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广西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图为来自基层的罗朝阳代表就扶贫问题发言。黄克 梁凯昌/摄
3月6日,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广西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成为代表们讨论的热点。代表提出的建议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学杂费“以奖代免”,提高职业资格认证“含金量”等
1、全免学杂费难持续
“我赞成报告提出的分类推进的概念。”李连宁代表说,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职业教育开展了执法检查,他从教育部的报告里了解到,我国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的覆盖率达到了92%,力度很大。
不过,他认为,如果职业教育的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需要重新评估,“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的,有些专业的就业形势非常好,不需要免除学杂费,学生毕业后就能就业或者得到很好的职业回报”。
他认为,今后国家的财政将越来越吃紧,需要较精细化的管理。如果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学杂费不分地区全覆盖,不是可持续的机制,但是“类似广西这样的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就应该免”。此外,对全部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不利于他们树立感恩意识和珍惜学习机会。
李连宁建议财政部及教育部认真调研,提高中职免学杂费的使用效率。例如,今后在加大对困难学生、困难地区的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考虑职业教育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以奖代免。
李康代表也认为,对有财力支撑的发达地区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可以不用免费,用这些钱去填补困难家庭和困难地区中职教育的财力空缺。
2、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肖莺子代表赞同“以奖代免”的建议。由于国家的支持,广西很早就实行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杂费,推动了职业教育发展。她说,在这项政策还未铺开的时候,不少社会力量想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后来因为都免学杂费,企业没有了盈利,也没了积极性”。
蓝锋杰代表曾长期在县一级工作。他说,目前广西在不少县开办了中职教育,而与广西相邻的广东则是在地级市重点办职业教育,可以跟大企业挂钩,和地方产业对接,按市场需求来办学。目前,县一级的职业教育学校由于缺乏财力和产业支撑,师资力量有限、办学吸引力也不够,招生很难。可喜的是,政府已经意识到这点,正调整办学布局。
“政策是把双刃剑。”李康代表说,为向市场输送技术人才,职业学校的实验实训设备需要不断更新,追着用人企业的步伐走,这些都需要财力支撑。也许有人会说,财政已经补贴了,为什么职业教育还收费,“但其实有些政府给的钱,学校10年都更新不了设备”。她认为,如果政府没有财力,可以交给社会力量办学,按市场化收费。社会办学如果办得好,还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
3、证书“含金量”待提升
“职业院校学生想找份理想的工作,除依靠自己努力,还需要第三方认可。” 来自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甘善泽代表说,职业教育目前仍然面临“高就业率”与“低社会认可度”的矛盾。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仍存在“唯学历”的用人偏见;另一方面,都是国家需要的人才,但是蓝领技师的薪酬水平比不上技术工程师,无形中制造了用人等级。他认为,“能工巧匠”需要获得更多尊重和待遇。
目前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职业资格认证,但由于考试不规范,相当部分的职业资格证书缺乏“含金量”。不少学生更倾向于去考知名公司和企业开展的职业技术资格认证,因为这些大公司大企业的职业技术资格在业内更受认可。但是,这类资格证书又不能在“体制内”通用。
他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新兴行业的出现,仍需对职业资格进行新的清理与合并。他建议加大职业资格清理力度,整合规范一批职业资格考试,增加职业资格认证的含金量,从而提高职业教育从业人员的认可度。
(郭燕群 孙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