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在桂林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桂林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市工作中心,认真贯彻实施监督法,不断完善监督机制,规范监督程序,突出监督重点,创新监督方式,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和加速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完善监督机制 规范监督程序
2013年以来,常委会组织力量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内容涉及常委会监督机制建设、自身规范建设等方面,先后修订或制定了常委会议事规则、主任会议议事规则、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等共16项制度,并汇编整理成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度框架体系,为深入开展监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比如,修订后的常委会议事规则规定:会前,常委会对选定的会议议题,采取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实地察看等方式开展调研,收集和掌握第一手信息,为审议议题提供客观、真实、准确的资料。会中,常委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取集中审议和分组审议的方式进行审议。为防止审议发言出现“跑题”、“冷场”现象,根据审议议题需要,常委会领导带头作中心发言,以调动其他委员审议的积极性,使议题真正审深议透。并且,要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回答委员们的询问,促使审议更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会后,及时将审议意见和建议归纳总结,以常委会文件的形式送交有关单位,限期落实整改并反馈意见。
同时,常委会积极加强机关自身建设,逐一修订了机关学习制度、办公室经费支出审批暂行办法、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机关工作人员请假休假制度等机关内部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机关工作秩序,常委会机关工作效率和水平明显提高。
围绕监督重点 创新监督方式
紧紧围绕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把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作为监督的重点,深入贯彻执行监督法,积极创新监督方式方法,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动相关工作得到较大改进。
坚持深入调查研究,促进水源地水质保护。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依法履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把调研和监督结合起来,增强调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保障市民群众的饮水安全,2013年春节刚过,常委会领导亲自带队到我市饮用水水源地青狮潭水库开展水污染防治调研,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要求水利、环保等部门加强水质监管。6月,常委会再次对青狮潭水库水质进行专题视察,对市政府开展的整治行动实施跟踪监督。在市人大的强力推动下,有关部门下达了“限拆令”,强制拆除网箱养鱼的设施,改善青狮潭水库水质的措施正在逐步落实。
坚持办理工作“面对面”,提高建议办理实效。常委会持续加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力度,连年召开代表建议办理见面会,把“背对背办理”变为“面对面办理”,让提出建议的代表、交办建议的常委会代表联络机构、主办及承办代表建议的单位坐到一起来,面对面直接交流,共同探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努力提高建议办理质量。
坚持从信访中发现、确定监督重点,推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通过对信访信息的综合分析,确定每年的重点监督议题,使监督工作更符合民意、更贴近实际。比如,针对群众信访反映法院生效判决执行难的问题,常委会决定将审议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情况,作为全年监督的重要议题之一,在群众中反响强烈,收到良好效果。
坚持增强宣传力度,扩大舆论监督影响力。充分利用桂林电视台、电台、日报社、人大网站、人大内部刊物等媒体资源,加强对专题视察青狮潭水库水质、实地调研“两铁一高”工程、专项督查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等重要监督活动的重点报道,不断提高监督工作的透明度。经常组织媒体记者深入基层,认真倾听一线代表和市民群众的呼声,围绕监督工作的亮点展开持续宣传报道。常委会还鼓励各县区建立、健全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市县乡三级人大新闻宣传工作者的积极性,为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