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2013年工作情况及2014年工作安排
http://www.gxrd.gov.cn 2014年01月15日

  2013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动力,紧紧围绕“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保好”的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努力当好科学发展的“特长生”和“上进生”,有效克服了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贺江水污染事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继续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1亿元,同比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0亿元,增长1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增长19%;财政收入35.6亿元,增长11.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1740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6580元,增长13%。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也取得了新进展、新成就,实现了建市新十年开局之年的“开门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创新推动发展,着力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领导在贺州考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对贺州新十年的发展进行了认真思考和全面谋划,牢固树立“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执政导向,以贺江水污染处置为契机,实施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健康产业集群等新型业态,建设名副其实的“华南生态旅游名城”、“粤港澳后花园”和全国知名生态旅游休闲养生养老示范区,打造贺州发展“升级版”,努力走出一条生态发展优先,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统筹的科学发展之路。
  二、以转型促进升级,着力构建特色产业体系。我们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构建具有贺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实现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召开全市工业发展大会和旅游发展大会,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旅游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全面实施“18812工程”和“十大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三个百亿”工程建设,推动工业扩量提质。今年全市净增规上企业11家,总量达169家;“5+2”现代产业体系完成工业总产值319亿元、增长20%,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4%。与自治区农业厅合作共建农业生产标准化市,深入实施“234”农业产业化工程,推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十连增”,全市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面积70万亩,土地流转面积达到85万亩,八步区、平桂管理区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示范区通过国家考核。主动融入大桂林旅游圈,加大旅游宣传促销,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作通过验收,南乡森林温泉度假村等旅游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增长29.3%,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41.9%。二是精心谋划发展新型业态。因地制宜地布局一批重点项目,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观光产业、生态休闲度假产业、生态养生保健产业和生态健康晚年产业,推动生态健康产业集群式发展,加快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目前,《贺州市生态健康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正加紧编制。三是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制定实施《贺州市十大工程百项责任目标管理项目三年推进方案》,谋划布局了100项、总投资609.6亿元的重点项目,华润雪花啤酒、漓源食品、恒希陶瓷、高峰桂山等一批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
  三、以特色展现新貌,着力加快扩城提质步伐。我们按照“特色建城”的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重点规划建设总面积70平方公里的生态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区,建设“生态新城”,使之成为城市发展新的驱动力。继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实施绿洲家园、城东新区路网等22个重点城建项目建设。加快县城新区和中心乡镇、特色乡镇建设,在全区率先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城乡风貌改造的全覆盖。继续深入开展“五城联创”活动并取得新成果,今年9月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同时,扩权强县、扩权强镇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陶瓷、碳酸钙、林产、机械、风电等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特别是,富川瑶族自治县生产总值增幅在全区91个县域单位中名列前茅。
  四、以铁腕整治环境,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建设美丽贺州。率先在全区开展以“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贺州”为主题的“清洁家园、清洁江河、清洁田园”活动,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取得了明显改观,探索出许多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好措施、好机制。贺江水污染事件发生后,迅速展开雷霆行动、采取霹雳手段,集中开展环境污染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全面打响生态环境保卫战,连根铲除了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的近千家作坊式的“五小”窝点,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些多年来备受市民诟病的被污染河流由浑变清,从根本上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权益,有力提升了党和政府的执政形象和公信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低碳行动等41个计划减排项目。被权威机构评为全国16个空气质量最佳城市之一。华润循环经济示范区申报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通过国家发改委初审。
  五、以改革深化开放,着力激活发展内生动力。我们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贺达纸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市城投集团、贺投集团企业债发行工作顺利推进。研究出台了旺高工业区、华润循环经济示范区等重点工业园区财政收入分配办法,进一步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有序推进第三批事业单位实施绩效管理工作。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二是深化区域交流合作。抓住粤桂、桂港合作的重大机遇,加强与广东省肇庆市合力推进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的规划建设。与桂东其他三市共同打造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启动桂贺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三是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与华润集团、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中国广核集团等央企合作项目加快推进。全市招商引资(含续建)项目到位资金31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9亿美元,增长21.8%。
  六、以惠民促进和谐,着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我们坚持以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全市民生领域财政支出193.94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9%。一是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制定实施了财政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三个倍增计划”,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累积基础。二是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贺州高中迁建、贺州二高扩建等民生项目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新农合参合率提高到98.89%。深入实施扶贫开发攻坚、革命老区扶贫攻坚“三年帮扶”行动。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462套。被确定为“全区农村社区幸福院建设试点市”。三是社会治理不断加强。深化“平安贺州”建设,开展“2013飓风”、“打盗抢保民安”等专项活动,推进“天网工程”三期项目,狠抓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社会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2014年,我们将坚持以总量、均量和质量同步提升为目标,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联动发展为抓手,实施“信都东部产业园区”和建设生态新城的“双驱动”工程,努力创造一个高于全区平均增长水平的“贺州速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一是严格落实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谋划发展生态健康产业集群,努力打造贺州发展“升级版”。二是继续推行十大工程百项责任目标管理项目推进方案,加快推进现代产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实现经济稳步增长。三是加快规划总面积70平方公里的生态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区,继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推动建设20平方公里的“生态新城”。四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让改革成为贺州发展的最大红利,让开放成为当好科学发展“特长生”、“上进生”的最强引擎,增添科学发展新动力。五是以“强镇、兴村、富民”和“强基、固本、利治”为指向,实施乡镇层面的综合改革试点,选择17个具备较好基础条件的乡镇实施“强镇”工程,打造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示范点。六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七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机关干部履职尽责“回头看”活动,着力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凝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巨大正能量。

贺州市2013年工作情况及2014年工作安排

贺州市莲山、朝东镇入围首届中国特色镇发展创新典型案例提名。

贺州市2013年工作情况及2014年工作安排

昭平春茶产值突破3亿元大关

贺州市2013年工作情况及2014年工作安排

贺州市发明创造成果亮相柳州

贺州市2013年工作情况及2014年工作安排

推动科学发展 建设美丽贺州

贺州市2013年工作情况及2014年工作安排

八步区深入实施“工业立区、开放兴区、富裕和谐”

贺州市2013年工作情况及2014年工作安排

“绿色”、“民生”齐头并进  “最美昭平”踏歌而来

贺州市2013年工作情况及2014年工作安排

贺州市贺街镇、福溪村、深坡村成为第二批广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贺州市2013年工作情况及2014年工作安排

  黄姚镇将以广西第一批特色文化型名镇为契机,积极建设成为以古镇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宗教旅游、喀斯特地貌山水旅游为特色的国家5A景区


作者: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编辑:韦瑾 审核:董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