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审议意见 >文章页

张明沛委员在联组会议上作审议发言

http://www.gxrd.gov.cn    2015年12月09日 11:50      来源:广西人大网

张明沛委员在联组会议上作审议发言

 

  12月8日下午,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在广西人民会堂举行联组会议,审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我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和关于我区环境状况的报告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会上,张明沛委员就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我区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作审议发言。
  张明沛委员说,近年来,我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实施了主体功能区战略,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试点工作,实施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自然保护区管理,取得了很好成效。到2014年底,全区有22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有71个乡镇获得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命名,810个村获得自治区级生态村命名。2015年,我区有56个县10个市获得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7.77亿元。但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生态保护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引领和推动科学发展的监督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生态保护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二是生态补偿融资渠道单一,标准也偏低,特别是以“项目工程”为主的补偿方式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三是部分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群众的矛盾突出,工程建设林种单一。局部地区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功能下降。为此建议:一是加大力度,健全和完善我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要强化统筹协调,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提高各种资源费用于生态补偿的比重。建立生态补偿效果评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绩效考评,对保护成效特别好的地方,提高补偿资金。要积极推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在广西广东九洲江流域生态补偿列入国家试点的基础上,再争取国家将西江流域列入生态补偿试点范围。要尽快制定生态保护补偿的具体制度,加大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多方推动生态保护补偿到位。自治区应尽量建立桂林漓江流域和巴马盘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二是完善生态环境监督考核机制。机制体制,事关兴衰成败。我区要参照外地的经验与做法,实施财政和税收分类管理政策,从生态功能、产业发展等方面对辖区进行分类管理。对江河源头区、饮用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等禁止开发、限制开发为主的欠发达地区,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和差异化的考核,同时实行基本财力保障制度并给予专项补助。三是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国有林场是生态保护的重点,也是生态保护的生力军。要切实抓好国有林区林场改革创新,推动林业发展模式由抓木材生产为主转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得经济利益为主转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机制,从源头上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傅小栩/图文)

 

 

初审:傅小栩 二审:谢欣哲 主审:黄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