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人大:创新引领发展 法治护航振兴
http://www.gxrd.gov.cn 2025年03月03日 11:10 来源:田东人大
2024年以来,田东县人大常委会紧扣县委“七大振兴”战略和“五园一县一区一基地”建设目标,以乡镇人大工作拉练活动为重要抓手,创新推行“四单”工作法,深化“双站融合”“双议转化”机制,推动基层治理、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落地见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新动能、强化法治保障。
人大代表联农带农-林逢东养芒果核心示范区
拉练赋能 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乡镇人大工作拉练活动以季度为周期,围绕“生态保护、产业振兴、民生改善、创新突破”四大主题,比学赶超激发基层活力,形成12项可复制推广的“田东经验”。
田东县人大常委会以乡镇人大工作拉练活动为抓手,激活基层人大工作“一池春水”
推广“代表联络站+诉讼服务站”联动监督机制,将法律服务嵌入基层治理。朔良镇通过“双站融合”,成功化解因产业路建设引发的林地纠纷,调解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15天。
构建“一网三联五个一”监督闭环(即网格化管理,三级代表联动,问题收集、交办、督办、反馈、评价一体化),推动民生问题办结率突破95%。义圩镇人大组织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进驻网格,通过“让、拆、建、修、种”五步工作法,打造“千万工程”山区样板,获评自治区“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全年累计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道路修缮等诉求823件,满意度达96.5%。
义圩镇朔晚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代表投身“千万工程”,打造美丽宜居山区样板
祥周镇建立“人大代表+产业示范点”模式,组织人大代表结对帮扶种植户,推广标准化技术,带动亩产提高20%;江城镇大诺村创新“五治融合”治理体系,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目前,全县形成创新案例13个,其中3项经验被纳入市级推广目录。
“四单”解忧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将法官、检察官、调解员等法律专业人员编入66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创新“群众点单、代表派单、专员接单、人大督单”闭环机制,全年受理诉求1126件,办结率达98.7%。
法官深入林区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政策宣讲
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线上依托微信公众号和进站服务群,接收群众诉求;线下设立民情收集岗,由人大代表轮值登记。作登乡新安片区通过“点单”反映人居环境问题,推动陇晚片、陇那村2个人居环境项目纳入2024年乡级民生实事。江城镇大诺村以“点单”为抓手,完善“五治融合”机制,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代表根据诉求性质分级派单。简易问题由人大代表联络站调解员现场处理,复杂纠纷派至“两官两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员、司法助理员、律师)联合调处。印茶镇龙马片区通过派单机制,顺利化解高速公路征地引发的土地权属纠纷,保障项目按期开工;思林镇选赞片区针对养蛙场污水直排问题,派单至环保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修复了受污染水域。
田东县人大常委会建立“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机制,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回访跟踪问效。那拔镇人大对已办结的69件诉求开展“回头看”,发现3个问题反弹,立即开展二次督办,确保整改到位。
“双站”融合 筑牢生态保护法治屏障
深化“代表联络站+诉讼服务站”融合机制,全县66个站点实现法律服务全覆盖,纠纷化解率从50%提升至80%,群众满意度达93%。
推行“1名法官+2名调解员”包片服务,每季度定期驻站2天。平马镇百林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法官雷月影以案释法,指导村民签订规范土地流转合同26份,避免纠纷隐患;江城镇大诺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古榕夜话”12期,培训群众2000余人次,基层依法自治能力显著提升。
推广朔良镇“123”水源保护模式(即“一表一机构、两图两书、三公示三优先”),全县划定500人以下水源保护区19个,惠及6000余名群众。相关经验获百色市人大领导点赞,被广西人大网登载报道。
“双议”转化 跑出建议办理“加速度”
建立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双向交办、闭环管理”机制,精准治理右江水域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针对右江河田东段水葫芦泛滥、私搭乱建岸线钓鱼台等问题,实施“一源一策”机制,清除水葫芦3000㎡,清理岸线垃圾8吨,拆除钓鱼台95个,拆除养殖围栏10处,拆除违规网箱14户,并完成排污整治5个。
产业振兴 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推行“代表+产业基地+联农带农”模式,全县芒果种植面积达31.6万亩,产量32万吨,年产值突破16亿元。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田东芒果试验站站长陆弟敏推动国家芒果种质资源圃落地田东,引进476个新品种,辐射带动3万余人就业;自治区人大代表、林逢镇东养村支书陆秀缎成立合作社,发展芒果深加工,农户年均收入超5万元。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田东芒果试验站站长陆弟敏向果农传授芒果护理技术
(吕永强/图文)
初审:巫文冰 二审:谢欣哲 主审:覃宇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