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长期在教育事业岗位工作的人大代表,潘永钟坚持立足岗位实际,求真务实,履职为民。
基层调研广开言路,为推进全区教育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作为首府南宁市的教育局局长,一个教育事业的管理者和推动者,潘永钟代表深知,他就是连接基层群众与高层决策者的桥梁。如何充分发挥自治区人大代表的纽带作用,促进全区教育和谐发展,是他履职为民所思考的核心问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一直是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2013年年初,他带领工作组走遍了南宁市6个县区,不仅到学校,更深入到基层村坡的教学点,详细了解该项工作实施的困难和问题,认真统计每一个学校、教学点的用餐人数,所需工作人员人数,每日用餐食谱,经费缺口等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制订了食谱营养健康标准、经费管理办法、食堂建设标准、卫生安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文件。潘永钟代表认识到,推进营养改善计划的瓶颈还是资金缺口和食堂工作人员的不足,通过横向调查了解,他明白这两个问题在全区其他推进该项工作的城市也同样存在、同样棘手。于是,他利用调研得出的详实数据,以南宁市为例,计算出了各县还需建设的食堂数和资金缺口量,并提出了从自治区层面来解决资金配套的完整方案,作为人大代表建议在年初召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该建议引起了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重视,自治区教育厅和财政厅根据该建议,很快为全区有关项目实施的县区追加了食堂建设资金。此外,潘永钟代表利用自治区人大组织的各类调研机会到各有关实地考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还提出了调整教师岗位设置等有关基层教育事业发展主要问题的议案和建议,积极争取自治区层面的政策支持。在他的积极奔走和多方争取下,许多建议得到了落实,建立了全市教师培训中心、全市非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发放等,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立足岗位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推进本市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教育事业事关民生发展大计,作为一名教育行政负责人的人大代表,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也是对人民群众呼声最直接的回应,是为民履职的最好表现。人民群众选出来的代表,就要多到人民群众中去,扎到教育教学一线去,求真务实,不图虚名,用心做事,回报社会,这是潘永钟代表履职的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全市每一所直属学校,他都不止一次地亲自带领工作队前往召开调研座谈会,每一个县区的各级各类学校,他都有的放矢的前往指导,统揽全市教育发展现状大局,做到心中有数。在他的领导下,2013年,南宁市全面完成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2011年至2013年学前3年行动计划幼儿园项目的建设目标为593个,截至2013年11月底,已完成613个,完成目标任务103.37%。2013年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数量达21所,数量居全区第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1.56%,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91%)。全年共建成11所新学校。其中2013年秋季学期,有市六职校仙葫校区、市天桃实验学校嘉和城校区等6所学校投入使用。年底前市二十一中初中部新校区、青秀区柳沙小学5所新学校建成,极大的缓解了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压力。全年完成各类学生助学资金4.79亿元,受助学生57.5万人次。实现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在全市各县全覆盖,受益学生约40万人。实现了公安、教育合作联动,在周边环境复杂的校园设立警务室,全年没有发生涉及学校直接责任的安全稳定事故。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继续领跑全区。
勇于改革开拓创新,大胆为探索教育发展道路先试先行
不创新不改革就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人大代表,应该倾听民意,作为教育行政负责人,应该有改革的意识、动力和魄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潘永钟代表大胆除旧,并且从最难最棘手但涉及面最广处着手,敢于逆水行舟,不给自己留退路,2013年,他大胆改革涉及师生家长面最广的普通高中招生模式,一改以往只能到固定报名点报名的传统模式,率先在全国建立普通高中互联网招生模式,实现了在等级制成绩下,考生不受地域空间限制,通过互联网多次自主报名,报名录取排名情况可实时查询,实现便民高效。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率先在全国实现高中录取结果与电子学籍管理无缝衔接。实现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南宁市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双系统”并轨运行。不仅如此,潘永钟代表还在教师激励机制上动脑筋,率先在全市教育系统直属单位实行奖励与绩效考评结果挂钩,实现市直属学校年度工作等级评定结果重新分配各校正职领导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充分发挥考核结果运用的正面引导作用。此外,为了推进教育公平,潘永钟代表亲自到南宁市各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召开工作会议,率先在全区实行示范性普通高中按中考成绩平均分班。大力推动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学生均等享有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群众关注度高的热点难点问题,更为全区教育事业发展探索道路,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潘永钟说,代表履职是一项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是人民的信任,只有通过扎实用心的工作,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用经得起考验的成绩,才能真正做到履职为民,回报社会。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