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出炉
——专家解读民生亮点
http://www.gxrd.gov.cn 2016年01月25日 10:50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2016年1月25日
1月24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交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描绘了广西“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蓝图。
在这份4万余字的草案中,关乎民生的表述有哪些?会对百姓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昨日,广西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姚华就部分亮点进行了点评。
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
【亮点】建成以南宁为中心的客货并重、成环配套的“一环四纵四横”铁路网络,实现市市通高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6000公里左右,其中高铁2000公里,铁路复线率、电气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构建“六横七纵八支线”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设自然村屯硬化路,公路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000公里、二级以上普通公路17000公里。
【点评】“有句俗话是‘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快路’。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一个市、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姚华认为,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的目标抓住了现代交通设施建设的要点。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自2013年12月31日广西开通首条高铁线路后,2014年广西人出行的频率较以前有所提高,“平均每人多出了一趟门”。可见高铁可以带来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姚华说,目前广西一些偏远县区还没有高速路,而高速路对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也十分关键。因此只要把交通路网建起来,可以预见广西“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环境会上一个新台阶,给各个市、县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
5年内45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亮点】对有发展条件和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加大产业扶贫、增加经营收入实现脱贫;对有劳动能力但受制于当地发展条件的贫困人口,通过加大就业帮扶、就地转移就业或外出务工实现脱贫;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贫困人口,通过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实现脱贫;对生存条件差但生态系统重要、需要保护修复的贫困地区,通过生态补偿实现脱贫;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通过医疗救助实现脱贫;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脱贫;支持边境地区贫困群众发展边境贸易,通过合法的贸易活动实现脱贫。确保现行标准下45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前3年每年脱贫120万,第4年脱贫93万,第5年巩固脱贫成果。
【点评】“全部脱贫的意义在哪里?习总书记说,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姚华说,要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的贫困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有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当前广西正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旨在通过实行分类扶持、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草案提出在5年内全部脱贫,可谓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一个标志性工程。
建设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
【亮点】健全社区老年人服务功能,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加强社会福利院、农村敬老院、光荣院等公益性养老机构建设,提供基本普惠的养老服务。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
【点评】姚华称,广西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会越来越突出。2014年,民政部、国家发改委确定42个地区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南宁市是广西唯一一个试点。有了这个试点,就会有很多的政策介入,就可以通过这些政策来促进广西养老产业的发展。目前广西的养老院大多带有福利院性质,比较低端,不能满足社会多元需求。针对一些高端消费人群,如何开发出更适合的产品,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广西有一些优势资源,比如空气好、气候宜人、长寿乡较多等,如果把这些元素很好地融合,那么广西的养老产业有可能在“十三五”时期取得新突破。
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行业收入差距
【亮点】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落实最低工资增长机制。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改革。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比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行业收入差距。
【点评】“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行业收入差距也是全面小康的要求。”姚华说,“收入差距”在过去一段时期有扩大的趋势,而收入差距过大,会对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要通过工资改革、收入分配机制改革、收入分配秩序改革等调控手段,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行业收入差距。
(陈颖婕)
初审:傅小栩 二审:傅小栩 主审:黄江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