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毅委员在联组会议上作审议发言
http://www.gxrd.gov.cn 2015年12月09日 12:05 来源:广西人大网
12月8日下午,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在广西人民会堂举行联组会议,审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我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和关于我区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会上,张振毅委员就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我区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作审议发言。
张振毅委员说,广西北部湾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岸线总长1628.59公里,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洁海、净海”之一。自治区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在2013年11月制定了广西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完善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清华书记去年在全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工作会议上强调,北部湾的海洋生态保护是这一区域健康发展之基之魂,是实施“双核驱动”战略过程中必须严防死守的重大环保任务。钦州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临海工业城市,近岸海域面积共1838平方公里,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2014年大部分近岸海域海水质量符合第一类水质标准,钦州三娘湾海域中华白海豚的数量从2004年90多头增至目前200头以上,实现了“大工业与白海豚同在”的目标。虽然我们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力度加大,临海工业与滨海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也带来较大的压力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够合理,给北部湾近岸海域带来较大的环境压力和风险;二是入海河流排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缺乏跨区域河流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养殖污染以及农药、化肥等大量面源污染物通过入海河流携带入海,对近岸海域水质造成较大影响;三是工业和城镇建设用海需求剧增;四是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滞后;五是入海温排水量增长。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编制整体规划,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区域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定位,在充分论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对各地相关规划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调整。编制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充分发挥战略环评指导作用,严格重大项目环境准入的管控,严控“两高”项目审批,强化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视近岸海域生态战略性保护,积极构建符合区域生态安全要求的北部湾发展格局。(二)坚持陆海统筹,严格控制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深入开展陆源污染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和配套管网建设,强化养殖布局管控,推广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和循环农业,推进养殖污水的集中治理。强化工业污水治理,加快推进产业园区集中式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加强船舶和港口污染控制,重点是船舶压舱水和港池黑臭水体的污染综合整治。(三)加强区域协调,共同做好联防联控。建立我区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定期会商机制,加强近岸海域跨区域环境监测合作,做好重点交接断面联合预警。指导和协调沿海三市建立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建立跨区域河流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努力解决河流污染整治工程中涉及的海养拆迁、清淤、生态保护与功能区调整等一系列问题,探索建立近岸海域生态补偿机制。(四)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治污取得实效。加大对沿海各市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投入,推进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每个园区均建有集中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实现。尽快建设三娘湾污水处理厂,减少污水直排对近岸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加大对我区近岸海域溢油应急设备库的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海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傅小栩/图文)
初审:傅小栩 二审:谢欣哲 主审:黄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