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十二届第十九号 >文章页

关于2015年广西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情况的报告

http://www.gxrd.gov.cn    2016年01月05日 16:24      来源:常委会公报

——2015年9月23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自治区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根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计划,2015年广西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继续以“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广西”为主题,围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宣传成功经验、弘扬先进典型、反映人民意愿、维护法治尊严,积极推动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6月23日,2015年广西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钦州市三娘湾实地举行。按照活动方案的安排,启动仪式后,在组委会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各新闻媒体的积极参与下,自治区人大环资委牵头组成两个记者采访团,于6月23日至27日,分赴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市,深入沿海重点企业、工业园区、港口、渔村、红树林保护区等,开展集中采访报道活动。新华社、广西日报、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广西电视台等21家自治区和中央驻桂主要新闻媒体的28名记者,以及钦州、北海、防城港市的主要新闻媒体和记者,围绕我区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特色和亮点、沿海各市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等内容,进行了大量的采访报道。集中采访报道期间,共刊播各类新闻作品50余篇(件),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与重视。6月至8月,在广西日报、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广西电视台、广西人大杂志、广西人大网站、广西环保厅网站分别开设专栏,围绕宣传主题和宣传重点,面向社会征稿。根据集体采访、社会征稿以及调研等方面反映的情况,组织专题报道,大力宣传正面典型,披露突出问题。还制作了宣传活动的专题片在广西电视台播放,为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认真研究,精心部署,突出宣传特色和效果


  一是领导重视,形成合力。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始终高度重视环境资源保护工作,把广西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在组委会的领导下,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工作职责,从实际出发,就如何提高宣传效果、完善活动方案反复沟通,为活动成功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自治区人大环资委负责活动方案的实施,组织开展集体采访和调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动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支持和积极参加活动;自治区环保厅、海洋局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参与组织记者培训,提供采访参考材料;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各新闻媒体也对活动的宣传报道作出具体部署,对记者的采访提出了具体要求。各方同心协力,奠定了宣传活动圆满顺利进行的扎实基础。
  二是围绕大局,主题鲜明。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根据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在2014年10月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北部湾海洋生态保护是我区必须严防死守的两个重大环保任务之一。组委会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从统筹我区海洋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为切入点,确定今年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的重点宣传报道内容,旨在通过宣传活动,进一步推动我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引导沿海市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正确妥善处理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保障海洋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最终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培训,夯实基础。在集体采访之前举办了记者培训班,邀请海洋和环保领域的专家介绍我区海洋环境、海洋生态系统、海洋功能区划的基本情况以及我区近岸海域主要的环境与生态问题等方面的内容,为记者团提供采访宣传的重点线索和选题,明确采访目标和采访重点,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同时邀请环保厅、海洋局的专家全程同行,随时为记者提供专业的解说,确保报道的客观、真实、权威和建设性,提高宣传报道的质量和深度。
  四是积极创新,提升效果。在活动的组织方式上,围绕活动主题和宣传重点,保留以往活动中较为成功的做法如组织新闻单位集中开展采访报道活动,组织专题调研,开设宣传报道专栏,面向社会征稿,同时也就丰富宣传活动形式、扩大社会参与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一是活动之前开展专题调研,委托相关院校专家组成课题组,围绕重点宣传内容,对我区海洋环境保护情况开展调查,形成深度调研报告,在6月23日广西日报第6版全版刊载了调研报告,为指导宣传报道、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二是将启动仪式由室内改到室外,在海边实地进行,并邀请北部湾“4+2”6市人大城建环保委负责人参加,既扣合主题,又增强参加人员对宣传活动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同时室外进行启动仪式也扩大了社会参与,增强了宣传效果。三是活动结束后,梳理整个宣传活动的脉络,提炼亮点,总结活动的经验和成果,制成专题片在广西电视台播放,让广大群众能更清晰、完整地了解活动,提升了宣传的效果。四是充分运用新媒体参与宣传报道。邀请广西日报新媒体部增派记者,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形式参与宣传活动,拓宽了宣传面,效果良好。
  五是深入基层,丰富成果。活动期间,自治区人大环资委的领导分别担任记者采访团各分团的团长,带领记者采访团奔赴各地调查采访。在为期5天的集中采访中,先后行程2000多公里,记者团冒着高温、暴雨,深入十多家沿海重点企业了解入海污水处理情况,并对我区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完成并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好作品。如广西电视台播出的“钦州:经济发展与环保并行,大工业与白海豚同在”、《广西人大》2015年第7期刊发的《聚焦海洋生态,保护碧海蓝天》和《拥抱现代企业的绿色梦想》、7月2日在广西综艺频道法治最前线播出的“保护北海红树林”等,这些新闻作品抓住典型,突出重点,以敏锐的视角挖掘深层次的问题,用充分的责任感扩大影响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富有感染力。各新闻媒体也开设了专栏或在显要位置、黄金时段刊登或播出这些报道,同时打出广西环保世纪行的标志,做到了报纸、电视、电台、网站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报道,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海洋环保意识,激发人们关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热情。


  三、深入调研,全面了解我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状况


  从采访调研了解的情况看,自治区和沿海各级政府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自治区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履职,采取各项措施加强管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我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情况
  一是科学编制和实施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在海洋生态保护规划工作方面,2007年《广西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印发,以此为基础,2009年起陆续开展了《广西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广西生态监控区建设规划》、《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2014年启动了《广西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修编工作,力求系统、科学布局广西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在生态保护制度建设方面,2014年自治区海洋局开展了广西海洋生态红线划定研究、广西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及立法可行性研究工作。在海洋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方面,成功申建了广西钦州茅尾海国家级海洋公园、北海涠洲岛珊瑚礁海洋公园,正在申建国家级北海市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山口红树林保护区2013年被评为全国最美湿地之一,北仑河口自然保护区2014年被国家海洋局确定为全国海洋示范性自然保护区。
  二是积极开展海洋污染防控工作。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的要求,自治区政府与沿海城市签订近岸海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实施陆海统筹、区域联动,开展入海河流环境整治;海洋、环保、水产畜牧、海事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初步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巡查执法衔接和应急事故处置合作与联动;编制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岸海域环境保护行动方案》、《近岸海域环境保护行动计划》,进一步开展广西海洋环境污染源调查工作;开展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检查,对沿海三市入海污染治理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督查,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强化海洋工程项目尤其是围填海工程批后实施的监测监管。
  三是构建全国领先的在线监测体系。制定和实施广西海洋环境监视监测工作方案,加强对入海河口、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及时掌握污染源的变化情况,开展广西重点港湾实时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加大投入,采购海洋水质生态监测浮标17套,在我区沿海重要港湾、河口等重点敏感区域开展监测,提升了广西海洋环境实时监控能力;建设国内首个省级海洋放射性监测实验室,为监控好沿海核电企业生产活动带来的海洋放射性影响夯实基础;建设广西海洋防灾减灾风浪实时监控项目,布设3套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浮标,实时观测海洋水文气象要素,为突发海洋环境灾害的应急处置提供必要的水文气象关键数据。每年组织广西海洋监测预报中心、防城港市海洋环境监测站、广西海洋研究院等区内外8家专业技术单位共同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并根据监测结果发布年度《广西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四是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2010-2014年,自治区海洋局组织沿海三市海洋局向国家海洋局申报并获批了《广西北仑河口边界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项目》(2010年)、《广西钦州市茅尾海沙井生态修复工程项目》(2011年)、《广西钦州茅尾海国家级海洋公园能力建设与生态恢复工程》(2012年)、《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应对区域和全球胁迫的生态建设工程》(2012年)、《广西石角退化红树林区淡水补充与系统修复工程》(2012年),以及北海滨海旅游生态监控示范区项目、防城港生态型海岸带整治修复示范项目、北海银滩综合整治项目、北海涠洲岛综合整治项目、钦州茅尾海综合整治修复项目、钦州市龙门岛退堤还海区域整治项目、七十二泾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对部分脆弱海洋生态系统进行了较好地保护与修复,有效避免了珍稀海洋生态系统的灭失,并探索了海洋环境保护的新方法、新途径。
  五是强化海洋环境保护监管工作。按照《自治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积极落实海洋环境保护管理的各项任务。严抓海洋工程环评审批,以防治并重、预防为先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一起海洋工程环评审批,要求科学论证、严格组织专家评审、广泛开展公示听证、严格规范审批项目;积极开展海洋环境执法,利用船舶、飞机、车辆,开展立体式执法监察,制止多起违法违规用海、用岛和破坏海洋环境行为。
  (二)我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一是沿江、沿海农村面源污染突出,村屯生活污水、养殖业污染物直排以及种植业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现象较多,陆域养殖废水废物集中处理和达标排放得不到全面落实,港湾、河口污染物逐渐向近岸海域扩散。二是城镇污水管网和工业园区管网及配套设施不完善。沿海三市部分污水处理厂存在停运问题,各沿海工业园区尚未完成污水管网的配套建设。三是涉海项目增多,海洋环境风险增大。随着炼油、石化项目建设及进出海域的油轮以及进出港的船舶数量增加,溢油事故环境风险增加。由于项目涉及填海的工程,引起泥沙冲淤和污染物迁移规律的变化,间接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四是沿海工业与城镇建设用海需求剧增。沿海三市围填海规划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钦州三墩扩区、防城港东岛建设、铁山港发展规划等均提出突破自治区海洋功能区划,需开展广西围填海及海岸带产业布局与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协调平衡工作。


  四、对加强我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加强我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对促进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北部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这次调研采访中了解的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强化政府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确立科学用海的理念和政策导向,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多部门联合协作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明确各涉海部门的职责,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共建共保共享,进一步提高环保、海洋等基层部门的能力建设水平。稳步推进海洋监察、渔政渔监、海事和环保等行政执法体系的能力建设,加强联合执法、协同行动的能力,重点加强海陆污染源监察执法和海洋生态保护监察执法的能力建设。积极推动广西北部湾海洋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将红树林保护区等重要区域划为生态功能红线。建立严格的围填海联合审批制度,遏制近岸海域无序开发的势头,促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二是积极推进入海河流流域联动防控。加快完善城镇和工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入海排放量。加快沿海城镇和工业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污水、固废、废气的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加强港口、船舶和海洋工程的污染防治,建立完善环境污染、溢油与赤潮灾害监测及应急体系,控制重大涉海污染事故发生。
  三是抓好农村非点源污染控制与整治工作。严格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管理办法》,明确畜禽养殖场(小区)的规模标准,科学划定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加快编制和实施畜牧业发展规划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逐步完成禁养区内的规模养殖场的关停或搬迁和现有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化改造任务,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物通过独流、入海河流携带入海。
  四是加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产业布局协调均衡研究及规划。针对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伴生的重点海域局部污染,切实按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区域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定位,在充分论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和方向,划定“生态红线”,统筹制定与资源环境保护相适应、相协调的区域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并对各地相关规划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类型、规模和布局,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各地合理有序开发和产业集聚,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2015年广西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的成功开展,推动了我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活动组织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组委会成员单位经常性联系不够,活动方式比较单一,披露问题的报道还较少,社会参与仍显不足等。我们将认真总结,加强研究,不断创新活动方式,加大跟踪监督力度,扩大社会参与,扎实组织好这项活动,努力增强广西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的实效。

 

 

初审:傅小栩 二审:谢欣哲 主审:黄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