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县城隍镇:紧盯“非遗技艺” 做好“酸料”文章
http://www.gxrd.gov.cn 2025年09月01日 09:17 来源:兴业人大
酸料是兴业县城隍镇的传统特色产品,承载不少兴业人的味觉记忆,也承载当地群众的产业期盼。近年来,城隍镇人大聚焦“做强做大酸料产业”,主动作为、精准发力,通过调研献策、监督问效、搭桥引路等举措,为酸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深入调研把脉,锚定酸料振兴方向
城隍镇人大立足本地特色资源,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兴业县城隍镇宏朝酸料厂等拥有传统工艺(城隍酸料腌制工艺于2020年被列入广西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企业走访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10余场,梳理出“整合小作坊、提升标准化、打通产业链”三大攻坚方向,将酸料产业升级纳入镇年度重点监督议题,为后续精准施策奠定基础。
凝聚资源合力,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针对镇内酸料企业规模小、设备旧等痛点,镇人大牵头搭建政企协作平台,协调县市场监管局简化生产许可审批流程,将换证时限从20日压缩至10日,助力引进的龙头企业快速投产;引入高校科研团队研发标准化配方,推动宏朝酸料改造无菌车间,解决传统工艺保质期短的难题;借鉴“党建+产业链”模式,引导6家小微酸料作坊组建联合体,实现原料采购、生产检测、物流配送“三统一”,降低运营成本近15%。
擦亮产业品牌,双线拓展市场空间
为进一步拓展城隍酸料的销售空间,人大代表以“双轨并行”的模式开拓市场。一方面,推动打造非遗IP,助力城隍酸料入选县级非遗名录,联合县文化馆开发“酸料文化体验工坊”,与葵山茶叶、蒲塘米粉等组成特色食品旅游“矩阵”;另一方面,牵头组织培训,强化产品质量与标识规范的同时,推动酸料入驻主流电商平台,打造网红爆款,2025年线上销量同比增长20%。
长效监督护航,构建共富产业链条
镇人大建立“代表联络站+企业+农户”闭环机制,定期巡查酸料企业生产环境、台账管理;促成宏朝酸料与周边村签订500亩豆角、辣椒定向种植协议,带动200余农户参与酸料原材料种植,参与农户实现户均年增收1.2万元;向镇政府提交酸料产业发展建议,建议设立非遗传承人补助基金,深化“研学+深加工”产业链,为酸料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城隍镇人大以酸料产业为焦点,将非遗传承、产业振兴与农民共富紧密串联起来,镇党委书记陈峰说:“人大的主动作为,让镇里的文化遗产‘活’了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深厚的底气。”
(黄超/文)
初审:赵思华 二审:陈玲玲 主审:孙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