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龙圩区:守正创新绽华彩 民主实践著新篇
http://www.gxrd.gov.cn 2025年07月17日 16:42 来源:梧州市龙圩区人大
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中,梧州市龙圩区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从文化根脉中汲取民主智慧,在区域协同中拓宽实践路径,用创新举措激活基层民主活力,以“三个一流”的奋斗姿态,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地方发展与民主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交出一份兼具深度与温度、彰显特色与成效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龙圩实践答卷。
强化示范引领,打造“龙圩样板”
民主实践的生命力,在于与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龙圩区锚定“建设好、运用好、研究好、开拓好全过程人民民主龙圩实践”的目标,以“1+7+N”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示范带为载体,将千年文化底蕴转化为民主实践的源头活水,创造了令人振奋的“龙圩速度”与“龙圩特色”。
以实干作风铸就“龙圩速度”。2025年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示点落户龙圩区富回村,龙圩区迅速行动,以“诗画烟火气富回村晚集”为主题组织演出,并决定同步打造“1+7+N”实践示范带的核心节点之一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富回实践站,从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到文化元素提炼、功能区域划分,工作团队秉持“定了就干、干就干成”的龙圩作风,仅用26天就完成建设任务。以“五一”期间全国夏季“村晚”展示为契机,富回实践站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向25万人次游客展示民主内涵,让“龙圩速度”诠释“人民至上”的履职初心。6月11日,由梧州市选举产生的自治区人大代表唐轶昂、莫小锋、苏海棠等一行,赴龙圩区开展2025年年中专题调研,调研组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富回实践站深挖中华优秀传统,将范仲淹“先忧后乐”家国情怀与“勤勉、孝悌、仁善”的家风家训融入乡村治理和文明建设,更好地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以文化振兴赋能乡村发展的特色路径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以文化赋能诠释民主内涵。富回实践站将体现家国情怀与民本思想的经典名句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内容有机结合,生动诠释民主理念的历史传承与时代价值。相传,范仲淹后世迁居于富回,龙圩区深挖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文化IP,将范仲淹民本情怀、务实作风、开放意识与当代龙圩区“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村民议事会”等民主实践相结合,让群众在触摸历史、感受名人事迹、学习诗词名句文化中理解民主内涵。龙圩区人大代表、富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小文以身作则,带领广大村民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让田让地、投工投劳”,以实际行动践行“富回村村规民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富回村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
以示范效应打造模范标杆。龙圩区以“1+7+N”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示范带为引领,串点成线,连续打造3个民主实践站、4个人大代表履职中心、22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目前,各民主实践站、代表履职中心、代表联络站通过“居民议事会”“村民夜话会”等形式征求解决了小区加装电梯、乡村修路建桥等民生实事167件。3月27日,《中国人大》杂志社调研组充分肯定龙圩区实践站建设运营工作“走在前、做表率”,有效推动履职平台从“建起来”“用起来”向“活起来”转变,促进人大代表“干起来”的经验,并多次宣传推广其作用、价值。
传承民主薪火,擦亮“龙圩名片”
龙圩区作为李济深、李沛瑶的家乡,承载着深厚的民主革命传统。近年来,龙圩区以“提炼好、编辑好、传播好、传承好李济深李沛瑶的民主思想”为抓手,让民主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以标杆定位引领实践创新。龙圩区人大常委会确立“三个一流”工作目标,创新推出“人大讲堂”品牌活动,通过结合李济深“团结爱国、民主进步”的思想精髓,为人大代表和群众开展理论辅导与实践培训,引导大家深入理解民主思想内涵,提升民主实践能力。2024年8月,时任梧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中贤在听取龙圩区工作汇报后,给予了这样的评价:“龙圩区人大主动开展龙圩实践,工作有谋划、有措施、有成效,用一年多的时间真正做到市人大要求的‘三个一流’,干部队伍奋勇争先、积极作为,干事创业成效斐然。”这既是肯定,更是鞭策,激励着龙圩区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持续发展。
以多元载体传播民主思想。龙圩区精心策划制作了一系列主题宣传册,既有讲述地方特色的《讲好六堡茶的故事》,通过六堡茶产业发展中的民主决策案例,展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生动民主实践;也有梳理龙圩名人历史脉络的《李济深生平大事记》,以时间轴形式呈现李济深从梧州走出、为民主事业奋斗的一生。龙圩区人大常委会撰写的《梧州市龙圩区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教育实践示范带的探索与思考》在2024年第7期《广西人大》“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专版刊发,对全过程人民民主龙圩实践工作起到重要指导作用。更值得关注的是,龙圩区正在编纂的“李济深系列宣传手册”,分为《李济深在梧州》《李济深在广西》《李济深在广东》《李济深在北京》《李济深在香港》《李济深后人记》6个系列,通过实地走访、史料考证、后人访谈等方式,全面挖掘李济深在不同地域的民主实践故事,力求将其民主思想和实践全方位呈现给大众。
拓宽协同之路,构建跨区域合作格局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需要在交流互鉴中拓宽视野、凝聚合力。近年来,龙圩区打破地域界限,“走出去”,“请进来”,积极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人大区域合作网络,为民主实践注入新的活力。
以跨省联动拓宽合作维度。2023年,龙圩区与江苏、广东、福建等省份的五个县(市、区)签订人大区域合作协议,开启“跨千里携手、为民主赋能”的新篇章。截至目前,龙圩区与兄弟县(市、区)已开展4次互访活动,在区域合作、人大工作、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龙圩区充分学习借鉴兄弟县(市、区)“数字人大”建设、“人大监督闭环管理”等经验,同时也将自身“文化赋能民主实践”的特色举措分享给兄弟县(市、区),实现优势互补,达到“1+1>2”的效果。
以周边协同夯实合作根基。龙圩区与广东省封开县、郁南县签订从县(区)到镇层面的合作协议,构建起“跨市联动、镇镇结对”的紧密合作关系。龙圩区还计划与合作地区共同建立“人大代表联合履职平台”,让代表跨区域开展调研、监督,在更大范围凝聚民智、汇聚民力,进一步推动区域间人大工作协同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民主支撑。
从示范带里的文化浸润到“人大讲堂”上的思想碰撞,从跨省合作中的经验互鉴到产业发展中的民主协商再到乡村建设中的积极参与,这些“龙圩实践”生动诠释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下一步,龙圩区将继续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翼、以合作为桥,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龙圩的实践更加鲜活、更加精彩,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龙圩篇章”贡献更多人大力量。
(黄莺/文)
初审:陈玲玲 二审:赵思华 主审:孙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