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贵港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稳增长、扩内需”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真抓实干,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752.6亿元,增长10.2%;财政收入57亿元,增长1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1亿元,增长2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41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03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8196元,增长13%。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推动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我们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增后劲和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着力扩投资、上项目,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列入“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660个项目,预计完成投资190.52亿元,其中市级统筹推进的373个项目,完成投资128.71亿元,全部完成形象进度,实现了“两年见成效”目标。
(二)抓财税金融,提升经济保障能力。组织开展“培植财源、扩量进位”攻坚战和“一二三、百千万”金融工程,建立了10万元以上财源企业库,落实专人全程为企业服务,提升了扶持力度和税收征管力度;出台了支持园区建设、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的具体政策措施,推进产业集聚和企业做大做强;每年预算安排技改扶持资金500万元,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转型升级。
(三)抓工业提速增效,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我们坚持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主攻方向,狠抓产业园区建设,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工业经济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41亿元,增长18%;增加值240.4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企业达410家,新增52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60家,新增17家。
(四)抓西江经济带建设,港口建设步伐加快。我们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加快西江经济带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围绕“港口、园区、城市”互动发展,全力抓好港口规划建设。港口货物吞吐量4800万吨,增长6.37%,其中集装箱11万标准箱,增长9.02%。目前,我市已建成码头泊位155个,其中2000吨级以上泊位24个,1000~2000吨级泊位14个,1000吨级以下泊位117个,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达4457万吨和25万标准箱。特别是围绕把贵港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基地,积极筹建以承接粤港澳地区产业转移为重点的贵港西江综合保税区,在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已上报国务院待核批。现在我们正在坚持边申报边规划建设,加快完善围网内4.19平方公里的规划设计,抓好围网外6平方公里的调规工作,推进路网、厂房、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综合保税区的申报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五)抓旅游业开发,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我们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中之重,突出抓好旅游规划和建设,明确了贵港市作为西江流域历史文化旅游中心的发展定位和今后5年的旅游发展目标,突出加快推进桂平西山、平南北帝山、港南铜鼓湾度假区等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6%、23%。
(六)抓开放合作,推动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新突破。积极开展面向珠三角、港澳台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强化园区招商、产业招商、定向招商,主动对接中国500强、广西100强企业,招商引资取得了新突破。目前,已引进了新兴际华、广东广业集团、广西建工、广西地产等大型企业,合作开发西南大桥、同济大桥及园博园项目、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市体育中心、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景区等一批涉及贵港长远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新引进项目262个,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330亿元,增长19%;实际利用外资2035万美元,增长20%。
(七)抓民生和社会事业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民生项目建设,狠抓“清洁乡村”工程,全力抓好抗洪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同时,着力创新社会管理,突出加强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总的来说,2013年贵港市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但受制于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的基本市情和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存在着重大项目缺乏、产业集聚化程度不高、城市功能还不完善、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还需加大力度等问题和不足。
2014年,我们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及这次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暨城镇化工作会议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为抓手,全力以赴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持续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总量指标进位、速度指标争先、结构指标提升,努力开创建设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新局面。重点将着力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坚持港口、产业、城市互动发展,积极推进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我们将紧紧抓住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借助自治区“双核”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的目标,坚持港口开发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港口经济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自力更生与开放合作相结合,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努力把贵港建设成为广西实施“双核”驱动战略中重要的生产、生活配套基地,区域性信息交换中心、桂东南地区金融中心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式开放养生养老基地。二是继续深入实施“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努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创新方式破解融资难、用地难、征拆难等瓶颈,特别是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将按照“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组织专门力量跟踪对接,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地推进。同时,用足用活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和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政策,加强与粤港澳地区的合作与产业承接,盯紧国内外500强和广西100强企业等大企业大集团,深入开展央企入贵、民企入贵、外企入贵等重点专题招商活动,着力引进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对就业和税收贡献大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强后劲。三是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优势产业培植增强,一手抓新兴产业培植壮大,着力推进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集中区、钢材加工贸易集中区、有色金属新材料高新技术集中区、东盟(贵港)家具城等园中园规划建设,发挥集聚效应,推动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重点培植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型农业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围绕我市列入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的重大机遇,高标准制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物流配送中心;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突出抓好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九凌湖、北山等景区景点建设,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旅游吸引力和供给力。四是以改善民生福祉为立足点,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我们将继续围绕群众反映迫切的民生需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全力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力办好各类惠民实事,使广大群众享受更多发展成果。同时,加大社会治理创新力度,畅通诉求渠道,化解民忧,强化安全监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氛围,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13年2月19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到贵港爱凯尔集装箱码头考察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郑瑞福/摄)
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代表视察贵港市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贵港市在全区率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贵港市积极推进清洁乡村活动,打造美丽贵港。(陈榕玲/摄)
贵港市积极推行“藕稻鱼螺”套养,增加农民收入。(陈榕玲/摄)
贵港市环城公路东环郁江特大桥项目建设
贵港市大力推进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区小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