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他山之石 >文章页

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为校外培训“降温”支招

民促法配套立法进程须提速

http://www.gxrd.gov.cn    2019年08月13日 09:36      来源:《法制日报》2019年8月13日

  眼瞅着2019年暑期还剩下半个多月,对于很多家有中小学生的家庭来说,这个假期比上学还累。炎炎烈日下,许多家长和孩子奔走在各类课外班之间。报班,似乎已成为孩子们的暑期“标配”。
  尽管在暑假来临之前,教育部办公厅曾专门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中小学生暑假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作出具体部署,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家长不盲目给孩子报校外培训班,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个暑假各种校外培训机构仍然大行其道。
  去年火爆网络的《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热帖,今年转而被《听说,3万都撑不起的暑假,现在涨到8万了》热帖所代替。
  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一直都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一方面,校外培训机构对于满足中小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培育发展兴趣特长、提升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造成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破坏了良好的教育生态,社会反映强烈。
  对此,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加快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立法进程,在法律层面明确监管责任,实现校外培训机构在法治轨道上的健康发展,真正减轻家长和孩子的负担。


重拳治理校外培训取得阶段性效果

 

  中小学校外培训的监管问题,目前已成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2018年,教育部推行了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办法,对校外培训机构发出了号称“史上最严”的减负令,进行了全面整治。
  201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11月,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三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要求相关部门对非法社会培训机构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各类校外培训平稳健康、安全有序发展。2018年,教育部调研了全国40.1万家校外培训机构,其中违规的有27.3万家,截至今年3月初,已整顿约20万家。
  此外,为巩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成果,今年5月下旬,教育部印发相关通知,要求各地逐级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对行政区域内校外培训机构再次进行全面摸排,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月下旬,教育部派出调研组赴多地,重点调研各省份专项治理总体效果、培训机构规范经营、长效机制建立和全国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使用情况。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中小学生暑假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加强校外培训监管,对校外培训机构假期开展的中小学生学科类培训班严格进行审核备案。一经发现有超标超前培训内容的,要求培训机构立即整改,整改不到位的直接取消培训班次,拒不整改的依法依规进行处罚,直至吊销办学许可。


机构忽悠家长焦虑致减负效果不佳

 

  然而,对于家长来说,组合拳整治校外培训班后带来的直观感受并没有那么“美好”。甚至有的家长直言,还不如不整治。
  “我们一共3个课外班,去年以来有两个换了教室,确实是窗明几净,消防安全方面也提升很多,但课外班的价格也都涨了,老师没换,教材也没换,说白了,这些好环境最后其实都是家长花钱买来的。”浙江宁波王女士坦言。
  即便如此,家长们报班的脚步却并未停歇。记者调查发现,北京多个培训机构的学科类暑期培训班早在5月份就已启动报名,有的甚至还要靠“抢”才报得上。而目前刚刚步入暑期最后阶段,秋季班的报名也早已开始。
  越整治,越焦虑。校外培训机构让家长又爱又恨。家长们不想报班又不得不报,其中,校外培训机构大肆贩卖焦虑是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本月初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北京市教委副巡视员冯洪荣对暑期培训热曾专门作出回应。冯洪荣指出,有些机构散布“不学奥数不行、要提前学提前巩固”等观点,把家长的焦虑搞得越来越严重。对于培训机构,要回到本分上来,不要贩卖焦虑、故意去制造焦虑。“故意兜售这些东西,严重违背培训机构作为学校教育有益补充的要求。”冯洪荣说。
  而除了机构的“刻意为之”,一些家长对校外培训班缺乏正确认识也是当前校外培训热度不减的原因。有的家长报班的理由就是,“看别人都报了,那自己也得赶紧报”,至于机构的具体情况、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孩子都不考虑,有的家长是出于“花钱买心安”的心态,以为把孩子完全交给课外班就可以放手不管,还有的家长则是出于升学竞争的压力向孩子强行加压,跨级报班学习。


加快立法明确校外培训监管范围

 

  应当看到,目前,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依然任务艰巨,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整改不够积极,一些校外培训行为转为“地下”或化整为零,一些地方对在职教师私自补课行为查处不力,一些学生退出校外培训后,课后服务却跟不上。
  对于这些执行层面出现的问题,完善立法、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的呼声渐高,正在修订中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受到各方关注。
  条例送审稿曾于去年8月对外公布,在此前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又新增了一些内容,其中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分拆成了第十五条、第十六条两个条文,内容更加细致。首先,将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界定为“培训教育机构”;其次,将面向幼儿园、中小学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与学校文化教育课程相关或者与升学、考试相关的补习辅导的校外培训教育机构纳入许可范围,对于实施艺术、体育等有助于素质提升、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培训教育机构和面向成人开展培训的机构,可以不经许可,直接申请法人登记;最后,对在线实施学历教育、培训教育和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教育服务等三种形态分别作了规定。
  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加快这一条例修订的立法进程,及早正式出台,加大执行力度,如此才能真正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强化监管效果。


人大代表支招让校外培训班降温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历来是人大代表关注的重点。2018年,“专项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被确定为全国人大重点督办建议。而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有许多全国人大代表仍瞄准校外培训班治理这一社会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
  对于下一步校外培训班的治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接受采访时呼吁,切实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的同时,政府、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真正实现为孩子们“减负”。
  “目前校外培训班带来的最大弊端就是破坏了教育生态。只有实现教育的公正公平,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真正实现校外培训班的降温。”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王家娟从教近30年,据她观察,很多在外面报班的孩子课堂上听课质量都不是很好。她认为,治理校外培训班,在加大监管满足人民群众对校外培训客观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家长正确看待校外培训班的作用,摒弃“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
  “作为家长,要有责任感,不能觉得花了钱把孩子送到课外班就是尽职了。最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完全依靠课外班来提升。与此同时,全社会也要通过媒体等舆论手段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示范正确教育方法,破解家长的焦虑感。”王家娟说。
  “必须从国家层面出台政策规定,做好顶层设计,彻底全面清理、整顿违规的、增加负担的、扰乱培训市场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建议,尽快制定课外教育辅导机构管理办法或课外教育辅导机构管理条例,明确办学条件,认定从业资格,规范培训行为,加强日常管理,净化教育生态。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认为,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不科学是造成目前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诸多原因之一。因此,关键还是规范教育质量评价行为,严禁将高、中考指标引入教育评价,改变升学方式,缓解应试教育现状,探索建立以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身心健康、快乐学习作为教育评价标准,规范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行为,引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注重个性化评价、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等。

 

   (朱宁宁/文)

 

 

初审:陈玲玲 二审:谢欣哲 主审:覃宇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