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是这样炼成的
——记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代表、来宾电厂设管部锅炉点检组长彭炯兰
http://www.gxrd.gov.cn 2014年01月15日

  从锅炉检修技术员到设备管理部锅炉点检组长,从检修员到工程师,24年来,她立足岗位默默坚守和奉献。她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技术精益求精,每年对生产上的疑难问题进行技术攻关近40多项,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和生产标兵,多项技术创新成果获得自治区及国家级奖励。在同事们看来,她有一双火眼金睛,设备上无论有什么毛病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她就是自治区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来宾电厂设管部锅炉点检组长彭炯兰。   
  1989年,彭炯兰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西来宾电厂,先后担任锅炉分场技术员、安质科质量兼环保专责、安全生产部锅炉专责工程师,现在已经是设备管理部锅炉点检组长。她肩负着全厂锅炉检修、运行、节能技术管理工作的重任,带领工人们不断探索新技术,攻关疑难问题,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重大成果。
    “虚心好学,认真负责”是同事们对彭炯兰最多的评价。为了做好机组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彭炯兰每天都坚持深入现场,指导处理生产中出现各种设备缺陷,对生产上的疑难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工作中除负责全厂锅炉专业生产技术管理、还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节能管理、科技进步等工作。为电厂节约生产用电、油耗、煤耗、减少排污收费等进行技术攻关,为电厂降本增效、节约资源、低碳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说起彭炯兰,人们都不禁竖起大拇指。彭炯兰每年对生产上的疑难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就有40多项。例如2008年,机组共发生13次锅炉灭火事故。为解决这一问题,彭炯兰对事故认真进行了分析,并组织试验人员进行燃烧调整试验,找出了锅炉灭火的原因和防范措施,为企业挽回了损失。   
  2013年,彭炯兰带领她的队伍实施了9大攻关项目,不但减少了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且全年因减少了锅炉灭火或降负荷检修而少发电量、多耗油等节约生产成本和减少排污费用共约1450万元。在工作中,彭炯兰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等先进经验,开展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努力降低成本和资源消耗,制定技改方案或可行性报告,并组织论证和实施,近几年进行了50多项技术攻关。   
  来宾电厂在前几年每年因“四管”爆漏而造成的停机事故平均达9次之多,年损失电量约8400万千瓦时,为了解决此问题,彭炯兰通过调研国内电厂先进经验,大力推广技术抢新,修订了《防止锅炉“四管”爆漏的实施细则》和《“四管”防磨防爆的检查作业指导书》,做到机组逢停必检。在高温和粉尖的工作环境中,彭炯兰亲自带领“四管”防磨小组成员进到炉内检查,不放过每一处隐患,并认真分析研究,制订防范措施,对不同“四管”部位采取不同防磨新技术,有效减少了锅炉“四管”爆漏次数,使得锅炉“四管”爆漏次数下降到1次/年,每年为电厂减少不必要爆管抢修及发电量的经济损失1300万元。这样的技术攻关项目和技术创新成果数不胜数。她实施的《2×300MW和2×125MW机组能量系统优化工程项目》获2009年国家级节能技术改造奖励1168万元;2010年负责的《来宾电厂2×300MW机组改热电联产机组工程项目》和《2×300MW机组脱硫装置增容改造的综合节能减排项目》获自治区千亿元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奖励300万元;实施的《来宾电厂2*300MW机组脱硫增容改造项目》获得2011年广西投资集团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作者:樊荣华 编辑:韦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