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力开放合作,加快南崇经济带建设,对大石山区天等而言,首先要“开”什么?显而易见,那就是开山门,加力解决出山大通道,拉近与区内大中城市的距离,拉近与附近国家的距离,打通出山达海的快捷通道,将美丽的天等展示于天下。
“打通天等快捷的‘出山’通道,是天等人民的梦,也是群众交给我们的重托,是天等赶超跨越的根本之源。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好它。”
谈到天等的交通,黄国夫如是感慨,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和勤劳智慧的天等人民破难攻坚,励精图治,为之倾注了满腔心血,为之付出了一腔赤诚。
天等县位于广西西南部,东西横距64公里,南北纵距63公里,东接隆安、平果,南邻大新,西靠靖西、德保,北接田东,直线距南宁市125公里,直线距崇左市110公里,县境距越南边境最近处直线仅9公里。行政区划总面积为2159.2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845.7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85.48%,耕地面积260.1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2.05%,人均耕地面积0.86亩,是典型的大石山区。过去,天等县交通闭塞,公路等级差、养路难、行路难等现状一直是影响该县经济发展速度的“瓶颈”。8年前,刚到天等任职的黄国夫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时全县没有一条二级路,从崇左坐车到天等要用3个小时的时间,那时候下村,单是翻越崎岖的山路就用了一个上午,等回到县城,天已经黑了。
2007年以来,天等县抓住自治区实施大石山区大会战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黄国夫县长那时任大石山区大会战指挥长,3年间,他几乎跑遍全县各个村屯,每个项目实施点都出现过他的身影,每周他至少跑南宁3趟去联系对接项目。3年来,天等县共投入交通建设资金1.5亿元,实施交通项目建设222个,新建干线公路24公里,新建通乡公路5条共148公里,扩建和改建村级路62条550公里,屯级路155条404.5公里,打通了天等通往外线的第一条二级路,县城出城通道均为三级路,实现了城乡相接、村屯相连的“村村通”目标,全县公路总里程累计达869.436公里。
大石山区三年大会战极大地改善了天等的交通面貌,基本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窘迫状况,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天等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受限于自然条件影响,迫于大山的阻隔,天等的交通条件仍显闭塞,全县公路 最高等级的二级路里程只有区区的24公里,三级路也只有26公里。从天等往南宁市需要3个半小时的时间,往崇左市需要两个半小时,严重制约了天等县招商引资、贸易、旅游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当上县长以后,他更是把破解交通瓶颈作为主政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优先发展交通,大力推进“241”交通工程建设,不断为天等的交通事业发展呐喊奔走。
辛勤耕耘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2011年10月24日,这是40多万壮族儿女期盼的日子——长约147公里的崇左至靖西高速公路在崇左宣布开工建设,拉开了天等县新一轮交通建设的序幕。这条投资过百亿元,属于自治区高速公 路网规划的其中之一,是直达沿海的出海大通道,也是横贯崇左东西的大通道,结束了天等县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然而他并没有停下脚步给自己片刻喘息之机,便马不停蹄地抓紧推进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为了高质量完成崇靖高速公路(天等段)征地任务,黄国夫县长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专门组织成立了崇左至靖西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天等县分指挥部,还从县直各单位抽调精干干部,从村屯抽调村屯干部组成征地工作队。并拨出专款用于解决了分指挥部的办公地点、办公设备、工作经费等问题,保证了整个征地拆迁工作的正常运转。高速路的建设时刻牵挂着他的心,他经常听取公路建设汇报,采取现场办公方式,及时解决公路修建中碰到的问题,同时采取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方法,加快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倾力为高速路建设做好服务。
与此同时,黄国夫致力于把构建天等快捷成熟的交通体系作为“加力”发展天等经济的构想进行实施。他积极到上级部门争取交通项目,力争把天等公路建设纳入自治区规划盘子,为争取几条二级路早日落户天等,顺利实现开工殚思竭虑,做了大量的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天等交通迎来新一轮的建设高潮,崇左至靖高速公路二级公路引线、天等至隆安二级公路、天等至德保二级公路、天等至田东二级路都顺利实现开工。4条二级路的开工建设,使天等县的二级公路里程由原来仅有的24公里增加到196公里,实现了通往周边五县都有二级公路相连,实现了历史上交通事业质的飞跃,天等县将由一个交通末梢变成四通八达的县份,彻底改变了交通落后的状况。
此外,黄国夫还时刻关心民生民事,注重农村交通路网建设,极力改变农村地区行路难问题。2009年,天等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了“利用三年时间打一场乡村公路改造攻坚战,实现村村通公路”的战略决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把改善乡村公路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和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采取“上级争取一点、财政挤一点、部门出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办法,凑集到资金29300万元,完成通乡公路建设项目120多个,建设里程达637.92公里。经过3年奋战,天等的农村公路不断完善,天等县100%的行政村和50%的自然屯通了水泥路,率先在崇左市提前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得到了区、市的高度评价。
一条条通村、通屯公路,为农民铺就了致富金桥。该县向都镇廷罗村、民族村以前由于地处大山深处、以前道路都是羊肠小道,村民养一头猪两三年没人来收购,自通了水泥路后,猪没出栏,就有人来定购,而且每公斤肉价比以前高出了1至2元。乡村公路的开通,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现在的村民,也能每天到县、镇集市几个往返,也刺激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各种冬秋蔬菜、葡萄、黑木耳等特色农业也随着蓬勃发展,给农民铺就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金色大道。
“高速公路一旦建成,我县的出山出海将更加便捷,外来客商更加愿意来到我们县投资,对我县的旅游、经济、文化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县长黄国夫感慨道。
随着“241”交通工程的全面实施,天等人民更加自信,公路的建设使天等的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天等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又将站在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