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
《广西壮族自治区六堡茶发展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意见建议的汇总
http://www.gxrd.gov.cn 2025年07月30日 18:09 来源:广西人大网
2025年7月22日上午,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六堡茶发展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分组审议。审议中,有17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4名列席会议的同志对二次审议稿提出了39条意见建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普遍认为,二次审议稿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充实完善了六堡茶的定义、发展规划、质量管理、品牌创建等内容,对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充分肯定,同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建议。现将审议意见建议汇总如下:
一、总体意见建议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六堡茶发展条例草案经过反复推敲,比较成熟。立法需要凝聚共识、寻找最大公约数,要通过立法准确定义六堡茶,着力提升六堡茶产业质量,保证品质,打造品牌。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二次审议稿完善了品牌体系建设的制度,增加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内容很好,要求政府应当支持六堡茶产业科技创新很有必要。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六堡茶发展条例草案要三审才交付表决,一方面是因为它很重要,另一方面是草案涉及一些重大问题一时难以凝聚共识,需要进一步听取意见,研究论证。比如,六堡茶如何定义,应该强调产地还是强调制作工艺,六堡茶重要特征如何描述,六堡茶是梧州的还是整个广西的,六堡茶的原料是否应强调以广西地方群体种为代表等等。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从全区的高度来谋划和发展六堡茶产业,凝聚合力,做大做强,避免地方保护主义。
二、对草案的具体修改意见
(一)关于立法目的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六堡茶生产,提升六堡茶品质,促进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删去“促进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产业”。
有列席会议的同志建议,参照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苏州市洞庭山碧螺春茶保护条例,增加“传承六堡茶文化”和“加强六堡茶品牌保护”相关内容。
(二)关于适用范围
第二条 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六堡茶的茶树种植、茶叶加工、标准制定、品牌建设、营销推广、产业发展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六堡茶,是指选用以梧州六堡等区域的广西地方群体种为代表的茶树鲜叶为原料,按照国家或者地方标准采用特定工艺加工和陈化,具有红、浓、陈、醇等独特品质特征的黑茶。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将该条第一款修改为“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六堡茶的种植与加工、质量管控、品牌建设、文化推广以及产业扶持与服务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将“梧州六堡等区域”修改为“梧州六堡镇等区域”。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将“采用特定工艺加工和陈化”修改为“采用特定工艺加工陈化”。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广东、云南等省也有企业生产六堡茶,在适用范围中是不是一定要指明是广西的茶树鲜叶为原料,需要考虑。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六堡茶的红浓陈醇特征是否具有普遍性?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六堡茶的定义和特征要突出制作工艺、产品标准和“广西六堡茶”的区域品牌建设。
有列席会议的同志建议,进一步斟酌六堡茶的定义,不要把广西写进去,以及“红浓陈醇”是不是六堡茶的特点等要再斟酌。
有列席会议的同志建议,将“本条例所称六堡茶,是指选用以梧州六堡等区域的广西地方群体种为代表的茶树鲜叶为原料”,修改为“本条例所称六堡茶,是起源于梧州六堡等地的以广西地方群体种作为代表的茶树鲜叶原料”。
(三)关于政府职责
第三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六堡茶产区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六堡茶产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六堡茶发展工作的领导,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将六堡茶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促进六堡茶发展协调机制,研究解决六堡茶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有列席会议的同志建议,将“六堡茶产区人民政府”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四)关于标准制定
第七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工业和信息化、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林业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六堡茶标准体系,制定完善茶园建设、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和品质、茶仓建设等标准,指导监督六堡茶生产经营主体按照标准生产经营。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在“品质”后增加“仓储陈化”。
有列席会议的同志建议,将“茶仓建设”修改为“仓储陈化”。
(五)关于茶园建设
第八条 支持广西六堡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适制六堡茶的茶园建设和茶树种植。
自治区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和六堡茶产区人民政府茶产业发展主管部门应当支持完善茶园基础设施,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和机械化生产,推进茶园标准化、智慧化建设。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加强对六堡茶古茶树的管理,对古茶树管理作出规定。
有列席会议的同志建议,增加生态茶园建设标准方面的内容;地理标志多标合一是趋势,将有关表述统称为国家地理标志。
(六)关于仓储陈化
第十五条 支持六堡茶茶仓标准化建设。茶仓应当具备温湿度调控和通风条件,保证储存陈化环境清洁卫生、无污染。鼓励配备实时监控、传感器、智慧中控平台等设施设备,提升茶仓管理信息化水平。
鼓励建设具有评估、抵押、交易等功能的六堡茶公共茶仓。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参照第八条“茶园标准化、智慧化建设”的表述,将“支持六堡茶茶仓标准化建设”修改为“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六堡茶产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六堡茶茶仓标准化、智慧化建设”,并明确支持主体。
(七)关于品牌体系建设
第十七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六堡茶产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六堡茶品牌建设,支持推广六堡茶相关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提升六堡茶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支持六堡茶生产经营主体培育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依法注册商标,申请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和湾区认证等。对获得地理标志认定、中华老字号和入选国际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互认清单的产品,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品牌影响力。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加大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和有代表性的品牌建设。
有列席会议的同志建议,将“地理标志”修改为“国家地理标志”。
有列席会议的同志建议,将“支持推广六堡茶相关区域公用品牌”修改为“支持推广梧州六堡茶等相关区域公用品牌”。
(八)关于市场营销
第十八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六堡茶产区人民政府商务、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支持举办六堡茶展销活动,引导六堡茶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国内外涉茶展销会、交易会、博览会,开拓国内外市场,拓展销售渠道。
支持六堡茶交易中心建设,完善茶叶仓储、物流、检测和营销等配套设施,为六堡茶交易提供便捷、优质服务。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加强六堡茶市场营销的整体谋划和统筹,扩大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将“支持举办”,修改为“定期组织举办”。
(九)关于产业集聚发展
第十九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制定财政、创新、人才、土地、金融、产业等政策,支持梧州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六堡茶核心产区的六堡茶产业集聚发展。
支持培育壮大科技型、外向型、带动型六堡茶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六堡茶中小企业。
有列席会议的同志建议,保护好核心产区,将“支持梧州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六堡茶核心产区的六堡茶产业集聚发展”修改为“支持梧州六堡茶核心产区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六堡茶核心产区”。
(十)关于科研创新
第二十二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六堡茶产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六堡茶产业科技创新,支持六堡茶生产经营主体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科研创新平台,开展品种选育繁育、茶园栽培技术集成创新、加工工艺创新、高值化功能性产品研发、保健功效研究等领域科技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应用。
有列席会议的同志建议,在“加工工艺创新、高值化功能性产品研发”后,增加“仓储陈化技术创新”。
(十一)关于人才培养
第二十三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茶树种植、茶叶加工等方面人才的培训,对六堡茶加工、评茶、茶艺等技能人才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鉴定。
推动六堡茶行业组织开展制茶大师等评选活动,支持六堡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展示、表演等活动。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在“等有关部门”前增加“教育、科技”。
有列席会议的同志建议,将“茶叶加工等方面人才的培训”,修改为“茶叶加工、仓储陈化等方面人才的培训”。
(十二)关于产业融合
第二十六条 六堡茶产区人民政府茶产业发展主管部门、文化和旅游等有关部门应当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六堡茶生产经营主体将六堡茶生产、仓储、营销与特色旅游、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健康养生、陶瓷工艺等融合发展,支持六堡茶主题公园、特色村镇等茶旅游休闲项目建设,开发推广六堡茶文化旅游,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支持六堡茶生产经营主体开发茶食品、茶饮料、保健食品、工艺品、日化用品等六堡茶衍生品,提升六堡茶的附加值。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将该条调整到第十九条之后,产业集聚发展、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容连在一起,逻辑关联更强一点。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在“支持六堡茶生产经营主体开发茶食品”前,增加限定语“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前提下”。
(十三)关于文化推广
第二十七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六堡茶文化推广力度,组织开展六堡茶文化展示、宣传、推介和交流活动,支持六堡茶博物馆等建设,弘扬六堡茶文化。
六堡茶产区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等有关部门应当深入挖掘、整理、传播六堡茶文化,保护茶船古道和六堡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茶文化资源,支持整理、研究、交流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六堡茶文化。
鼓励新闻媒体加强六堡茶知识科普和文化宣传。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将第三款修改为“鼓励新闻媒体宣传六堡茶”。
有列席会议的同志建议,在第一款增加“支持梧州苍梧县六堡镇六堡茶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内容。
三、其他意见建议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赋予六堡茶独一无二的身份证;由发改部门牵头统筹六堡茶产业发展;专门增加一条“六堡茶价值研究”,深度阐述其多样化的香型和药用价值等。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什么是六堡茶的核心区?核心区以外要协同发展,避免内卷,形成品牌效应,通过立法保护核心产区,实现产业协调发展。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做好六堡茶核心区的保护和开发。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对茶叶种植、栽培方面过度使用农药和农残超标等情况设置处罚标准。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确保六堡茶的质量,加大宣传力度。
有列席会议的同志建议,要在产业融合、做大产业上做文章;加大宣传推销力度。
初审:王少梅 二审:巫文冰 主审:黄江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