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自治区主席陈武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内容成为2014年工作中浓墨重彩的部分。参加会议的代表纷纷表示,从社会管理到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广西开出一张有份量的“民生清单”。
审批
权力下放,服务上门
【报告摘要】:
实施民事登记制度改革,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把婚姻登记、农民建房审批、计生服务、养老医疗等事项,以授权或委托的形式向乡镇、街道办事处下放。
【各方声音】:
桂林代表团的唐小忠代表认为,实施民事登记制度下放,是政府社会管理触角下伸的重点,是必由之路,只是早与晚、快与慢的问题,如今权利下放的条件已经具备,重要的是贯彻过程中做好配套措施,做好规划,不能一放了之。
居民户口簿
户籍
全面放开小城市落户限制
【报告摘要】:
●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
●破除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障碍,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城镇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
【各方声音】
王女士2011年初从江苏来南宁发展,2012年,她到人社部门办理把户口和档案从江苏迁到南宁。当时,人社部门给王女士原户籍所在地江苏发了封调动申请函,档案和户口迁到南宁后又短信通知她去办理。“办这个事我前后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全程都是公对公,不用个人跑,还把社保一起办了”。她深有体会,要改户口登记制度和户口迁移制度,必须要有社会管理制度以及社会福利制度的相关配套改革。
桂林代表团的一名代表认为,户籍改革是所有改革中,政策性最强也是老百姓最关注的一个举措。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当前广西与全国在2020年同步实现城镇化,从45%达到60%中很重要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让更多的农民通过劳动和产业转移,能够到小城镇或县城就业、发展。
“期待自治区在贯彻户籍改革中力度更大,真抓实干,出实招。”南宁代表团的一名代表认为,户籍改革除了要加强公安、劳动、人事部门等部门的行政管理,更重要的是加强社会管理,用市场准入机制、市场杠杆去调节。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人口到非农业人口,更多是社会资源利益的分配,在这个过程中,权益与义务是相当的,农民进城除了承担享受的权利之外,还要承当相应的义务,例如,对基础设施教育保障相关费用的缴纳。
教育
新建1000所以上学校
【报告摘要】:
●从今年开始到2017年,多渠道筹措1000亿元以上资金,新建1000所以上学校,改扩建一批学校,下决心逐步改变教育落后的状况。
●今年启动新建幼儿园100所、义务教育学校80所,改扩建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项目800个,新建或改扩建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70所,扩建高校项目30个等。
●对全部中职学生实施免学费,对115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
【各方声音】:
“我区最近还要专题召开全区教育工作会议,对新一轮教育工作做五年规划,我们对此充满期待。”一名来自基层的代表表示,随着国家城镇化加快,老百姓期待更优质的教育。他说:“在新一轮发展过程中,怎样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师资队伍的优化、财政对教育的长期稳定投入等,都是老百姓关心的内容。”
“我区的义务教育发展还不错,但在幼儿园和高中教育方面比较薄弱。”来自北海的代表韦一平是一名中学校长,他说,多渠道筹措1000亿元以上资金,新建1000所以上学校的内容让他很兴奋,“有这样的投入,广西的教育一定能有一个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