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代表风采 >文章页

做博白好声音的传递人

http://www.gxrd.gov.cn    2017年07月26日 10:49      来源:广西人大网

做博白好声音的传递人

 

  我当选代表5年来,时刻把“人大代表”的责任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行动诠释职责,履行使命。

 

 

“十佳农民”的“庞莉姐”

 

  今年春节前夕,我突然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个又兴奋又激动的声音:“庞莉姐,我现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十佳农民颁奖典礼,汪洋副总理接见了我!我心情特别激动!马上想到要给你电话,感谢你!”打电话的这个人叫刘入源,是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从小因一场意外失去了右手,却一直顽强地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3年前,我还在博白县文体广电局工作,遇上刘入源时,他正处在养殖黑山羊的初步阶段。按照当地农民的养殖经验,博白这个地方的气候是不适合养殖黑山羊的。但学过医的刘入源几经失败的痛苦,终于靠“打造科学的羊舍”等实践,攻克了山羊因潮湿气候易生病不易存活的技术难题,养羊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我深深为他这种不等不靠的精神打动,决定在我当时负责的一档电视节目《白州和韵》里说一说刘入源的故事。长江村地处偏远,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带领节目组不顾舟车劳顿,多次深入到他的养羊场进行采访。面对这样的题材,当时我就想,如果一味地强调“身残志坚”,那么这样的节目肯定落入俗套、缺少亮点,缺少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做节目,我喜欢用细节。我发现,刘入源虽然是残疾人,但是他的妻子特别漂亮,而且不象是一般的农村妇女,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一个人。我就开始更多地接触她,跟她交谈。终于,细心的我挖掘到了他们俩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原来,这位妻子是一位大学生,她和刘入源的爱情几经波折,最终她还是被刘入源坚韧的品格所打动,克服了种种困难,毅然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来到山村陪他创业,养羊。我特别兴奋:这故事太感人了!于是,我把他们爱情的起伏和养羊的波折交织在一起,用最真实记录的方式,制作出了《爱情激发的“羊财”》这期专题节目。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打动了很多观众。接下来,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报刊、杂志等媒体也先后来到长江村,对刘入源进行了报道。刘入源一下子火了!周边的农民、外地的客商纷纷到长江村取“羊经”、买山羊,刘入源养的黑山羊开始供不应求。
  我没有因为完成报道后就放弃对刘入源的关注。因为在采访过程中,刘入源得知我是人大代表,在交谈中把当时养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向我反映:养羊后续投入巨大,资金运转让他犯愁;进出羊场的道路既狭窄又泥泞,给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当时就对他说:前面那么多的困难都克服了,现在面临的难题,我一定会想方设法为你争取解决。
  为了能更好地反映情况,我着手开始仔细研读各种政策,向有关部门、人员咨询,从政策资金上为刘入源争取帮助,并开始在农业局、畜牧局、交通局、残联……相关单位、部门“跑腿”。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各部门、单位的协调下,刘入源反映的问题一一得到解决。
  现在,刘入源的养羊事业越做越大,成为博白县创业模范、十佳致富能手、玉林市脱贫攻坚十佳致富能手、自治区自强模范、全国十佳农民……我也一直和他们夫妇保持着密切联系,分享事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刘入源从来不叫我的职务,一直就叫我庞莉姐。因为他说我就像他的亲姐姐。

 

“诚信好人”的“庞代表”

 

  就在不久前,顿谷镇70多岁老人李异宏又带着自己种的红薯、芋头,赶了80多公里山路到县城找“庞代表”。
  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也是通过我的节目《扁担挑起千斤诚信》被人们所熟知。芒竹编工艺是我们博白的特色产业。李异宏原是顿谷镇一名芒编工头的帮工,家境贫寒,在工头与编织户之间做联系工作,从中赚一点点“跑腿钱”。不料,缺德的工头却一朝失信,将工钱全部卷走不知去向。李异宏原本责任不大,但老实守信的他却寝食难安。他觉得,乡亲们的生活本就不算宽裕,如今辛辛苦苦挣的手工钱一下子没了,他作为联系人心里堵得慌——用我们博白话来说就是“吃无落颈、无得着落”。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让全村人都觉得“疯了”的决定:工头欠下的债,他来还。从那一天开始,他天天上山砍柴、卖柴,这一砍就砍了20年。这20年来,他家贫如洗,却挨家挨户一笔一笔地还钱,总算快还清了。
  我是在一次下乡时无意中得知这个“李疯子的还债故事”,被深深打动了。我觉得,如果我不把这种传统美德进一步挖掘、传扬,进而能够帮助他并用这种精神感染他人,那么就是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失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每天奔波80多公里,跟着70多岁的李异宏爬山砍柴、吃干粮、挑柴到墟上卖,真实记录下他“砍柴还债”故事。说实在的,在拍摄过程中,我很多次被李异宏的生活细节打动,流下感动的泪水。因此我每一次拍摄离开后都悄悄留给他一些钱。这一期叫做《扁担挑起千斤诚信》的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个节目在广西台、中央台的优秀节目评比中也拿了大奖。我们博白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向李异宏学习,各级各部门领导相继对李异宏进行了看望和慰问。我还将李异宏事迹撰写成新闻通讯,在部分报纸、网站上发表。央视《乡约》栏目到博白搜集节目素材,李异宏的故事又上了《乡约》。我还联系各学校,通过《道德讲堂》为学生播放《扁担挑起千斤诚信》节目,进行德育教育,得到了博白县各学校的大力支持,收到良好效果。从各种媒体看到了李异宏的故事的热心人也从全国各地为李异宏汇来爱心款。在当地党委政府及社会各届人士的关心帮助下,李异宏还清了“债务”,拆除了破败的瓦房,建起了新房子。我还记得,新屋落成后,李异宏专程赶到县城找到我,他粗糙的双手就这么紧紧握着我的手,红着眼圈要求我:“一定、一定要到村里看看……”当时在场的还有很多同事,大家也一样红了眼圈。
  2013年,李异宏当选“感动中国十大好人”的“诚实守信好人”,他至今也是我们博白县家喻户晓的“道德楷模”。我还不时到村里看望他,了解他的生活情况。每次我刚到村口,李异宏总是远远地就迎了出来,高兴地、大声地叫我“庞代表”,就象是迎接自已的亲人。前些日子,我了解到他儿媳生产时遇上旧疾突发,还赶紧帮他跑了相关部门办理疾病救助手续。
  李异宏经常会说:“我不识字,但我一辈子感谢庞莉代表。”

 

“非遗”保护的“推动者”

 

  《关于进一步加大桂南采茶戏等“非遗”传承保护的建议》是我提出的一份建议。因为我在基层文化部门工作多年,对情况比较了解,针对性也比较强,引起各级各部门重视。然而,“非遗”的传承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有关部门的“重视”在现实中如何一一“落实”,还需要我们日常工作中不懈的努力。博白县采茶剧团(现在更名为博白县艺术展演中心)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目前除了“送戏下乡”和平常不多的一些商演,举步为艰。排练设施陈旧、演员收入低,传承技艺人才将出现“断层”……等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光靠“等”“靠”,短时间是无法解决的。怎么办?我做了很多思考。在平常下乡的时候,我就给自已多加了一项任务:了解各个乡镇文艺工作开展情况、了解当地对文艺工作的需求。很快我就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乡镇的学校、家长都迫切地希望孩子们能接受到更好的素质教育,但由于相关资源缺乏、工作、生活、路途远等因素,这个愿望得不到满足。我就想到,我们剧团守着那么多优秀的、专业的演员才华无法施展,能不能就在各在乡镇,依托各学校的教育需求,开设专业的艺术培训班?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就近接受到正规的培训、演员们业余时安排到各个点教学,既增加收入、又可以把咱们的采茶戏纳入课程中进行传承,岂不一举多得?经过和剧团的多次探讨和考察,我们都觉得乡镇的市场潜力巨大。于是马上决定先在离县城比较近的亚山、旺茂、东平等几个乡镇试点。结果,报名的火爆程度、受欢迎程度远远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趁热打铁,剧团分别在博白28个乡镇均开设了艺术培训班,一些大的乡镇根据需求还开设了2-3个。到目前为止,全县已经开设了50多个声乐、舞蹈等培训班,每逢节假日、寒暑假,剧团都选取各乡镇的优秀节目在县城进行大型的汇报展演,各乡镇学校、家长们赞不绝口,好评如潮。我们还要求演员们在授课之余不断提升自已,参加各类执证资格的考试,让他们都成为通过考级的“金牌教师”。收入提高了、自身的价值体现了,目前,演员们辗转于各乡镇教学乐此不疲,工作的热情和干劲空前高涨。通过培训班的开设,剧团还解决了自身的硬件设施,现在他们排练的环境已经由陈旧、落后变得焕然一新,让人刮目相看。
考虑到部分家境不宽裕的孩子及不同需求,我们文联还先后在博白县水鸣镇白面麓生态园、博白镇第五小学等地建立了“杂技培训基地”,“桂南采茶戏培训基地”,整合各艺术协会的资源免费进行教学培训,为家境贫困或喜爱杂技、采茶戏的孩子搭建平台,同时积极为基地争取资金支持。
  5年来,我提得最多的是文化方面的建议。“非遗”传承人的“断层”、县级电视台的投入、基层社区人才队伍的建设、县城特色小镇的规划、农家书屋的合理利用、农村法制观念的加强等等。5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你每提出一个议案,都不能只是等着相关部门来给我们答复、来为我们解决。而是一定要在自已的工作中、自已的生活中尽自己所能去做好铺垫和推动。只有这样,我们所提出的问题才会得到更大的改变、得到更快的落实。
  去年的一天,我们县检察院的一位检察官到办公室找我,说受广西区检察院的委托,让我给区检的微信公众平台开通2周年写几句话。担任代表以来,我一直和“两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包括多次参与他们的开放日活动、微信直播活动等,在他们的宣传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也得到了很好的反馈和采纳。因为平常我也练习书法,所以当天我就提笔写了“传递正能量”5个大字。我觉得这不仅是对检察工作的一份寄语,同时也是对自已的一种鞭策。一名在基层工作的人大代表,或许在不少人看起来“能量”是微弱的。但只要立足本职工作,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着“人大代表”的使命,倾听基层的声音、力所能及地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并且把“正能量”传播出去,就能充分体现出了这份职责的分量和意义。
 

(作者: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代表、现任博白县文联主席 庞  莉 图:谢欣哲)

 

 

初审:谢欣哲 二审:李珊 主审:黄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