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热议空气质量问题
“南宁蓝”惹人羡 “广西蓝”咋实现
http://www.gxrd.gov.cn 2017年01月15日 17:10 来源:《南国早报》2017年1月15日
2016年南宁的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了约12%,下降率位居全区前列。图为2016年成为常态的“南宁蓝”。
编者按:刚刚过去的2016年,空气质量问题、噪声扰民问题等是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对于这些话题,自治区人大代表有何意见和建议?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广西人大网与南国早报联合开办的“大会之声”栏目,将选取一些热点话题带到大会会场,听听代表们的声音。
2016年入秋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的消息屡见报端。与此同时,南宁市民的朋友圈却常被“南宁蓝”刷爆。据统计,2016年南宁的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了约12%,下降率位居全区前列。“南宁蓝”是如何实现的?怎样让它变得更“蓝”?实现“广西蓝”还要做哪些努力?1月13日,参会的部分人大代表展开热议。
蓝天白云刷爆朋友圈
2016年入秋以来,在北京工作的南宁人范女士时常有些郁闷:家乡的小伙伴经常在朋友圈晒南宁的蓝天白云,而她只能晒在雾霾里只剩隐约轮廓的北京高楼。现在,“是否要回南宁工作”成了她开始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自治区环保厅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无论是PM10还是PM2.5的平均浓度,南宁的数据都要低于另外两个区内中心城市柳州和桂林。与2015年相比,南宁的这两项指标都下降了10%以上。
在广西,北海、防城港等地的空气质量也不错。2016年12月6日,家在成都的林女士把家人送上飞机,目的地是广西。这一年,成都的雾霾让她感到恐慌,在网上搜寻一番后,她决定把父母和儿子送到北海躲避雾霾。20天后,她完成工作,来到北海和家人团聚,然后发了一条朋友圈:“你在家乡的雾霾里憋着气,我在北海的蓝天下深呼吸。”
多措并举实现“南宁蓝”
一些细心的南宁市民可能会记得,两三年前,南宁的秋冬季节也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持续的雾霾天气,空气质量指数时常会到200以上。这两三年,南宁市为实现“南宁蓝”做了什么工作?自治区人大代表、南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污染源监测科科长韦进进介绍,2016年,南宁开展了力度空前的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重点针对堆场、消纳场、建筑工地、道路、园林绿化用地的扬尘进行治理。同时,还开展了烟囱专项整治行动,在2014年淘汰改造各类锅炉600多台,拆除各类烟囱近千根的基础上,继续对重污染企业进行监控和管理。
除了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南宁市还在减少道路拥堵上做文章。自治区人大代表、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研所所长苏红帆介绍,2016年,南宁交警部门利用交通仿真建模来优化主要路口的信号灯配时,利用民族大道修复整治的机会建设“绿波带”,对易拥堵路段进行重点监控,在减少拥堵上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同时,在石埠、南武城市大道等散体物料车辆主要进城路口加强监控,使运输撒漏情况大大减少。此外,城管、国土、住建等多个部门都行动起来,在各自领域内尽量减少扬尘污染。比如国土部门,就对暂未开发的储备用地进行了绿化。
“广西蓝”还需各方努力
在南宁、北海等地雾霾天气明显减少的同时,区内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还不容乐观。比如桂林市,就意外地在2016年全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行中“垫底”。
采取切实措施遏制空气污染,成为人大代表们的共识。韦进进表示,根据污染源解析结果,大气污染主要来自燃煤、工业排放、扬尘、机动车排放等因素。2017年,南宁要“保蓝”,将继续抓源头,提高行业的经济化管理水平,同时重点抓工业排放,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在机动车管理方面,要完成黄标车和老旧车的淘汰任务,环保部门还配备了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车,可上路监测;更重要的是,将延续2016年采取“督政”的做法,在媒体上定期公布各城区的空气质量和排名,把数据“晒”在阳光下,让群众共同监督。
自治区人大代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环资委委员邓大玉表示,我区近年在环保方面做的工作是有成效的,但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过程中,违法排污、扬尘污染的情形仍然存在。建议自治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好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严格执法,进一步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投诉较多的空气污染问题,要高度重视,依法严厉查处。
自治区人大代表、广西师范学院环境学院院长宋书巧认为,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已基本建立,关键在于如何落实,这也对政府部门提出了考验。一方面,好的环境需要企业自发自觉,按规定控制排污量;另一方面,政府要形成合力,不能光靠环保部门“单打独斗”;作为市民,也要尽量绿色出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这是一场需要全民齐心协力共同打好的持久战。
(罗 暘 雷倩倩/文 徐 冰/图)
初审:谢欣哲 二审:谢欣哲 主审:黄江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