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播撒在红土地上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定点帮扶德保县纪实
http://www.gxrd.gov.cn 2020年09月02日 09:18 来源:《广西日报》 2020年9月2日
“通过啦!定坡村顺利通过国务院脱贫攻坚普查组考核验收啦!”今年8月上旬,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驻定坡村第一书记苏志付接到喜讯,欣慰地笑了。
百色市德保县东凌镇定坡村曾是极度贫困村,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定点帮扶的德保县5个贫困村中最后一个“硬骨头”。之前,他们对口帮扶的敬德镇驮信村、东凌镇中那村、敬德镇巴宁村、东凌镇多柏村等4个村已先后脱贫摘帽。
2016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定点帮扶德保县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认真履行定点帮扶工作责任,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去年,自治区人大机关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率先垂范 “一帮一联”
“种桑养蚕、鹌鹑养殖产业发展得怎么样?村里复工复产如何?”今年3月上旬,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来到定坡村,与驻德保县扶贫工作队、德保县、东凌镇和定坡村有关同志座谈,了解贯彻落实全区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大会精神情况,研究定坡村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
2016年以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把脱贫攻坚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责任,坚持党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带头深入贫困村调研,了解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及应对疫情、复工复产等情况,统筹协调贫困村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当好定点扶贫工作的坚强后盾。对工作难度大的村挂牌督战,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
为了加强定点帮扶贫困村党建工作,提升村委班子能力,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开展精准扶贫“一帮一联”活动,促进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先后10次集中组织人大机关干部700多人次深入对口帮扶的德保县5个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调研。
每次调研都由办公厅领导带队,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饮水安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与贫困户共商脱贫思路,指导贫困户利用各类扶贫政策发展生产,持续稳定增收。
各党支部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加快推进对口帮扶贫困村的产业扶贫工作,因村施策,突出重点,发展土山猪、鹌鹑、蛋鸭、阉鸡、土鸡、清水鸭、桑蚕、山楂等产业项目,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基础。
产业扶持 消费扶贫
5月下旬,定坡村的蛋鸭养殖基地建设产出了第一批鸭蛋,7月平均每天产蛋7000多枚。养鸭基地负责人、“鸭司令”覃文选笑得合不拢嘴。
定坡村位于德保县东凌镇西北部,属大石山区,全村辖34个自然屯、35个村民小组,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58户1799人,为极度贫困村。
去年下半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协调落实专项扶贫资金100万元,用于定坡村建设蛋鸭养殖基地,当年年底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基地采取“村民合作社+贫困户+致富能人+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本地致富能人牵头养殖,打造村集体经济特色产业。
除了定坡村,德保的其他4个贫困村的产业发展,都得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持。办公厅发挥后援单位作用,通过财政厅转移拨付形式,先后下拨给5个贫困村产业扶贫专项经费600多万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去年10月17日,德保县30多个脱贫攻坚特色农产品走进广西人民会堂,现场宣传推介。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领导来了,办公厅领导来了,爱心企业家、人大机关干部职工也来了……当天,常委会机关工会和爱心企业现场订购德保农产品价值4万多元;办公厅还发动爱心企业捐款捐物,爱心企业向德保100名贫困学生各捐赠2000元共20万元的金秋助学金,16家企业给定坡村爱心超市捐赠价值8万多元的爱心物品。
这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德保县人大常委会、德保县政府共同为“广西2019年扶贫日”举办的消费扶贫活动。2016年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每年都开展这样的活动。四年来,常委会机关工会、干部职工和爱心企业共拉动消费德保县扶贫产品80多万元。
为定点帮扶好德保县5个贫困村,办公厅根据各村实际,深入研究脱贫攻坚良策,加大科技帮扶力度,重点抓好村干、致富带头人的技能培训,激发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发挥人大联系广泛优势,协调有关部门为定点帮扶的贫困村办实事好事,加大项目、资金和人才、科技等投入。
干事创业 深情满怀
笔直的水泥路、一望无际的桑田、整洁干净的球场和戏台,太阳能路灯沿路伫立……如今的驮信村换了新颜。
这个距德保县城51公里的小山村,两年前却是另外一番模样:山多地少,289户1019人分散居住在12个自然屯,包含建档立卡贫困户82户294人。大多村民只能靠种植玉米等经济作物和养殖家禽增加收入,产业单薄。
2018年3月,自治区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二级主任科员李梅来到驮信村,成了驻村第一书记。
如今,这位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已在驮信村待了两年多。
两年多来,通过多元化发展种桑养蚕、清水鸭养殖、鹌鹑养殖、光伏发电等项目,驮信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贫困户增收了,李梅笑了。
在扩宽产业的同时,李梅还带着村“两委”争取到古赖屯至陇坛屯、驮角屯至布榕屯的道路硬化项目。2019年底,随着陇权屯入屯道路硬化完毕,驮信村全部实现屯屯通硬化路、屯屯有安全饮水。
去年12月,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一批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表现特别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李梅榜上有名。
2016年以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先后选派两批共16名思想素质好、工作作风实、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到德保县担任扶贫工作队长、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
作为首批人员,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人事处副主任科员梁尤森来到驮信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带领村民完成水利、道路、危改、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项目57个,脱贫45户。2017年,他荣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驻多柏村第一书记谢瑞丰,结合村情,带动村民发展鹌鹑养殖、林下养鸡,以村里致富带头人引领,走多元化产业发展之路,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驻定坡村第一书记苏志付通过引进蛋鸭养殖项目,开设养鸭基地,让海鸭飞进德保山村,村集体经济喜提“金蛋蛋”。养鸭基地收益覆盖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58户1799人。
今年3月,第二批扶贫工作队员工作满两年,原计划面临轮换。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指示要求,这批7位同志将继续留任到明年3月。除1名工作队员因工作原因调整外,其余6名同志愉快服从组织安排,继续留下来开展扶贫工作。
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派驻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满怀深情,以担当实干的精神,以不懈的冲劲和韧劲,积极履行好脱贫攻坚职责,交上了一份助力脱贫攻坚的满意答卷。
(记者/蒋 秋)
初审:陈玲玲 二审:黄紫红 主审:覃宇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