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还巢”作用大
——记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代表、扶绥县渠旧镇驮迓村村支书、村委会主任甘仙凤
http://www.gxrd.gov.cn 2014年01月14日

  走出大学校门4年,28岁的甘仙凤拥有了三个身份:自治区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大学生村官和广西最年轻的女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作为自治区人大代表,一个自治区级贫困村的“当家人”,她把一个贫困村引上了土地流转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种植之路,并以依托左江发展种养业作为村民增收的突破口,干成了前任多年想干而没干成的事。她为“村官”实践提供了一个样本。

金凤还巢

  28岁,女孩的花样年华,甘仙凤演绎的是一个从“泥腿上岸”到“金凤还巢”的故事。
  扶绥县渠旧镇驮迓村,甘仙凤生于斯长于斯。在2005年考上广西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后,她成了穷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然而,2009年大学毕业后,面对家乡的贫困与落后,年仅24岁的甘仙凤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当一名村官,成为驮迓村的村支书助理。
  乡亲们对甘仙凤回来当村官非常不理解。甘仙凤明白,想真正赢得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只有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证明。
  村官的日常事务就是发放粮食直补,办理低保和新农合、新农保,调解村民纠纷,帮助孤寡老人等等,虽说都是一些小事情,但她认为这些“小事”都是涉及乡亲利益的“大事”,每件事情都尽力去做好。
  从此,在曲折的乡间泥泞小路上,留下了她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在田间地头上,留下了她忙碌的倩影;在贫困农户的房子里,留下了送低保金时她那温暖的笑脸;在堆满村委办公桌上的档案、报表、名册等材料里,留下了她一行行隽秀的字迹。 2011年村“两委”换届,为加快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步伐,搭建有利于大学生“村官”脱颖而出的平台,扶绥县委大力支持和鼓励大学生村官参加竞选,甘仙凤也报名参加了竞选。结果,她以高票当选为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是扶绥县9名进入村级班子的大学生村官中惟一一名村支书、主任“一肩挑”,并且成为广西最年轻的女村支书、村委会主任。

山村蜕变
  

  驮迓村是一个自治区级贫困村,全村共两个自然屯,交通非常不便,600多户1400多人,人均耕地面积2.3亩,年人均纯收入仅2000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面对这样的“家底”,她上任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铺路。她联系县扶贫部门,把该村还未硬化的2.4公里进村道路纳入2012年扶贫整村推进项目。
  甘蔗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驮迓村虽地处左江河边,由于水利设施不完善,甘蔗地长期以来受旱,甘仙凤立志一定要改变这一局面。她提出,发挥本村靠近左江河优势,进行土地流转,利用旧的水利渠道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沿江果蔬带种植基地,拓宽收入渠道。 这个设想得到县发改局、农业局和水利局等部门的支持。县发改局帮助立项了110万元节水灌溉项目,预计灌溉面积2500亩。
  一年来,驮迓村村屯面貌焕然一新。为了能让乡亲尽快找到致富路子,甘仙凤等新一届“两委”多方采集信息,反复论证发展新路子的可行性。经商讨决定,在搞好甘蔗种植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目前,村里的生猪养殖和左江生态网箱养鱼都已初具规模。
  听说争取来资金用于装修旧办公楼,建球场和舞台,村里有人说资金是她找来的,工程由她负责,她一定会找自己的亲戚来做这工程。不料,甘仙凤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开会决定:工程公开招标施工。
在民政困难救助、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甘蔗种植补贴、农机购机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申请发放上,她都认真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享受补贴对象都上榜公示,做到公平公正。她的堂叔不符合条件却想走后门获得危房改造补助,被她拒绝。
  几番滚打与历练,甘仙凤从一名青涩、稚气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成熟、稳重的村干部。乡亲们从一开始怀疑、否定,到现在肯定与赞许。
  “城里的路是平的,但很挤;农村的路虽然不平,但很宽。”甘仙凤经常回味一位老村干对她说过的话,干劲十足。

作者:扶绥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编辑:黄江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