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我眼中的民主③ | 6年票决15个民生项目!“人大代表票决”让“小事”变“大事”
2024年03月28日 16:54 来源:广西人大新闻信息中心、南国早报客户端

  2月28日,《青年说·我眼中的民主——广西00后大学生看全过程人民民主》采访组来到贵港桥圩工贸科技创业园。

  该创业园坐落于有“中国羽绒之乡”之称的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走进园区,只见道路干净整洁、标准厂房宽敞明亮、现代化的机器设备有序运转。在羽绒成品展示区里,件件成品见证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桥圩镇是贵港市较早一批以人大代表投票表决方式,来选择决定当地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的乡镇。

  根据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桥圩镇羽绒产量占全国的28%,占全球的18%。从家家户户走街串巷收鸭毛,到成为全国的羽绒原材料集散地,羽绒产业一直是当地的支柱产业,至今发展已40多年,与浙江萧山、广东吴川并称为“中国羽绒之乡”。然而,该镇的羽绒产业近年来却遇到发展困境。

  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两级人大代表,贵港市羽绒协会副会长李海军介绍,鸭毛经过粗分后只能达到60%的绒含量,需要经过高绒机提炼到百分之八九十,再经过分拣鸭毛、水洗、消毒、去异味的工序,才能用于生产羽绒产品。“因为土地和资金的制约,大家只能局限于‘前店后厂’的粗放式生产经营模式,粗分出的绒只有60%含量,后续的加工利润不得不让给别人。”

  在2022年桥圩镇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和初定阶段,李海军等人大代表多方征询羽绒企业及从业人员的意见,探索羽绒产业提档升级发展思路。“不少企业和群众认为,只有建设现代化的标准厂房,企业才能够更好地研发、打造先进加工设备,最大化节约时间成本,优化生产环境,生产出高质量的羽绒产品,做全产业链,实现产业提档升级。”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人大代表,桥圩镇人大主席刘海锋告诉记者。

  2022年3月,在桥圩镇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由人大代表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以98%的高票,将桥圩工贸科技创业园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确定为当年桥圩镇民生实事项目。

  从家庭作坊到现代化企业,这个转变让当地羽绒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该镇羽绒加工企业约150家,规模以上企业约50家,从业人员超3万人,2023年该镇羽绒业总产值22.8亿元。桥圩镇一家羽绒企业负责人钟子程说:“进入园区发展后,政府又帮解决了融资问题,我们的平台和资源都变大了,现在还能吸收本地居民在‘家门口’就业。”

  早在2018年,贵港市人大常委会就在部分乡镇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工作。

  在此基础上,2022年又完善了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和初定、审议和票决、实施和监督、满意度评估4个阶段的工作机制,在全市67个乡镇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六年来,桥圩镇共由人大代表票决选出公路、农贸市场、湿地公园、健身活动中心等15个民生项目,一件件体现民心、普惠民生的“小事”,嵌入“代表票决”这一制度体系后,汇聚成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事”。

 

  00后青年说

  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学生王思凡

  贵港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在全市乡镇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落实了15项事关民生的重大项目,真正做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群众可以更加直接地参与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设当中,更加有序有效地参与基层民主决策。

  广西大学文学院学生杨灵红

  人大代表从民生出发,通过票决制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实,实实在在服务群众,为群众解决生活生产困难,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丰富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