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体采访
http://www.gxrd.gov.cn 2023年01月14日 09:20 来源:广西人大网
1月14日8时30分,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广西人民会堂举行。杨克勤、周翠兰、蓝彩青3位人大代表先后走上通道,围绕疫情三年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情况和保障新冠救治各项措施、基层党员干部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民办实事、广西非遗技艺传承情况及将来履职设想等热点问题接受媒体采访。
人大代表:
杨克勤 贵港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周翠兰 百色市田阳区田州镇河东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蓝彩青 广西织锦与刺绣技艺传承人
谈颖:
各大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主持人谈颖。今天是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的第三天,现在我们进行的是第二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大会邀请了三位来自基层的代表走上“代表通道”,聚焦重点民生领域方面的情况,回答媒体的提问。
现在有请三位代表。三位代表分别是:百色市田阳区田州镇河东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周翠兰,贵港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克勤,广西织锦与刺绣技艺传承人蓝彩青。
现在请媒体朋友们开始提问。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作为医疗系统的人大代表,请您谈谈疫情三年的体会和感受,三年里你们经历了什么?又是如何应对的?
杨克勤: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大家上午好,我是贵港市人民医院的党委书记、院长杨克勤。前天,蓝天立主席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过去五年,特别是疫情以来的三年,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困难挑战接踵而至,而我们一路攻坚克难,勇毅前行,成绩来之极为不易。作为人大代表,我感同身受。我是2019年开始担任贵港市人民医院院长的,没做几个月,疫情就来了。过去的三年里,我和我的同事们工作确实很辛苦,在抗疫一线经常加班加点,舍小家顾大家,切实为守护老百姓的健康做了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具体到我所在的医院,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带好了队伍。讲政治,顾大局,坚持党建引领,确保了我们的队伍在关键时候能站得出来,顶得上去。第二件事是过去三年时间里,我们很好地提升了医院的硬实力,通俗来说就是病人来了,我们有地方给他们看病了,我们有地方给他们住院了。过去的三年,在贵港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医院的医疗业务用房面积增加了4.7万平米,包括发热门诊、核酸实验室、重症救治病房等等。第三件事是我们制定了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这套体系鼓励和引导各临床学科想方设法提高疑难危重症的救治能力。通俗来说就是病人住院进来了,我们得有能力和水平去帮助病人解决实际问题。过去的三年,我们开展和引进了100项多新技术,开展了300多台机器人手术,开展了200多例体外膜肺氧合技术,脱机率达到50%以上,挽救了很多危重病人的生命。
总的来说,过去三年我们有辛酸,有泪水,但更有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当前,仍然有很多病人需要我们去救治,做为一名人大代表,作为一名医生,回去以后我会和我的同事们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为守护老百姓的健康作出我们医务人员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谈颖:
谢谢杨克勤代表,现在请记者继续提问。
南国早报记者: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也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请周翠兰代表谈谈,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小社区”担负的“大使命”做好。
周翠兰: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百色市田阳区田州镇河东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周翠兰,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我的职责所在。
河东社区辖区单位类别多,居民居住条件差异大,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494户2722人,也有厂矿棚户区,人口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总人口一万五千多人,流动人口占一半,老年人、残疾人、生活困难群众比较多。
自从我任职以来,为强化社区治理,我们社区党委推行“两委”成员包片联系、“党员责任田”以及“代表议政日”等机制,依托党员骨干、人大代表成立片区服务队,建立网格微信群,精准掌握网格区域的社情民意,形成了社区治理新格局。特别是,我们围绕乡村振兴,主动服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统筹推进产业就业、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帮助脱贫户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城乡医疗养老保养代缴、劳务稳岗补贴、产业奖补、低保等惠民政策,确保人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作为社区“当家人”,今后,我将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壮大集体经济,重点争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打造“党群服务+社会养老服务”,引进专业养老机构,为社区群众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最后,衷心感谢大家关注我们的社区建设,同时,希望社会各界给予河东社区更多关心、支持。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谈颖:
谢谢周翠兰代表,现在请记者继续提问。
中新社记者:蓝彩青代表,您好!您穿的衣服非常精致,十分漂亮。作为一名非遗项目传承人,请问身上穿的服饰是您自己制作的吗?是怎样成为传承人的?请给我们介绍一下,未来有什么样的履职设想呢?
蓝彩青: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大家好!我叫蓝彩青,是来自河池代表团的一名基层代表,也是一名非遗项目传承人,此时此刻我既激动又倍感责任重大。
我是地地道道的山区瑶家妹子,从小就跟着妈妈、外婆学习瑶族服饰制作技艺,对这项技艺十分喜爱,有着很深的感情,我身上穿的就是我自己制作的。
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真正的投入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成为一名文化志愿者,参与组织非遗进校园活动,在讲台上传授传播非遗知识。
2019年,大化县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数量庞大,我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的妇女人群特点,在安置区创建了广西五彩瑶艺妈妈工坊项目,项目通过给妇女提供公益性的刺绣、缝纫等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可参与到民族文化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有效增收,让妇女们能在家门口就业或者居家就业。
2022年12月12日,我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闻,我十分的激动。前天,在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中听取《政府工作报告》,我深受鼓舞,报告中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作为一名基层代表,在未来的履职中我想从这三点去努力:
一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关心民生,倾听民意,做好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桥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二是针对非遗项目产业开展实地调研,争取提出高质量的建议,进一步做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三是进一步提高带动就业能力,推动非遗项目产业更好地惠及群众。加强非遗产品研发设计、展销等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最后,非常感谢各级党委、政府和媒体朋友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大力支持!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也恳请各位媒体记者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关注多宣传,谢谢!
谈颖:
谢谢三位代表。媒体朋友们,自治区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到此就结束了。谢谢各位媒体朋友!
(黄紫红 陈玲玲/图)
初审:黄紫红 二审:赵思华 主审:覃宇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