易,5个二类口岸未正式开放,制约了边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四是受中越两国关系等政策调控影响较大,边境旅游管理法规不健全,办证手续依然比较繁琐,沿边旅游发展受制约。
(六)社会事业发展受限
一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着引进专业人才难、人才外流增多、业务用房紧缺、设备简陋等因素的问题,看病难的问题仍然存在。二是边境农村教学点分散,学校教学设备比较陈旧,教学质量难以保障,边境地区教师待遇不优,人才流失严重,地处边远山区的边境地区村屯留守儿童教育难度大,上学困难问题未能根本解决,县镇学校入学压力增大。
(七)扶贫开发工作难度增加
一是扶持标准存在“一刀切”的问题,部分地区扶持标准偏低。如在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工作方面,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影响较大,扶持标准没有区别对待。二是边境地区既是革命老区,又是民族地区、石漠化地区,自然条件差,贫困发生率大,贫困人口多,农业基础薄弱,产业扶贫项目配套资金筹措难度大,农民增收渠道不足,扶贫开发难度增加。
四、关于“十三五”时期我区贯彻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规划》的意见建议
(一)做好《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十三五”专项规划和顶层设计。兴边富民行动“十二五”专项规划实施成效明显,对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得到了边境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建议在兴边富民行动专项“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规划、革命老区建设和石漠化扶贫开发工作,做好《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十三五”专项规划,科学设定规划的目标和指标,提高兴边富民行动的有效性、针对性、前瞻性与整体实施效果,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与全国、全区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共同目标。同时,积极争取边境地区扶贫开发、生态建设、民生事业和边境地区管控基础设施建等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的盘子。
(二)开展新一轮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有效改善了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边民生活水平,推动了边境地区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发展,但边境地区起步晚、底子薄、贫困面广、发展难度大,与全区、全国差距仍然较大。建议自治区开展新一轮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继续加大对边境地区的财政资金支持和投入力度:1.重点解决好8个边境县(市、区)自然村通公路问题,着力解决边境地区公路后期养护的问题;2.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边境20公里范围内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提高饮水质量;3.加大边境地区路网建设改造力度,实现边境县(市)通高速路,现有一类口岸通高等级公路,边境自然屯全部实现道路硬化;4.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和电子口岸建设力度,提高通关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扩大兴边富民行动范围。1.将距离边境0-20公里范围边境县(市、区),如防城港市上思县、港口区、崇左市天等县、江州区,百色市德保县等纳入兴边富民行动规划扶持范围;2.兴边富民行动项目建设多集中于0-3公里范围内的边境地区,且项目建设的门槛过高,如村屯道路建设要求是达到20户以上的村屯,造成边境地区部分村屯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滞后,建议扩大项目实施范围,降低项目建设门槛;3.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逐步扩大边民补助范围,进一步提高边民补贴标准。
(四)实施差异化政策和精细化扶持。边境地区受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在实施危房改造、道路建设以及水利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实际成本不一,但上级部门在下达项目建设资金时,没有充分考虑地区差异,下达项目建设资金时存在“一刀切”的现象,建议充分考虑边境地区实际情况,安排和协调好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差异化政策和精细化扶持,避免“一刀切”的问题。
(五)加大边境地区特色产业、边贸和旅游业发展力度。1.力争出台关于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指导边境县(市、区)实施好特色优势产业,扶持好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边境地区开放型产业集群的发展。2.积极争取国家出台边境小额贸易进口促进政策和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支持我区边境贸易地区通过组建边民合作社等办法,以集体形式开展互市贸易,调动边境小额贸易积极性,促进边境地区从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变。3.积极支持边境地区依托其动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妥善利用好跨境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边境地区、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产业。
(六)加强边境地区信息化建设力度。1.完善边境边防边控通信设施,加快网络信息安全监管设施建设、支持边防覆盖和应急通信工程建设,维护边境安全稳定;2.加大边境地区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移动通信覆盖面,推动边境地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
(七)建立健全沟通协调督促的工作机制。兴边富民工作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项目建设工程大,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沟通协调和督促的工作机制。1.加大区直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力度,统筹推进兴边富民行动;2.加强项目和资金分配的沟通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3.加强地市部门和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避免多头监管、重复督查。
编辑:谢欣哲 审核:黄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