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汪山泉水养出百万鲈鱼产业
2025年04月15日 09:14 来源:广西人大网

  连续三天成功销售出两万斤泉水鲈鱼,实现三十余万元销售额。近日,足荣镇义备村传来了一个让所有村民都为之振奋的好消息。

  足荣镇义备村位于百色市德保县,全村地貌以贫瘠的山地为主,属于典型的大石山区。全村土地仅800余亩,人均仅0.6亩左右。多年来,义备村的发展受限于发展方向模糊、对外界发展资讯不熟、发展支撑不足等问题,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滞后,群众只能背井离乡打工谋生。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方春明到义备村查看泉水鱼养殖基地(资料图)

 

  欲发展,先谋划。针对义备村发展问题,2022年,在自治区人大机关的帮扶下,义备村引入鲈鱼养殖产业,充分挖掘山泉水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协调资金投入,逐步建成颇具规模的鲈鱼养殖基地。但在初步发展后,产业发展依然碰到瓶颈,如缺乏运营资金、销售渠道不畅通等。2023年,自治区人大机关派驻义备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严露在深入了解义备村泉水鱼产业发展困境后,便计划依托自治区人大机关产业发展资金,走出一条“以市场为先导、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充分发挥项目带动作用为方针”的发展路子。

  说干就干。自治区人大机关驻德保县工作队队长刘元宇带领大家赴玉林、来宾等地考察学习鲈鱼养殖经验,多方了解不同鱼种的市场行情,研究水产养殖基本规律,并作出在2024年重新起航,探索出一条以村集体经济为主体,经营风险和收益全部由村集体独立承担的发展道路的决定。

  万事开头难。2024年六月的一个深夜,一场瓢泼大雨冲垮了鱼塘防洪坝,刚投放不久的鱼苗顺流游入玉米地的积水中。村支书韦传弟连夜带着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奋战三天,不顾水流湍急,杵在齐腿深的水中抢修设施,挽回损失。缺乏技术,村里就专门聘请南宁水产学校的专家来村里为养殖户手把手指导、介绍养殖方法经验。不懂销售门路,大家就一起去市场挨家挨户走访,货比三家,反复谈判,做一回“生意人”。山村的创业初期虽充满艰辛,但基层同志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让小小的山村开始迸发出坚韧有力的发展劲头。

 

义备村支书韦传弟在细心照看鲈鱼苗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精心呵护,八万多尾鲈鱼苗在义备村清澈丰沛的山泉水中健康成长。义备村坚持以现代养殖技术作支撑,以优质养殖环境为竞争优势的养殖之路也越走越踏实、越走越顺畅。为拓宽鲈鱼销售渠道,今年3月,韦传弟带驻村领工作队赴贵阳实地了解鲈鱼市场行情。在跑遍贵阳水产市场后,大家一致认为鲈鱼目前供不应求,价格走高,流动水养殖的鲈鱼尤其受到市场青睐。这次行动初步打通了鲈鱼销售最后的难关,一年的坚持和努力终于有了收获。回程的路上,大家的心情别提多高兴了。

  集思广益只为售鱼。“老板对鲈鱼品质不满意怎么办”“鲈鱼给出去了,老板不付款怎么办”“明天老板要看品质后,再确定后续再来不来拉鱼”……在村委会议室,大家在热烈讨论着鲈鱼销售问题。经过集体讨论,韦传弟一锤定音,认为义备村鲈鱼产品品质过硬,成败交给市场去考验。4月1日,在微熹的晨光中,韦传弟怀着忐忑的心带大家在鱼塘等待。最终,所有的疑虑都在客商对义备村泉水鱼的高度满意中烟消云散。泉水鱼连续三天成功销售出两万斤,实现三十余万元销售额,还预售了剩下六万余斤鲈鱼,总产值初步估算顺利突破百万。这个好消息让村民们都为之振奋。

 

丰收的喜悦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品质过硬的产品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乡村通过产业振兴发展起来,是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以实干、敢干为先,敢于到市场中跑一跑,不怕真刀真枪,要发挥一切积极要素的作用,大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才能把山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严露深有感触,他坚信相信“产业旺”必然能促进义备村“乡村兴”。

 

(严露/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