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广西代表团活动报道 >文章页
南国早报:多举措解决“糖贱伤农” “带病粮仓”获维修支持
http://www.gxrd.gov.cn 2016年03月04日 16:12 来源:《南国早报》2016年3月4日
原标题: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广西代表团共提出近700件建议,一些建议被采纳
多举措解决“糖贱伤农” “带病粮仓”获维修支持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广西代表团共提出近700件建议,全部得到了办理答复。代表们一些高质量的建议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或正在推进落实。
1 支持“甜蜜事业”
代表建议:
广西食糖产量占全国60%以上,但近年来,食糖价格呈持续下降趋势,广西蔗农和制糖企业只能艰难维持。2014年3月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糖”成为代表们热议的焦点。这一年,广西代表团提交了“关于促进广西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办理情况:
2014-2015年,全国人大连续两年将该建议确定为跟踪督办重点建议,并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到广西开展专题调研。该建议已于2015年9月按时办结。
从2014年起,国家采取了不少举措支持广西糖业发展。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于2015年5月联合印发实施《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年)》,将蔗糖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0亿元,支持广西建设500万亩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当前已下达中央资金12亿元。
商务部、海关总署将进口关税配额外食糖纳入自动进口许可管理货物目录。食糖进口调控的加强,以及中国糖业协会发起行业自律,规范进口秩序,对近两年国内糖价触底回升形成支撑。2015年6月,中澳自贸协定正式签署,对糖作出例外安排,不进行关税减让,为中国糖业安全筑起有力屏障,为广西糖业升级改造赢得宝贵时间。
2014年起,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两年出台食糖临时储存政策,缓解制糖企业压力。
2 关注“带病粮仓”
代表建议:
来自粮食系统的李森代表介绍,“储藏粮食,最怕的就是遇到发霉、虫鼠雀害等”。广西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发展落后,符合储粮要求的仓容不足,“危仓老库”所占比例较大。根据2013年度全国粮食仓储设施统计数据,广西共有国有粮食总仓容553万吨,其中不符合储粮要求的“危仓老库”仓容317万吨,占总仓容的57.4%,高出全国“危仓老库”平均比例16.6个百分点,比全国经济欠发达省份“危仓老库”平均比例还高出3.1个百分点。
李森说,虽然粮食部门每年都在修补粮仓,但由于广西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维修改造资金筹措能力有限。“大部分粮食仓房使用时间较长,相当部分已经使用超过40年以上”,绝大部分基层粮库不仅没有电子测温、机械通风和环流熏蒸等设施,连基本的装卸、清理、输送等设施也没有,粮食储存安全隐患明显,急需进行维修改造才能改善我区粮食仓储条件,满足粮食安全储存要求。
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李森代表提出建议,将广西列为2015年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重点支持省份。
办理情况:
李森代表说,当年他便收到国家财政部对建议的答复函,国家财政部表示,同意将广西纳入重点扶持省份,并已经拨款,由自治区一级粮食主管部门对接工作。
3 精准“识别贫困”
代表建议:
2013年12月,国家提出倡导“精准扶贫”,但是,对精准扶贫的识别方式主要是建档立卡,方法和程序是在“规模控制”的前提下进行的,许多贫困户、贫困村由于“指标”限制而无法建档立卡接受精准扶贫,出现了规模不精准,扶贫面不到位的现象。
莫小峰代表回忆,2015年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莫小峰代表提出,建议国家扶贫部门修正规模控制下的精准识别工作机制,以本轮精准识别的前期工作为基础,支持贫困县采取自下而上的贫困群体识别参与制度,修正和确定贫困规模,让所有贫困村、贫困户都能被识别和确定,一方面做到底数清楚、指向准确,另一方面确保国家扶贫办准确掌握各省实际的贫困人口数量,以精准出台扶贫计划和政策。
办理情况:
2015年下半年,国务院扶贫办专门到广西找到莫小峰面谈,征求她对完善精准识别工作的意见。这一年,全国各地开展了派人下乡认“穷亲戚”的行动。去年10月以来,广西共组织25万名干部投入新一轮精准识别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610多万人、5000个贫困村、6.85万个自然村(屯)、1.26万个移民搬迁村屯的建档立卡工作,实现精准识别到村到户到人,得到广大群众普遍认可,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精准识别体系。目前,广西已启动下一阶段的精准帮扶工作。
(郭燕群/文)
初审:傅小栩 二审:傅小栩 主审:黄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