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来宾 >文章页

象州县运江镇:代表建议“落地有声” 300亩良田“解渴”焕生机

http://www.gxrd.gov.cn    2025年04月15日 09:56      来源:象州人大微信公众号

  “往年这时候,田里干得裂开了口子,抽水机昼夜转。现在好了,水渠修到家门口,我们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站在新修的引水渠旁,象州县运江镇石鼓村委古音屯村民韦大哥的感慨道出了全村人的心声。

  连日来,石鼓村委古音屯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施工热火朝天,工人们正争分夺秒进行引水渠的修建工作。这个项目,承载着周边300余亩农田的灌溉希望,也是运江镇人大主席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民生实事落地的生动实践。

  水渠是当地农田灌溉的“命脉”,但因泥沙淤积严重,旱季抽水不足、雨季渗透流失,无法保障农田用水,导致农田亩产下降近两成。镇人大代表韦文才、覃登卫在走访中了解到群众对水塘整治的迫切需求,深知水利设施对村民收成的重要性,解决这一难题迫在眉睫。他们通过来宾人大“代表在线”APP整理提出“修建那卜水塘至那达水塘水利项目的建议”,为项目的推动发出了第一声有力的“呐喊”。

 

人大代表现场查看项目建设情况

 

  运江镇人大收到代表建议后迅速行动,组织10余名镇人大代表,联合村“两委”、村民小组长,深入实地踏勘10余次。代表们穿梭在田埂和泥泞沟渠之间,召开了多场“田间议事会”,就水渠的修建等问题展开讨论,收集到意见建议10余条。此外,联合县人大代表韦卓余在今年2月象州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持续发声。在人大代表的助力下,该建议得到县级有关部门和镇政府的高度重视,项目成功纳入2025年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获得项目资金75万元,为项目的顺利启动提供了关键保障。

  项目将新建1.5公里引水渠,配套5座机耕桥,能推动提升灌溉效率40%,满足周边农田用水需求,覆盖农田从300亩扩展至500亩,将于近期完工。村民韦大哥算了一笔账:“以前水稻亩产不到800斤,水渠修好后能稳定到1200斤,光我家5亩地一年就能多收2000多块钱!早晚稻收割后,冬天还可以种植各种蔬菜,又增添一笔经济收入。”

 

人大代表到项目现场对项目结审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看着水利设施一天天变化,以后不用为水发愁了。”村民黄大姐笑着说。县人大代表、石鼓村委副主任韦卓余感慨:“从‘问题清单’到‘幸福账单’,项目体现了人大监督力度,凝聚了民心。”

  以水为媒,以民为本。运江镇人大主席团通过“听民声、聚民智、督实事”,将农田水利“堵点”变为乡村振兴“亮点”。未来,镇人大将持续聚焦民生,以监督实效书写履职答卷,推动更多民生项目落地,助力乡村振兴。

 

(陶春梅 罗秋玲/图文)

 

 

初审:谢欣哲 二审:王少梅 主审: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