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稿件库 >文章页

孩子课业减负为什么这么难 部分人大代表展开热议

查看原图时间:2018年01月29日 14:27    点击:0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

    大会之声

    为孩子作业“减负” 为什么这么难

    “减负”并非人人买账,评价标准多元化或能为学生减压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雷倩倩 罗暘

    孩子课业减负为什么这么难 部分人大代表展开热议

    2017年9月,一学生放学后来到新竹社区的图书室内写作业。记者 邹财麟摄

    近日发布的《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显示,中国中小学生写作业时长超全球平均水平近3倍。91.2%的家长有过陪孩子写作业的经历,其中每天陪写的家长高达78%。另一份《中国儿童参与状况报告(2017)》披露,小学生参加补习班的比例为49.2%,初中生是51.7%,高中生是45.9%。

    大数据折射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有家长、老师的焦虑。广西孩子的作业是否需要“减负”?1月28日,“大会之声”栏目聚焦“教育减负”话题,部分自治区人大代表就此展开热议。

    1

    “减负”并非人人买账

    张轩(化名)是南宁市某中学初二的学生。他告诉记者,进入初中后,学业压力比小学大很多,每天完成作业超过晚上10时是“正常情况”。临近期末考试,刷题复习到晚上11时也是家常便饭。“觉得累,但也不敢放松。”张轩说,考试升学都是要跨的门槛。如果因为“减负”,老师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自己还要四处去找适合的练习题,更加事倍功半。况且,即便作业少了,补习班也不能不去,同学间的竞争压力始终存在,负担实际很难减下来。

    尽管教育部门曾明文规定,小学一二年级零书面作业,其他年级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作业总量90分钟。但记者调查过程中发现,几乎很少有学校能完全做到。

     ????
    ?? [1] [2] [3]  ?

    编辑:  审核:陆权香