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代表声音 >文章页

建言回音丨为“蓝色引擎”注入动能

http://www.gxrd.gov.cn    2025年01月10日 16:27      来源:广西人大网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强调,“向海图强、开放发展”。产业是向海经济的核心内容,如何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临海优势,事关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北海市海城区大力发展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浮缆绳珍珠吊养、桁架式综合养殖等设施渔业,推动传统海水养殖转型升级,2023年上半年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9.91%。目前,在海城区冠头岭西南海域,从事深水网箱养殖的民营企业16家,养殖用海达1.23万亩,已投产养殖企业4家,年产金鲳鱼约1.5万吨,年产值约4亿元,该海域已成为北海市最大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之一。

 

铁山港区深水抗风浪养殖示范区网箱养鱼

 

  尽管前景十分广阔,产业发展仍存在问题亟待解决。自治区人大代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徐兴永通过调研走访,发现存在养殖辅助船办证难、配套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其中,养殖辅助船办证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徐兴永代表说,按照渔船相关管理规定,日常养殖生产所需的大中型养殖船无法纳入国家“双控”渔船管理,也无法纳入乡镇管理。目前,北海当地默认养殖辅助船归类为捕捞船只,由于跨区域通行的合法证件难以办理,此类船只只限当地使用,不利于养殖企业向北部湾其他地市拓展业务、扩大生产。

  配套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据相关养殖企业反映,由于没有养殖专用码头,网衣清洗维修、养殖物资运送、养殖产品收获销售等均需租用私人码头,每年需花费20万至50万元码头使用费,在生产旺季还需排队等待。

  为了突破海洋养殖业发展瓶颈,在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徐兴永代表提出了《关于优化海洋养殖业发展环境的建议》。该建议一经交办便得到了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积极回应。

  针对“在自治区层面出台养殖辅助船的发证机制”的建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表示,已会同自治区国防动员办公室制定广西海洋涉渔“三无”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方案针对未履行正当手续建造或购置导致无法全部纳入全国海洋渔船动态管理系统的“三无”养殖船舶管理进行分类:对于主要在沿岸养殖区活动的小型养殖船舶,基于生产生活所需要求,经实船核验满足安全技术最低配置标准的,将其纳入乡镇管理。

  关于徐兴永代表建议“在距离海洋养殖区域最近的自治区渔业基地码头划定固定岸线,免费为海水养殖企业的养殖船只停靠和提供生产服务”,据了解,自治区渔业基地拥有渔业码头约1100米,东西防波堤总长1960米,港池航道约75万平方米,可容纳大小渔船1100多艘,年卸港量在10万吨左右。主体功能区规划共有渔获装卸区3处,其中1处卸货区优先给养殖企业提供泊卸作业服务。在此基础上,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推进现代渔业发展,持续推进渔港公益性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进一步加强港区渔船管理和渔获物管理,提升渔港综合服务能力。

  关于建议“出台广西海洋渔业种苗产业发展的政策,引进种苗孵化技术,推动渔业种业链本土化发展”,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将持续推动水产种业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示范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国家级、自治区级水产原良种场创建和升级改造,加强水产新品种选育,鼓励企业及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品种育种攻关,推进水产苗种制(繁)育体系提档升级。

  在代表建议的有力推动下,在政府有关部门的严格落实下,海洋养殖业的“蓝色引擎”动力澎湃,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航路上风帆正劲。

 

(文/巫文冰 雷超铭/图)

 

 

初审:王少梅 二审:巫文冰 主审:杨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