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市县人大 >文章页

张滨:双肩担民意 为民筑通途

http://www.gxrd.gov.cn    2025年08月22日 09:33      来源:桂平市社坡镇政府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乡镇党委书记是一方发展的“领头雁”,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选出来的“代言人”。桂平市社坡镇党委书记张滨,正是这样一名扎根基层、肩负双重责任的人大代表。他始终以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务实的担当精神,视民生项目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金杠杆”,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履职答卷。

 

“代表之眼”洞察民情,为无声期盼代言

 

  “人大代表不是名号,而是沉甸甸的责任。”张滨常以此自勉。他深知,最真实的需求、最迫切的期盼,都藏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为此,他坚持深入走访调研,卷起裤脚下农田,坐到百姓家中拉家常,用心倾听、梳理、分析民声民意。当了解到加惠村大碑头拦水坝年久失修,导致引水渠失控、大片良田撂荒时,他心急如焚。这不仅关乎安全,更是民生之痛,维修加固势在必行。张滨再次踏入农户倾听诉求,依托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汇集民智,将期盼凝聚成切实可行的建议,并全力跟进,奔走呼吁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最终,这座惠及6300余人、保障1800亩农田灌溉的水利工程提上了改造日程。

 

“双重身份”破梗阻,为民生工程开道 

 

  “作为人民公仆和人大代表,唯有为百姓利益鼓与呼,为地方发展尽心竭力,才能不负信任。”张滨说。社坡村坡咀圲入圩路、坡咀圲底石桥及光明村镇步桥,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早已无法满足通行需求,群众对此反映强烈。然而,历史遗留问题复杂、预算远超预期,工程面临协调难、筹资难的困局。张滨迎难而上:一方面,以镇党委书记身份,组织镇村干部做好群众工作,保障施工环境;另一方面,亮出人大代表身份,在各级人大会议上持续发声,与其他人大代表多次赴上级部门汇报争取,成功推动项目入库。同时,他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带头并呼吁群众捐资,共筹集56万元社会资金支持公益建设。坡咀圲入圩道路由6米拓宽硬化为8米,已于2025年新春竣工通车。如今,在他的持续努力下,坡咀圲底石桥和光明村镇步桥也成功争取到关键性上级专项资金,“两桥”项目同期开工,建设正如火如荼。“他总是一线指挥调度、现场督办,有这样的人大代表为我们奔走,是老百姓的福气!”参与建设的民工杨大叔,谈起坡咀圲入圩道路竣工时的情景仍激动不已。

 

“躬行践诺”系热土,为乡村蝶变领航

 

  翻开张滨那本磨毛了边角的“履职手记”,扉页上“民心所向,路桥所往,水脉所系”十二个大字,是他笃定为民情怀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写照。践行代表承诺,他甘做扎根实干的“民生耕耘者”。服务国家级重大项目——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工程(社坡河灌片)建设,是张滨履职的又一场硬仗。该工程连接马皮、社坡河和维新三座水库,惠及周边4个乡镇数十万群众,是桂平市农业命脉所系。作为乡镇党委书记和人大代表,张滨身兼政策执行者、群众联络员、矛盾协调者、服务保障者数职。他牵头组织镇人大代表深度参与征地、协调、监督等工作,创新采用“田埂会”“工地现场会”形式直面问题、现场办公,高效推动签订749.82亩永久用地协议。代表们化身工程服务联络员,对群众反映的道路损坏、灌溉设施不足等问题,能解决的当场推进,需协调的限时跟踪落实。张滨更是主动对接职能部门,全力破解土地指标、资金缺口等难题,带头巡查工地,严把管道埋深、混凝土标号等关键质量关,邀请老农、村干参与验收,确保工程真正惠民。当前,水渠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社坡河灌片将实现“旱能灌、涝能排、陆相通”,不仅为粮食增产丰收筑牢根基,更让“水润民生”的发展理念深植沃土。

  

(李卓/文)

 

 

初审:谢欣哲 二审:周媛 主审:孙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