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3年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6.37亿元,增长8.5%。1-11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13.89亿元,增长1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7.48亿元,增长24.7%;财政收入240.56亿元,增长10.21%。目前,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奋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力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迈上4000亿元新台阶。
(一)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柳州市坚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转方式、调结构、抓创新、促升级为工作主线,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先进制造业升级,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工业主导地位不断增强。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张,1-11月实现总产值2598.95亿元,增长1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3.85%。
(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统筹城乡建设取得新成效
以“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为抓手,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战略,以工助农,以城带乡,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围绕“一小时经济圈”和“两小时经济带”,推进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建设,完善县域道路布局。进一步优化城镇化布局,推动柳江县、鹿寨县与市区同城化发展,支持融安县建设市域次中心城市,启动柳北区沙塘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建设,稳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粮食、甘蔗、蔬菜、水果、茶叶、桑蚕等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农产品品牌日益显现,打造了“柳城蜜桔”“百朋莲藕”“太阳村韭黄”等一批知名品牌,柳城县成为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和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科技县,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筑“桂中商埠”新优势
围绕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加大服务业扶持力度,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一是以项目带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生态宜居特色日益彰显
坚持“一心两城、沿江发展、重点向东”的城市发展方向,聚集人气,做大城市,大力推进宜居宜业现代城市建设。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1-11月保障性住房累计完成投资35.6亿元,开工建设15999套,开工率104.1%;基本建成15147套,完成率104.5%;分配入住住房6258套,完成率131%。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完成投资15.77亿元,施工面积137.26万平方米(含新建及续建),新建住房2296套。农村危房改造工程5120户续建项目全部完工,新增1.3万户改造工程全部开工。九年义务教育农村学生免费午餐惠及1061所学校,受益学生17.98万人。
(六)扩大改革开放与合作,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和战略性重组,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量今年将突破2500亿元大关。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运作下活力迸发,1-11月全市融资到位资金332.53亿元,增长76.8%,做成了一批仅靠财政投资难以做成的事情。农、林、文、卫等领域改革深入开展,全市18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启动。积极拓展对外开放合作空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8.6亿美元,其中:出口9.1亿美元。
(七)全面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持统筹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打造广西文化强市。文化建设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柳州工业博物馆获第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秀奖,中国柳江人遗址博物馆正式动工,刘三姐文化娱乐中心建成开业。文艺创作取得新成果,原创舞蹈《仫佬仫佬背背抱抱》荣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
二、 2014年柳州工作计划
(一)大力推进现代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二)促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三)推动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
(四)全面推进现代宜居宜业城市建设
(五)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