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边走边看 >文章页

广西九洲江治理“洗净”广东湛江“大水缸”

http://www.gxrd.gov.cn    2017年07月14日 15:32      来源:中新网广西新闻2017年7月12日

  “感谢广西,你们的九洲江治理,帮我们把“大水缸”洗得干干净净!”今年3月,广西玉林市人大代表团访问邻居——广东省湛江市。谈到水污染治理,湛江市人大相关负责人有感而发。

  这里提及的“大水缸”,是指湛江市的水源地、广东省第二大淡水湖——鹤地水库。九洲江横贯粤桂两省的湛江、玉林两市。该水库正好位于九洲江的中游,其中的一个港湾直抵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文地镇附近。

  在近日举行的2017年广西环保世纪行采访活动中,曾经泛舟鹤地水库的玉林市人大城建环资委主任覃其勇,对媒体介绍,该水库水面浩渺,水质清冽,碧蓝如洗,据说已达到三类水质,目前已成为当地乃至广东省的一个著名旅游胜地。

  玉林市委常委、副市长何文格,在向广西人大常委会乡村清洁条例执法检查组汇报时称,该市以“打造跨省区小河流域治理的典范、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生态文明的典范”,推进九洲江综合整治。经过整治,九洲江水质持续改善,由整治前的的整体五类水提升到目前的整体三类水。

  在玉林市博白县文地镇,有一条九洲江的支流圭地河。博白县环保局长叶艺介绍,圭地河只有19公里长,两岸却是该县养猪量最大的地区:曾经建有1800多家猪场,上规模的有400多家,养猪量一度达到31万多头,部分猪场直排严重污染水环境,断面监测水质为劣五类。

  一谈到圭地河以前的环境,在河边居住了20多年的玉林市博白县文地镇文地村村民黄祖纯连连摆手:“太臭了,窗户都不能开!”。他说,2013年前,河里面到处都是死猪、死鸡、死鸭,垃圾一包包的,那时候哪敢站着这里(河边),熏死人啦。

  据了解,博白县着力抓好猪场清拆工作,共清除圭地河200米范围内存栏11头以上猪场179家,拆除诸舍面积近10万平方米,处理生猪近3万头,发放补偿资金2700多万元。

  同时,着力抓好养殖治污技术运用:投资1000多万元开展“高架网床”升级改造猪场项目15家,改造诸舍面积约1万平方米;投资3500万元建成文地镇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营;投入6000多万元,引进有资质企业进行第三方治理,建设13个处理点、8个应急处理点,10月份将全部建成运营。

  博白县环保局长叶艺说,经过综合治理,圭地河氨氮、总磷等指标比治理前下降很多,水质由原来的劣五类上升至接近四类,考核断面水质已经达到四类。

  而与博白县同处九洲江流域上游的陆川县,在大力抓好猪场清拆工作的同时,还投资15亿元,启动建设“陆川县陆川猪生态循环产业园”,主要建设生态养殖区、陆川猪特色小镇、冷链物流园区等,,将产业园打造成为一个以生态养殖、生态种植、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发展四大特色产业为支柱、全区乃至全国先进的在围墙内由源头到终端全产业链生态循环产业基地,实现产业发展、扶贫攻坚、绿色环保融合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你、生态效益共同增效。这样,既发展产业,又给环保不达标的中小养殖户出路。

  据玉林市财政部门提供的材料,2016-2017年,该市市直财政安排了九洲江环境整治综合经费3000万元,专项用于九洲江流域生态环境整治工作。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玉林市委书记莫恭明表示,2014年起,粤桂两省区开始九洲江流域的治理。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猪的养殖:九洲江流域70%的污染来源于猪的粪便。只有处理好猪的粪便,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九洲江流域的环境污染。

  刚开始,主要是拆——拆江边的猪场。但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老百姓的生计要维持,传统产业也要发展壮大。后来,当地老百姓摸索出益生菌+高架网床的养猪模式,环保龙头企业则探索出集中养殖、集中处理、种养一体化的博世科模式。同时,老百姓也想出了很多好的办法,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走出了一条既发展壮大传统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又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新路子。

 

(罗先彬/文)

 

 

 

 

初审:涂畅 二审:李珊 主审:关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