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市县人大 >文章页

覃塘区东龙镇:“人大代表+红格善治”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http://www.gxrd.gov.cn    2025年10月30日 16:18      来源:广西人大网

  综治中心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枢纽平台”,群众有了纠纷,就需要找一个“说理的地方”。近年来,贵港市覃塘区东龙镇人大创新“人大代表+红格善治”治理模式,将105名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编进16个村(社区)中网格,覆盖服务314个小网格、微网格、专属网格,推动代表履职与基层党建网格深度融合,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注入了强劲的“人大动能”。

  织密履职网格,推动人大代表“动”起来,夯实治理根基。东龙镇人大着力破解代表履职“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搭建平台、健全机制,确保代表履职有阵地、有抓手、有活力。

  在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长岭村网格代表韦志坚通过常态化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广泛收集村民关于改善村内排污设施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将群众反映集中的排污难题转化为代表建议上报镇人大。经协调推动,目前该村已铺设排污管道3500米,新建污水收集净化池2座,有效解决了生活污水直排问题。

  东龙镇人大积极组织代表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代表接待日”“选民座谈会”“政策宣讲会”“专题调研视察”等系列活动。代表定期走进联络站、深入网格、直面选民,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服务,将履职触角延伸至基层最末梢,有效激发了代表的履职热情和责任感。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代表履职培训2场,组织专题视察7次,召开选民座谈会4次。

  创新工作机制,推动人大工作“活”起来,提升治理效能。东龙镇人大创新“人大代表+”履职模式,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深化民主实践,让人大工作更加贴近群众。

  针对多名群众通过12345热线反映的街道拥堵问题,镇人大组织50余名代表、网格员深入街头巷尾开展圩镇五乱整治工作,并通过常态化开展整治巡查工作,减少了乱停车、占道经营等现象,有效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截至目前,人大代表累计收集社情民意超200条,推动解决180余条,民生诉求办结率达90%以上。

  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是“民主决策”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关键举措,镇人大坚持“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的闭环运行模式,聚焦高龄、独居老人“吃饭难”“做饭难”问题,推动建立长岭村、高龙村、农昌村3个村级爱心食堂,提供日常助餐服务,惠及近300名老年人。同时,组织代表到网格开展孝善敬老志愿服务活动,为全镇56名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独居老人提供上门照护服务,形成“代表牵头、网格联动、服务入户”的养老帮扶新模式。

 

  东龙镇长岭村石榴花爱心食堂为70岁以上老人、特困户等提供爱心午餐

 

  聚焦精准赋能,推动基层治理“优”起来,彰显担当作为。东龙镇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基层治理中的监督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助力提升治理法治化、精细化水平。

  聚焦与群众生产生活、基层治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贵港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贵港市停车管理条例》等,组织代表开展执法检查。同时,联合平安法治办、司法所、妇联、团委等组建“代表+网格+部门”普法宣讲队,常态化开展“法律进网格”宣传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普法活动4场,发放宣传资料450份。

  聚力矛盾化解,创新“人大代表+网格员、调解员、宣传员、服务员”模式,设立人大代表信访接访室,组织人大代表、网格员等力量定期接待信访群众,主动深入网格排查矛盾隐患、收集社情民意、调解邻里纠纷。今年以来,成功化解坟山纠纷、宅基地争议等矛盾38起,信访积案8起,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强化信息化支撑,推动治理能力“强”起来,实现智慧治理。通过搭建“人大代表网格连心群”,实现政策宣传一键直达、民情诉求即时收集。依托综治视联网指挥调度平台,建立“网格吹哨、代表报到”机制,实现“问题发现—任务派遣—处置反馈”闭环管理,2024年以来,通过平台查处治安案件45起,处理违法人员103人,代表参与调度200人次。运用数智乡村“随手拍”功能搭建治理信息平台,实现群众问题便捷反映、代表实时跟踪监督,今年以来处理各类问题169件,办结率达96%。

  建立“代表牵头、三级联动”线上履职机制,93名区镇人大代表全员入格入群,优选党员代表担任群主,确保民意收集无死角、诉求响应全天候。完善“平台调度+代表参与”协同处置机制,通过系统派单、代表跟办、人大督办的流程,实现网格事务日排查、日处置、日清零。

  东龙镇“人大代表+红格善治”模式,成功构建了“发现问题—收集民意—监督落实—成效评价”的完整履职闭环,将制度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代表履职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陈木兰 董丽明/图文)

 

 

初审:陈玲玲 二审:李廷展 主审:覃宇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