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南宁 >文章页

横州市南乡镇:“人大+”助推农文旅结硕果

http://www.gxrd.gov.cn    2025年09月18日 18:21      来源:广西人大网

  横州市南乡镇人大锚定镇域资源禀赋,以“特色产业为基、红色文化为魂、民俗文化为韵”为主线,让人大代表力量成为串联产业、文化、旅游的关键纽带,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

 

  筑牢产业根基:代表一线破题,让“土宝贝”变“金招牌”

  

  镇人大主席团组织谢健宁等农业领域的人大代表,聚焦拥有300多年种植史、被列为横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南乡大头菜,深入沿江村屯开展专题调研,精准掌握土壤特性,代表据此提出“规模化种植+非遗赋能+旅游延伸”的发展路径。在麦森、莫锦洲、宁振忠等人大代表的牵头推动下,陈塘、高山等6个沿江村屯整合土壤富含钙、硒等矿物质的天然优势,将流转土地扩种至5000亩,年产值突破2800万元。代表们全程跟进,推动大头菜制作技艺纳入非遗保护名录,创新设计“游客参与腌制”体验项目,让传统技艺成为农文旅的吸睛点。

 

 

  面对杨梅产业发展瓶颈,梁海城、陈志开等人大代表带着问题找对策,多次向镇政府建言献策,成功争取企业赞助与村集体筹资支持,为村民免费发放杨梅树苗,牵头打造高义村、竹莲村三大种植园共800余亩,同步建设发展“庭院杨梅园”26处。李新粮、蒙权增等人大代表全程参与策划并连续成功推动举办五届杨梅节,将“采摘游”与民俗展演、农产品展销有机融合,吸引游客6万余人次,让“一颗杨梅”真正串起“种植+采摘+文旅”的富民产业链。

 

  激活红色基因:代表聚力赋能,让“红文旅”串联起“融合链”

 

  “红色资源不能尘封在历史中,必须让它们‘活’起来。”南乡镇人大组织代表深挖红色资源,推动红色资源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活教材”与“增收源”。

  麦森、莫锦洲等人大代表积极奔走,协调资金、对接施工队,推动陈塘村“平田红色文化园”“徐昌熙烈士陵园”完成提质改造,并配套建成图书流通站。人大代表中的党员带头担任宣讲员,常态化开展红色故事宣讲、革命精神座谈会等活动,让红色教育基地成为党员群众的“精神加油站”。李新粮代表牵头整合资源,将红色教育与本土产业、自然风光“打包”成特色产品,实现“红色文旅”与“富民增收”双向共赢。

 

  擦亮民俗名片:代表创新引路,让“老传统”焕发“新活力”

  

  “民俗文化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要让游客来了有看头、有玩头、更有回头欲。”南乡镇人大将民俗活动化作农文旅融合的“催化剂”,推动传统与现代碰撞出别样火花。

  镇人大组织陈志开、陈继波等人大代表牵头策划系列文体活动,累计开展“三月三”长桌宴、乡村篮球赛、文艺演出等活动60余场,吸引6万余村民参与。在高义村十三圩日、松柏村盘古庙会、南乡杨梅节上,代表们协调场地、搭建舞台,推动侯屋村非遗大鼓、龙狮表演、背篓抛绣球、跳竹竿舞、壮族山歌对唱、现场书法创作等非遗展示和民俗活动开展,成为吸引游客的核心亮点。宋有进等人大代表牵线搭桥,在活动现场设置农产品展销区,推动“文化展演”与“农产品销售”同步发力。

 

南乡镇传统舞龙舞狮巡游文化活动现场

 

  南乡镇人大代表始终深耕一线,以“探路者”的勇气、“实干者”的担当、“创新者”的智慧,将“农”的根基、“文”的内涵、“旅”的载体有机融合,既守护了本土资源特色,又实现了富民增收,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更浓、亮色更艳。

 

(蒙玉春/图文)

 

 

初审:周媛 二审:谢欣哲 主审: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