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2015广西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

“地球之癌”正回春

——喜看广西石漠化地区焕发生机

https://www.gxrd.gov.cn      2015年07月03日 10:46       来源:广西日报

“地球之癌”正回春  

 

  “光头秃顶”、“青面獠牙”……这是过去人们对广西石漠化山区的直观印象;“满头秀发”、“花容绿貌”……这是曾患“地球之癌”之地越来越多见的崭新形象。


  一项新近调查表明,近10年来,石漠化土地减少面积中,广西占了全国近一半——而同期广西石漠化土地面积只占全国16%。国家林业局专家表示,我国石漠化由过去持续扩展转变为净减少,广西立下头功。
 

  石漠化地区多是非常贫困的山区,石山变绿的同时,当地农村形成生机盎然、长久有靠的“绿色产业”,在过去一度认为“不适宜人类生存”之地实现就地脱贫、连片变富、走向小康。
 

  1“灵丹妙药”——生态治理与林产发展相结合


  石漠化在我国主要发生在以云贵高原为中心,涉及黔、滇、桂、湘、鄂、渝、川、粤8省(区、市)的区域,其中黔滇桂石漠化片区正是我国第二轮扶贫攻坚的一个主战场。近日,笔者“走马”桂西多地,看到一幕幕驱走“癌魔”、大地“回春”的喜人景象。
 

  田阳县五村乡大路村人均耕地仅0.8亩,目前全村却有竹林6400多亩,人均5.6亩。就靠种竹和竹编,全村年收入近90万元,人均收入800多元。如今,全村258户人家全都建起了新楼房。这些成为经济支柱的竹林,就是近10年来在乱石滩上、石头缝里栽下去的。


  自实施石漠化治理以来,田阳县种植竹子近6.5万亩,每年为果菜业提供400多万只竹制包装筐及泥箕、泥筐。部分竹材售给造纸厂做原料,每年竹业产品收入超过2000万元,按岩溶区总人口14.2万人计,人均收入140元。此外,石山区还大种苏木、任豆树等,多形式治理石漠化,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坚持生态治理与林产发展有机结合,形成具有石山特色的林业生态产业,这正是广西综合治理“地球之癌”的“灵丹妙药”。
 

  忻城县石漠化面积超过135万亩,占全县石山面积54.2%。他们治理“石癌”的办法是在山上山下大种金银花,全县先后建立6个千亩以上的金银花种植示范基地,基地内178个农户仅金银花收入就家家超过5000元。目前,忻城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鲜花8000多吨,产值1.2亿元。
 

  凤山县是广西面积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区,石漠化成为当地首要的生态问题。他们把发展核桃产业作为重要的生态扶贫产业来抓,既治理石漠化顽症,又解决增收脱贫问题。到“十二五”期末,凤山县种植核桃面积将达21万亩,石漠化地区户均拥有1亩至2亩核桃,达产时全县核桃产量将有3.6万吨,产值6亿元,加工升值后可超15亿元。
 

  2 “绿”手回春——植被恢复让生态环境日益好
 

  人称“地球之癌”的石漠化是怎样被征服的?“绿”手回春——广西林业厅厅长陈秋华一语道破。
 

  近年来,广西林业以增加流域区森林植被、恢复治理区域生态功能为目标,采取生物治理措施,实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开展了治理成效监测。据2012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及近年来广西开展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定点监测记录,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石漠化面积大幅减少”、“石漠化程度逐步减轻”、“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的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广西监测区岩溶土地面积833.4万公顷,与2005年第一次监测结果相比,全区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45.3万公顷,净减19%,占全国减少总面积的47%,是8个石漠化省(区)中石漠化面积减少最多的省(区)。许多过去无森林覆盖的“裸石”“裸地”,披上了“绿衣裳”。
 

  广西现有石漠化土地中,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27.5万公顷、56.6万公顷、99.9万公顷、8.6万公顷。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比2005年增加3.9万公顷,净增16.9%,中度、重度、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比2005年减少9.2万公顷、30.5万公顷、9.4万公顷,清晰表明在石漠化面积绝对减少的同时,石漠化程度也在渐次减轻——换言之,有的地方“地球之癌”彻底痊愈了,有的地方虽未痊愈,“病情”也在好转中,“身体”处于康复中。
 

  数据还显示,广西岩溶地区现有林地面积511万公顷,比2005年增加了44.6万公顷;岩溶地区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的52.4%提高到2013年的61.8%,增加了9.4个百分点,已经追平全区平均水平。全区石漠化土地生态状况改善面积89万公顷,相当于继续退化面积18.1万公顷的3.9倍,表明改善面积远远大于恶化面积,治理速度大大快于破坏速度。
 

  3 “辩证施治”——多方协力联手征服石漠化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实地调研,解决石漠化治理工作的实际问题。自治区林业厅将石漠化治理作为作为全区五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之一着力推进。每年,自治区林业厅都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林业项目建设任务列入各级林业部门绩效考评范围。
 

  自2008年国家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以来,广西通过整合林业工程项目,全面加快植树造林,极大地提高了综合治理成效。2006-2013年,整合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80多万公顷,同时保护了310多万公顷生态公益林。
 

  2011年8月,广西林业部门启动全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工作,在查清石漠化状况的基础上,确定了石漠化治理的重点区域和地块,对石漠化防治效果作出科学评价,总结推广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成功模式。林业部门在5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开展定点监测,对治理成效进行不间断的评估。
 

  借助集体林改,广西活化了石漠化综合治理机制。2012年,广西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区90%以上石漠化土地已确权到户并开展配套改革,集体林改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在石山区造林护林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石漠化综合治理。
 

  通过积极探索治理模式,林业部门在石山区林业工程建设中探索出10多种混交造林模式并全面推广,总结出石漠化治理“六字”方针——“封”(封山育林)、“造”(人工造林、退耕还林)、“管”(林木管护)、“沼”(建沼气池)、“补”(生态补偿)、“用”(资源利用),先后建立100多个治理示范点。

 

(本文于2014年6月27日刊发在《广西日报》,获得2014年广西环保世纪行好新闻评选二等奖。)

 

(陆志星 蒋卫民)

 

编辑:覃斌  审核:黄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